- 75
- +147
北漂過得好不好,只有稻香村的盒子知道

本文不是廣子,請放心食用
不少離開了北京的年輕人發現,無論之前同這座城市有多少愛恨情仇,數落了多少遍它“飲食荒漠”的標簽——而今,卻總是不自覺地開始想念北京在點心界的地標:稻香村。
“吃了一家網紅店新出的黑芝麻吐司,一秒閃回稻香村的糖醇墨子酥!”
“吃過那么多家店的司康,兜兜轉轉,最好吃的還是稻香村3塊6一個的黑豆起子饃。”
“在北京的時候,總覺得稻香村難吃;現在吃別的地方的糕點,只覺得莞莞類卿,但都不是卿。”

圖源:食探小Q
多少北漂是在離開北京之后,才第一次吃上了稻香村。在此之前,這種份量扎實、口感粗獷的糕點,只會被他們當作伴手禮一盒盒運送回老家。
“排隊倆小時的北京烤鴨,打包帶走就風味盡失;而雍和宮的手串,出了北京也難顯其珍貴。只有稻香村,是老家人民最有認同感、也最易攜帶的北京特產。”

沒有去稻香村打過一個點心匣子,就不算完整地來過北京。出于這份信仰,稻香村的門店前從不缺打點心匣子的排隊隊伍。挑選、稱重、裝盒……一套操作下來,打一個點心匣子的時長可能長達20分鐘。
“我前面的大叔勸我別排了,因為他一個人要打10個匣子。”
稻香村的禮盒看似平平無奇,實則非常能裝。如果沒有特地囑托,稻香村的裝盒師傅能往里塞進三四層的酥皮點心,單盒裝完重達6斤。

微博網友:“比北京地鐵更能裝的,是稻香村的點心匣子。”
一盒稻香村的價格,則是由購買者的口味、與門店師傅的裝盒審美共同組成。“一盒裝不滿的稻香村可能也就百元左右,但其配色和飽滿度可能令師傅本人很不滿意。
只有顏色艷麗、連縫都塞滿了的點心匣子,也許價格直沖300塊,但會讓裝盒和開盒的人都雙雙感到滿足。”

因此,一盒帶回老家的稻香村是否飽滿,一度成為了老家人評判北漂混得好不好的隱藏指標。“去年表哥帶回家的稻香村只有勉強的兩層,今年的高達4層,你就知道他今年在北京大概過得不錯。”

事實上,當一盒沒有抽過真空、完整無碎、且大多數為酥皮點心而非蛋糕卷的稻香村擺在你面前時,這早已不是一盒點心這么簡單,“愿意為你花時間親自排隊并手提跨省送上稻香村,是北漂能表達的最高敬意。”


無論是新近來北京旅游的特種兵,還是揮手作別北京的資深北漂,稻香村通常都是他們離開前的最后一站。
“不帶一份回去,就像沒來過北京。”
“看完了升旗、吃過了涮肉,再給朋友圈喂上一組稻香村,這趟北京之旅才算完成了閉環。”

圖源:餓了要吃肉
傳統稻香村的份量實在太扎實,出于控糖和省錢的雙重考慮,最懂稻香村的年輕人,會來到“稻香村零號店”門口大排長隊,只為買到諸如錦繡畫卷、獅子門墩、龍頭門環這類零號店特供的“北京文創”。
“冰箱貼、擺件什么的又貴又占地方,還是6塊錢一個的胡同門牌蛋糕實在,觀賞完了直接能吃。”

在稻香村零號店,進門、購買、裝盒,每一個環節都要排隊。“賣的雖然是5塊錢一個的糕點,但那陣勢就像奢侈品店一樣,需要分段控制人流。”

沒有人能從這里全身而退。“一塊棗泥百花酥的大小只有傳統門店的二分之一,就算全吃完,你也能騙騙自己:這熱量也不算高。”

或許是為了不辜負這排隊的決心,一位在現場整整選了3盤2層高的稻香村小點心。“她根本吃不完,但我能理解她此刻的迷失。你看看這些小點心,不就是現在最流行的多巴胺嗎?”

一場九宮格盛宴即將展開
離零號店步行只需幾分鐘,就是更加傳統的稻香村第一營業部。一位懂行的年輕人去零號店打完一個只有9枚點心的九宮格禮盒,來到第一營業部準備再打一個能塞進幾十枚酥皮糕點的點心匣子。

零號店的九宮格 圖源:努力早日買大g
“九宮格更好看適合年輕人,但在老一輩看來,這么小的點心送人實在不成體統,必須再來打一個塞滿了的送長輩。”

一次買9盒的誠意 圖源:SuperL諾諾
石家莊人小王每次回老家,都會專程坐地鐵去簋街的一家稻香村買上幾盒點心匣子。“那家店大貨全,堪稱稻香村界的4S店。”

零號店里提著行李箱來打點心匣子的游客
每次都送稻香村,因為“舅舅們覺得,這才能說明有個外甥女在北京”。“匣子要打得特別滿,而且五顏六色,軟硬兼備。”
連續打了好幾年,她原本想給親戚們換個口味,結果卻因為“這次怎么不是稻香村”,讓家人開始懷疑她在北京的處境。


