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一個西部縣城引入公益素養教育的十年探索

徐笛薇 實習生 盧楊靜 董睿哲
2023-08-15 09:06
來源:澎湃新聞
? 公益湃 >
字號

“學生十有七八是留守兒童,老師平均年齡快到53歲,成績每年縣里倒數,又沒有足夠辦學資金,我們學校該怎么往前走?”

2020年下半年,在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組織的“影子校長”計劃上,四川省大邑縣蘇家學校剛上任的校長黃小燕提出了心中的苦惱。

四川是中國教育發展不均衡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成都,已成為西部城市的一大標桿,而50公里外的大邑,則是另一種樣貌。

大邑縣隸屬成都,但GDP常年在20個區縣里位列末尾,存在感一直不高。“距離上說遠,離成都也就半小時車程,何況又建了高鐵;說近,我們又被看作成都外的‘三圈層’,總體教育資源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距大,隨之也導致教師動能和心態上多少受影響”,大邑縣教育局副局職干部劉剛說道。

這里的困境好比“燈下黑”,在成都的光芒下,現狀易被高估,形成隱形匱乏,更需要關注。

而這樣一個教育基礎薄弱的縣城,近年來先后榮獲了“全國教育掛牌督導創新縣”“四川省教育先進單位”“成都市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教育均衡化、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的進程有目共睹。

背后的突破口之一,是大邑選擇了長期與致力于素養教育研究的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深度合作。

十二年間,大邑全縣34所學校已建立夢想中心教室47間,培養夢想教師近400名,實現了義務教育段中小學“夢想中心”項目全覆蓋,充分借助公益的力量織起了一張有活力的素養教育生態網絡。

經濟欠發達的縣域如何創新推進教育觀念變革?如何良性、高效地借助社會組織的力量帶動整體教育水平?鄉村教育如何走出發展的多元性?四川大邑摸索出的經驗,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后進生”的實力逆襲

九年制的蘇家學校,處在大邑的城鄉結合部,師資和生源算不上理想。

校長黃小燕四十歲出頭,務實敢干、雷厲風行。“大邑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留守兒童。因為離成都太近,父母外出務工方便。鄉鎮上留下80%都是貧困家庭和留守的孩子”,她說,“他們沒有條件走。”

三年前,剛到蘇家的那學期,一個班有18個孩子要她簽字辦轉學。“五六年里陸續換了5個校長,學生和教學骨干流失,行政團隊最年輕的就是我,成績又常年墊底,師生都像是看不到希望。”很多人給黃小燕打電話勸她不要接,她沒放棄。

上任沒多久,她就趕上了真愛夢想的培訓,和來自全國各地的6位校長前往上海平和學校跟崗一周,聽課取經。結果受到的啟發,遠超預期。

打開了眼界和思路,回來之后,黃小燕沒有“天天逼分數”,而是結合本地實際抓住了辦學的一根“魂”——勞動教育。

“我們農村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能和人家比,但我們有自己的優勢。”學校旁就是有名的蔬菜基地,又有優質的水源。沒有經費,黃小燕就號召學生從家里帶上樹苗、種子、泥土,在校園里開辟蔬果地。很快,校園里的南瓜、辣椒、西瓜、草莓全都長了起來。“假期里,孩子們自己收玉米、做豆腐、做西瓜冰粉,開心得不行,還把辣椒帶回家分享。”

第二年,黃小燕又把燒大邑招牌菜之一的“柴火雞”作為勞動課程的升級版。她想,“將來孩子回鄉沒工作也多個謀生技能。”低年級的家長也被邀請參與進來,用“烹飪一道菜”加強了家校聯動的紐帶。

今天種地、明天煮菜、后天清掃。隨之而來的改變讓小燕校長欣喜:一來學生既增強了動手能力又訓練了思維,二來更加熱愛學校、熱愛生活,三來激發了積極與自信,尤其不少成績一般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找到了成就感。“現在我們學校的孩子笑臉太多了。早上背著書包來學校,都是一蹦一跳地進教室。”

早在2011年7月,蘇家學校就建成了全縣第一間“響當當的”夢想中心教室,開展素質教育嘗試。

教育空間改變教育關系。新教室空間配色多彩明亮,組合桌椅方便小組討論,更集圖書、多媒體設備于一體,讓人耳目一新。“學生上這個課特別興奮,有些不愿上課的孩子都會早早去夢想中心教室提前坐好”,黃小燕說。

