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什么樣的“痣”會病變?這幾種千萬不可忽視
原創 六魔鏡 第十一診室

圖片: 黃仔 | 撰稿: 六魔鏡 | 責編: 浮游炮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系:shangwu@aksorvice.com
最近,有不少讀者向我們提出了一些與痣相關的問題:
「乳暈上突然長了幾顆褐色的小痣,是怎么回事?」
「胸前長了紅色和黑褐色的痣,之前沒有,這是咋回事?」
「胸前長了顆痣,有天突然出血,不疼不癢,后來也沒事兒了,這是怎么回事?」
……
這一方面說明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愈發重視,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皮膚腫物科普的重要性。
結合這些問題,我們從最常見的痣出發,抽絲剝繭,細細講來。

什么是痣?
生活中最常見的痣——色素痣
俗稱的「痣」,也被稱為細胞痣、色素痣、黑素細胞痣,是黑素細胞或者痣細胞聚集后呈現出的小的、深褐色的斑點或者丘疹,這是皮膚生長過程中一種常見的現象。
其一般在兒童時期及青春期出現,每個人身上大概有10~40個痣,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所改變或消失。比如青春期和懷孕期的荷爾蒙變化,就可能會導致痣變黑、變大。
色素痣的特征
1、可能發生在皮膚的任何位置,包括頭皮、腋窩、甲下、手指和腳趾之間;
2、它們的外觀因身體部位的不同而不同;
3、可能是平坦的或者凸起于皮膚表面的;
4、它們的顏色從粉紅色或肉色到深棕色、深藍色或黑色不等;
5、淺膚色的人的痣一般是淺色的,深膚色的人的痣一般是深棕色或黑色;
6、雖然大多數色素痣的形狀是圓形或橢圓形的,但有時它們的形狀是不規則的;
7、它們的直徑從幾毫米到幾厘米不等。
非典型痣——發育不良痣
除了常見的色素痣,還有一種痣叫做發育不良痣,也有人稱為非典型痣。一般比色素痣面積大,顏色、表面積邊緣有所不同,一般超過5毫米。
它通常表現為數種顏色的混合,粉色、膚色、黑褐色都可能出現。表面呈平坦、輕度鱗屑或粗糙狀,邊緣不規則,可能與周圍皮膚界線不清。
它通常長在暴露于陽光下的區域,如背部。但也可能出現在沒有暴露于陽光下的區域,如頭皮、乳房和腰部以下的部位。
有些人只有數個發育不良痣,但也有人有10個以上。患有發育不良痣的人通常也會有更多的色素痣。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痣是無害的,只有很少的痣會癌變。在監測皮膚癌變尤其是黑素瘤的過程中,關注痣的變化及其他色素性斑片是極其重要的環節。

▲圖片來源:Giphy

色素痣的分類
先天性色素痣
先天性色素痣與獲得性色素痣的不同點在于先天性色素痣出生時就有,沒有遺傳傾向,全身各處均可發生,大小不一。
根據痣的大小及具體特征分為:
先天性小痣,一般小于1.5厘米;
先天性中痣,直徑在1.5~1.99厘米之間;
先天性巨痣,大于20厘米;
先天性毛痣,上覆厚重及長毛;
咖啡牛奶斑,表現為扁平棕色斑片;
斑點狀雀斑樣痣,表現為扁平棕色斑片上有較深色的斑點;
太田痣,表現為前額、眼周及面頰部藍褐色的斑片;
蒙古斑,表現為新生兒臀背部大面積的藍色斑片。
獲得性色素痣
出生后出現的痣可稱為獲得性色素痣。
它的生長有一定的規律,出生后數年內開始出現,在20~30歲發病率增加、皮疹數量增多,隨后隨年齡穩定下降,直至消退。
獲得性色素痣有各種各樣的名稱,有相當多的重疊描述,可分為:
普通后天性色素痣
直徑小于6毫米的皮疹,形態均一、對稱,外形圓形或橢圓形,輪廓規則。
發育不良色素痣
是良性的皮膚腫物,與黑素瘤有相似的特性,例如直徑大于6毫米、邊緣不規則、不對稱的形態、顏色多變等。
多發性發育不良色素痣
是黑素瘤發生的幾率增加的一種表現,發生黑素瘤的幾率取決于痣的數量的多少、家族史或者個人的黑素瘤病史,以及陽光暴露史。
暈痣
是色素痣周圍圍繞的一圈色素脫失環,一般發生在獲得性色素痣、先天性色素痣、藍痣、Spitz痣及黑素瘤中。
藍痣
也是一種良性的皮膚腫物,是皮膚黑素細胞增殖產生黑素表現出來的,一般發生在頭頸部、手足背部及骶尾部。
Spitz痣
發生于兒童和青少年的一種良性皮膚腫瘤,表現為不均勻的粉色、褐色、紅色或紅褐色的皮疹,上面沒有毛發生長的丘疹或結節,一般表現為對稱、邊緣清晰并且直徑小于1厘米。

▲圖片來源:Giphy

痣的病理分類
根據痣細胞在皮膚中分布的位置,我們也將色素痣用病理學進行分類:
交界痣
交界痣是痣細胞團聚集在真皮及表皮的交界處,表現為平坦的色素痣。
皮內痣
皮內痣在真皮內存在痣細胞巢,表現為帶蒂的乳頭狀瘤的丘疹、斑塊或結節或光滑的表面。
復合痣
復合痣是痣細胞團存在于真表皮交界的同時也聚集在真皮內,表現為中央凸起的丘疹,周圍有褐色斑片環繞。
混合痣
混合痣是兩種不同的痣存在于一個皮損中,有時有毛發穿出,一般是藍痣和復合痣。