收到稻香村禮盒的一方,總是難免陷入某種兩難的境地——
“北漂的朋友提了快7斤的稻香村上門送禮,并囑托我:沒有防腐劑,最好一個星期就吃完。”
實際上,買禮盒的北漂其實從不在意對方是否能真的吃完,也不介意對方或許并不認同稻香村的口味。“支持我一直去稻香村買手信的動力,是觀看打點心匣子的滿足感。”

現做糕點、DIY裝盒……在稻香村打一個點心盒子這種沉浸式的購物體驗,確實極少有其他手信可以與其對標。
“現在西式的甜品賣得份量又少價格又貴,在稻香村,你用100多塊錢,就能買回一大盒沉甸甸的儀式感。”

有經驗的年輕人,在前去打點心匣子之前,早已在網上搜好了模版。“讓裝盒師傅照著這個打,不僅能控制預算,還能收獲一個顏色搭配和諧、布局結構合理的禮盒。”

為了達到“無縫配平”的效果,甚至已經有人對稻香村的點心進行了功能歸類,“酥皮點心是主角,蛋糕可以拿來填滿4個角,體積小的椰子酥可用于最后見空填縫。”
整個過程猶如玩一場俄羅斯方塊,讓強迫癥狂喜不已。“最后的一絲縫隙,阿姨都用長條的牛舌餅給插進去填滿了。‘配平’后的禮盒結構堅固得紋絲不動,你只覺得這個錢花得太值。”

由于這個統籌布局的過程實在太過治愈,讓“看稻香村師傅裝盒”成為繼趕海、收納、開荒保潔之后,另一種讓年輕人倍感沉迷的解壓視頻。“稻香村師傅才是真正的空間收納大師。”

沒點建筑學和美學功底,都干不了這個工作
甚至有一批年輕人,將成為一名稻香村裝盒師傅,列為了自己的dream job。“如果不考慮經濟因素,到稻香村裝盒將是我的下一份工作。”


00后的北京人楊生椰,是上了大學之后,才開始迷戀上了稻香村的口感。
“以前我從來沒正視過稻香村,覺得這是老一輩在物資貧乏的年代,才不得不選擇的糖油混合物。”長大了,她突然懂得了酥皮點心的美妙。“它的外皮是豬油做的,所以特別的酥,入口即化。”
而酥皮的口感自有其代價—— 裝盒師傅之所以要追求“配平”,正是因為,稻香村的點心,實在太容易碎了。

一盒完整的稻香村,背后是一趟艱辛的旅程。當你在店里裝好了盒以為萬事大吉,實際上你與稻香村的切磋才剛剛開始。
“如果不將每個縫隙填滿,等寄到外地再開箱,10斤點心可能只剩8斤碎渣。”

拿到稻香村的第一步:出土修復
圖源:墻角一
為了親自保證稻香村的安全,一部分北漂回鄉時,選擇手提十幾斤的禮盒全程護送。“平時在健身房擼的鐵,原來都是為了這幾盒稻香村。”
即便提上了飛機,塞行李架也并非萬全之策。

為這盒稻香村系上安全帶,只求其萬全之身
實在拎不動的北漂,還沒出稻香村的門,就轉身把剛打好的點心盒子寄回老家。在周末的稻香村零號店門口,你剛排隊1小時買完了點心盒子,就有快遞小車熟練地等候準備郵寄的你。

快遞車里除了紙箱子,還有張開雙臂才能環抱一圈的泡沫紙。每盒點心無論大小,快遞小哥都會包上幾層厚厚的泡沫。
即便如此,快遞小哥面對“是否能保證萬無一失”的提問,也只能坦言:這盒稻香村碎沒碎,只有打開的那一刻才知道。
Ending:
甘肅人張微在北京已經12年了。北漂的頭幾年,稻香村就是她回家的面子。
“120多塊的盒子,最少都得買3盒,剛畢業月薪6000的年輕人真的不容易。而且那時候沒有快遞寄,也舍不得花快遞費。大冬天的,手真的被那個紅色塑料繩勒到變色。”
她一個同樣在北京努力打拼的閨蜜,曾如此向她炫耀過,自己成功凱旋過年的場景:
“稻香村么一人一盒呀,光稻香村就買了1000多塊,面子必須給足。”
后來,從新晉北漂到資深北漂,張微不只給老家人送禮,自己也開始吃起了這種老式糕點,“長大了才發現,稻香村的牛舌餅,便宜、好吃、味兒正。”

北漂8年的小白,每年過年都會給家里親戚一家帶一盒稻香村,自己卻幾乎從未吃過。
今年回到老家昆明之后,她卻因為偶爾升起的對北京的思念之情,讓前同事給寄送了一盒點心匣子。“這是想念北京最直接的方式。”
她堅持不要抽真空的,因為去店里經歷挑選等一系列步驟,是吃稻香村的重要組成部分。
寄到的稻香村不出所料碎了一大半,但小白并不在意。她從碎掉的酥皮中,揀出了一角棗泥百花酥。“吃稻香村根本不用費神配什么手沖咖啡,適合從酥皮的廢墟里撈出來直接吃,這份松弛,在北京待過的才懂。”
【今日話題】
你收到過稻香村的禮盒嗎?
作者 ? 阿聯
原標題:《北漂過得好不好,只有稻香村的盒子知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