大邑縣銀都小學的夢想中心教室

以這里為起點,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夢想老師。他們走出去后,成為了新學校夢想中心的骨干。正在大邑潘家街小學教語文的李艷就是其中之一,像種子,在新土壤中影響著身邊的孩子和教育者。

“沒想到課還可以這樣上。”她回憶起剛接觸夢想課程時,有趣又充滿創意的互動式課堂樣態讓師生都感受到了別樣的知識和體驗。

在夢想課上,打破填鴨式教學,課程有意圖、有意趣、有意義;學習是源于內心、自主建構、合作分享的;在夢想課上,教師以“引導員”取代“教導者”,充分尊重孩子,傾聽不同意見,贊揚優點,不對孩子做定性評價,讓孩子有發揮想法和優勢的空間。

就這樣,蘇家找準了切入點,全校的心氣被提了起來。這兩年,不僅把勞動素養教育做到全省有名,學校初三全科的一次性合格率也從原來的38.8%提升到超60%,今年更是達到71%,屬全縣的首例。讓黃小燕大呼意外的還有學校竟然連續兩年獲得全縣年終目標考核一等獎;2023年的期末測試成績也從墊底躍升了十個名次;更直觀的,學生不僅沒少還在增加,尤其初中,每學期至少10人選擇回流,初一的入學率提升到136%。

高質量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是讓孩子“眼里有光、腳下有路”。與真愛夢想結緣,讓黃小燕從理論到實踐,更深層理解了素養教育的價值。如今,她的辦學思路更加明晰。“好生源往城里走了一波,往縣城又走一波。大多優秀的孩子都已經挑出來了,其實鄉村學校更多是在培養社會的基礎性人才,所以我們更該多注重孩子品行的端正、身心的健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將來積極自信地做喜歡的事,也能過上幸福而有意義的人生。”

有趣又充滿創意的互動式課堂讓大邑師生都感受到了別樣的知識和體驗

讀書聲外,也要有歌聲和笑聲

經各方多年努力,當前我國欠發達地區的教學物質條件得到了顯著提升。然而,教育觀念的落后、思維的束縛、能力的缺陷,顯得隱蔽又難一蹴而就。補上素養教育的短板,重要且緊迫。

大邑建縣1500多年,從西嶺雪山、花水灣溫泉到三國遺蹤、劉氏莊園……形成了儒、釋、道多元融合的文化底蘊。孩子們對家鄉有多少了解呢?一開始,大邑韓場鎮學校副校長吳威給學生上夢想課中的《家鄉與社區》,發現長到十歲、十五歲,孩子們大多卻從未認真關注過家鄉的好風景,說不出飲食文化和習俗傳說。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指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再次強調,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2022版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的頒布之后,課堂教學也倡導從“知識本位”轉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那么,素養何以在課堂生成?真愛夢想的課程體系,以培養全人為目標來實施素養教育,以合作、體驗、探究為基本的學習方式,與基礎教育國家課程結構化互補。目前,基金會為學校提供了38門課程,以造就學生適應社會所必需的價值觀念、健全品格和關鍵能力。

這也正是大邑孩子們的切實所需。為此,大邑縣教育局編制了《選課指南》,多元的夢想課以不同素養為側重,給予課堂勃勃生機。

例如,零花錢有多少購買力?手機支付有哪些風險?怎么乘坐無人售票的公交?社交平臺里的信息能不能相信?《規則與我》《理財》《思維導圖》等課程教會鄉村學生了解社會如何運行;《反校園霸凌》《夢想舞臺》《女生素養》等課程關注學生的情緒智能,學習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而未來能做什么?怎么達成?《去遠方》《共創成長路》《職業人生》等課程幫助學生確立志向、規劃路徑。

“通過夢想課程的引導,孩子們被壓抑的思維打開了。因為平時的教學更多重視考什么、怎么考,而沒有鼓勵學生去了解自己、留心生活,其實長遠來說,這些比分數更重要。”吳威感嘆,在狹義上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升學,但是孩子們都應該通過教育的熏陶和引領,讓生命變得更寬、更厚、更精彩。