▲圖片來源:Google
痣開始時多為小而平的交界痣,以后大多發展為混合痣,最后演變為皮內痣。
總之,仙女們聽醫生們說到以上各種分型時不要害怕,它們都是色素痣的一種。

需要警惕的痣變
仙女們對痣比較擔憂是因為痣有轉變為黑素瘤的幾率,而黑素瘤是黑素細胞的惡性增殖,是最常見的導致死亡的皮膚癌癥。
痣數量多的人比痣數量少的人有更高的風險發展為黑素瘤,尤其是痣數量超過一百個的患者。
最初,黑素瘤可能看起來與無害的色素痣在形態上沒有差別,但是隨時間推移在結構上會變得更加紊亂,并有擴大的趨勢。
以交界痣為例,交界痣出現惡變的表現為局部疼痛、刺痛,突然增大、色澤加深,有時皮溫升高,局部破潰出血,如遇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尋求治療。
黑素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切除,如果色素痣出現惡變的傾向,手術治療是最直接安全的方式。

▲圖片來源:Google
另外一種值得關注的皮膚改變是蜘蛛痣。
蜘蛛痣是小血管擴張后在皮膚表面呈現為蜘蛛網狀改變,中央有一粉紅色或者紫色斑點,周圍有肉眼可見的簇集的血管形態。
蜘蛛痣可發生在頸部、軀干上部、耳部、上肢、面部(眼周或者顴骨)、手部(手部背面及手指部分)。有時可發現單個或者數個皮損,每個皮損在1~10毫米左右。

蜘蛛痣
▲圖片來源:Google
這種情況在兒童中極為常見,大部分在青春期消退。蜘蛛痣的發生可能與激素水平改變、肝臟功能、用藥情況、過度陽光照射或者外傷有關。
一般情況下,蜘蛛痣是無害的皮膚狀況,但是個別情況下會導致疼痛及不適。
如果發生在下肢,長期不關注的話可能會在皮損周圍引起瘙癢、灼燒感,更嚴重的是出現出血,此時需要就診。
蜘蛛痣的治療方式包括激光治療及手術治療,激光治療相對快捷安全,創傷也小。

難以分辨的其他皮膚病
講到這里,想必仙女們對色素痣都有了相對清晰的認知,但對身上偶爾出現的其它斑點,有時候還是難以辨別,總不能是個黑點就要草木皆兵地切掉呀,誰也不想身上留有瘢痕。
所以對皮膚色素痣的鑒別就提上了日程,下面我們就分別了解一下與之相關的其他皮膚病,避免產生過度的恐慌。
疣
又稱為瘊,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皮膚表現為堅實的、膚色的丘疹,是一種有傳染性的皮膚病,因皮膚有破潰或者裂口而受到感染形成的。
疣大部分存在于手部,但是有時候也影響足部、面部、生殖器及膝部。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又稱為尋常疣(手部)、扁平疣(面部)、跖疣(足部)、尖銳濕疣(生殖器)及甲周疣或甲下疣(甲)。


左:扁平疣 右:尋常疣
▲圖片來源:uptodate
還有一種特殊的尋常疣叫做絲狀疣,常發生于頸部、額頭、眼瞼、胸部等處,表現為細長的絲狀突起,常伴有頂端粗糙角化,一般情況下可自然消退。

絲狀疣
▲圖片來源:uptodate
疣的診斷需要醫生的檢查、皮膚活檢或者HPV病毒檢測。
疣的并發癥包括了癌變風險、損容風險、感染及疼痛。大部分的疣會自然消失,而不引起其它問題,
疣作為一種良性的皮膚腫物,目前的治療方案可以選用冷凍、激光、外用藥物及手術切除。
皮贅
又稱為軟纖維瘤,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它表現為皮膚上的帶蒂息肉,看起來像肉色的小吊墜。

皮膚纖維瘤
▲圖片來源:Google
在大多數情況下,軟纖維瘤不表現出任何跡象和癥狀,但如果受到局部外傷、扭轉、發炎,可能引發疼痛。
軟纖維瘤在成年女性中發病率較高,誘發軟纖維瘤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妊娠和糖尿病,目前尚不清楚皮贅出現的原因,但它們最常出現在皮膚皺褶或其它易受摩擦的部位,比如頸部、腋窩或腹股溝,但也可以出現在眼瞼等其它部位。
如果皮疹影響個體的形象和美容,可以對軟纖維瘤進行治療,外科切除、冷凍或激光治療是可靠的選擇。需要警惕的是,軟纖維瘤與腺瘤樣結腸息肉的發病機制相關,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完善腸鏡檢查。
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又稱為老年斑、老年疣,是一種良性的皮膚腫物,隨著年齡增加,皮疹發生的幾率增加。
皮疹一般表現為褐色、黑色或者淡褐色,表面呈蠟狀、鱗屑,輕微凸起呈疣狀表現。常發生于頭部、頸部、胸部或者背部。

脂溢性角化病
▲圖片來源:Google
脂溢性角化病的病因包括遺傳因素、基因突變、皮膚老化,誘發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紫外線照射或者環境因素等。
脂溢性角化病是無害的,也不會傳染,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療,但是如果發現它長在乳房周圍及胸部區域,穿衣服摩擦嚴重,或者影響美觀時候可以考慮清除掉。治療方法包括液氮治療、激光治療、電灼術及手術切除。

總結起來,皮膚上發生的色素痣并不恐怖,我們不必為之過于恐慌。
當然,我們對自己皮膚健康的關注也不是徒勞的,當皮膚上出現難以辨別,而且突然增大、瘙癢、出血或發炎的皮膚腫物時,也需要我們及時注意,并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如果能讓你有所收獲,別忘了點點 贊 和 在看 哦,或者 一鍵轉發 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幫助大家用正確的科普知識武裝自己,守護健康。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