在大邑,也有明顯的城鄉差距。

縣教育局團委書記楊明勇觀察到,夢想課程對農村孩子的助益特別大。“很多孩子根本沒有出去過、能觸及到的教育資源也少,素養課中的新鮮元素對他們的思維和觀念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他認為,留守兒童實際最缺乏的是自信,由于長期缺乏親人的陪伴和引導,內心壓抑、自卑、抗壓能力弱,加上家里祖輩管不住,大多生活習慣和學習能力不佳。然而,在夢想課上,他們得到了更多信任與理解,從藝術、體育、人文等多個角度,為心靈打開了一個放飛的窗口。

每周五在學校的子龍劇場,大邑縣子龍街小學語文老師、真愛沙龍秘書長楊佳開設了《夢想舞臺》課程,把語文與戲劇表演相融合。

“夢想課程真的是可以改變一個人,改變一個環境。”在她看來,《夢想舞臺》能幫助孩子解放天性,多維度地理解世界。“很多孩子不敢回答是因為不知道老師要什么答案”,楊佳說,“可在夢想舞臺上,沒有桌椅,沒有標準答案。慢慢地,孩子得到了肯定就不再怕出丑,學會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才會涌現出想象力和創造力。”

她記得特別清楚,剛帶畢業班時有個孩子小宇(化名)天生一條腿殘疾,又因為成績留了級,經常遭到一些同學的欺負。加入劇場小組后,小宇也放不太開,可經過一段時間對聲音、臺詞等表演的接觸,他主動要求在藝術節課本童話劇里飾演大魔王。

“這個角色的設定很張狂,語調痞痞的,結果小宇表現得特別棒”,楊佳興奮地說,“校長都驚訝于這個孩子巨大的轉變。敢登上舞臺,能在全校面前接納自己、表現自己,很不容易。”

類似的故事在大邑的學校中還有很多。“教育者可以更以人為本。”越深入夢想課程,楊佳越發現“忽略成績后,其實每個孩子都懷有天賦,只是表現在不同方面罷了”,而夢想課為孩子們創設了展示的舞臺,讓他們被看到、被認可、被治愈。

從大邑韓場鎮學校的夢想中心教室望出去,是一片遼闊的麥田。全校1600多人,是大邑農村學校綜合排名常年第一的“排頭大哥”。

2014年開設至今,夢想課程成為了韓場的一張名片。而學校的體育教師、德育主任劉佳是那個“點燃者”。

在大邑,遇到了任何關于夢想課程的問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她。不管電話消息多遲多晚,劉佳都來者不拒、資源共享。她教老師們在夢想課中找到常規學科的共性來結合,例如在美術課中加入《身邊的大自然》,既不增加負擔,又能提升課程質量。

助人者自助。幫助的人越多,她自己也成長得飛快。9年前,劉佳還是個“小白”,夢想中心怎么建?課怎么上?從寫申請、量教室,到規劃、刷墻、布置物資,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把基金會的客服電話打成了“唯一所有客服人員都認識的老師”。

回想過往,高瘦的她笑容燦爛。起初,要上夢想課得和其他老師溫言商量:能不能拿一節課做試點?還經常遭到拒絕。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們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就想上夢想課,就換成班主任主動來找我,說給我們班安排一節吧!”

韓場鎮學校體育教師劉佳是那個“點燃者”

學校看得到對比,開設夢想課班級的學生有了顯著的不同:更自信樂觀、更熱愛課堂、更積極探索、更勇于發言、更具有自我意識。此后,夢想課程作為學校開設的第二課堂,在韓場學校全面鋪開。

“農村的孩子靦腆,沒接觸夢想課前,看到‘冒兇氣’的體育老師都埋著頭走,上課點名都擋著臉。但現在,看到老師會熱情打招呼,甚至沖過來提醒,‘劉老師,今天我們班有一節繪本課,你別忘記了’。”劉佳笑著搖頭,現在她去校外開會培訓,要先給學生請假。這是翻轉的變化。

“我們學校除了讀書聲,還要有歌聲和笑聲。”吳威說,實踐見證下,韓場的教師們越來越發自內心地認識到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培養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和培養一個身心健康陽光積極的學生,對教育的價值可能是一樣大的。”

種子落地生根。在這九年里,劉佳點燃了大邑許多師生,也切身理解了“問題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信任比幫助更重要”的課程核心。以自己的體會,她還加了一句,“結果比成功更重要”。

正向循環下,韓場已培養出2名三星講師、12名二星教師以及35名一星教師,其事跡在《時代教育》雜志上專題刊登。“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詩句讓劉佳感觸頗深,“一個教師的力量渺小,但會因為有夢、有愛,變得不凡。因為夢想課程,我發展了、走出去了,我也希望其他老師一起成長。”

帶大邑縣的孩子“去遠方”

對于四川特別偏遠的阿壩州或甘孜州來說,城鄉差距帶來的沖擊也許并不大,即使偏居一隅也有一方天地。可對于大邑的孩子來說,都市繁華看似一步之遙,但現實中,又很遠。

前兩年,大邑韓場鎮學校組織學生參與“去遠方”項目,到成都研學旅行。當汽車行駛在高架上,五六年級的孩子們對著高架橋,發出連連驚嘆。這讓車上的老師倍感驚訝。

“我們以為我們的孩子還是算處于中國十大城市之一的郊縣,這些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應該都見過,但是事實是他們還是感到陌生和新奇。”吳威說,“這件事給我們不小的警醒,我們的孩子雖離城市只有四五十公里,但信息和認知還是很閉塞,也少有機會離開家鄉。”

在外自我介紹時,大邑的師生會說自己來自成都大邑,但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和成都這座城市的聯系微弱,依然是普通的鄉村老師和普通的留守兒童。這是大邑的許多孩子和教師共同面臨的成長的困境。

因此,對于大邑的師生來說,夢想課程中的《去遠方》,是開闊眼界、拓展思維的寶貴機會。這門課要求五至九年級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以4-6人為小組做出一份7天外省或1-2天本地的研學旅行方案,掌握基本出行技能。

不同于單純的“外出旅行”,要做出細致可行的方案,歷史、地理、財經等跨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培養自然貫穿其中。比如,前期的資料搜索與梳理、學會有效地討論、準備各類突發狀況、鍛煉資源協調能力、樹立面對問題的信心,在團隊協作中增強責任感,還有培養財產和權責意識。這些能力和生活經驗,會是孩子們最有價值的收獲。

北街小學的孩子們在上《去遠方》課程

劉剛說,原來學校也強調要讓學生樹立理想、有目標,但落在具體的教育行為上大多比較空泛,而《去遠方》課程很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先引導學生看到遠方,同時教會他們只有思考全面、積累才干、充分準備才可能一步步到達。

2022年,真愛夢想聯合上海盤京公益基金會特別組織的“去遠方”大邑專項,拿出20萬元資助20支隊伍在成都周邊開展研學。蘇家學校的兩支隊伍,去了樂山和三蘇祠。

黃小燕說,每個團隊拿著5000元總經費,自己劃定分工、管理支出、安排日程、食宿、交通,每天晚上還要復盤,“學了就能用,回來可高興了。”

今年的5月底,大邑兩個學校的2名老師和8名學生還到上海參加了“滑雪營”,不僅學了滑雪,還逛了迪士尼。至今,通過“去遠方”項目,大邑的孩子已經前往北京、深圳、廈門、重慶、上海、廣州等地參加夢想旅行團和去遠方活動20余次,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足跡。

“孩子們只有看得見更明確的遠方,才能知道腳下的路怎么走。”楊明勇表示,“甚至不用多講,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面對新沖擊后,孩子自然會思考形成新的觀念和格局,才會付出行動,為憧憬的目標去奮斗。”

神奇體育課,少上一節可不行

春夏之交的下午,大邑北街小學的操場上,有人在練跳繩、有人在打籃球,而體育老師何燚正帶著三年級的學生上著運動夢想課。

“快樂運動,健康成長!”課前課后,響亮的童聲高喊口號并整齊擊掌。首先,何燚帶著學生做了組正向、側向的行進練習作為熱身。考慮到陽光猛烈,他把網球專注度練習改為了一系列敏捷圈上下肢練習和障礙欄架奔跑,以及緊湊的團體接力,最后帶著孩子們拉伸放松。動作和器材看似簡單,實際運動量和鍛煉效果卻不容小覷。

整堂課中,何燚關注著學生的表現,總能及時保持互動。特別的是,在做完一組加速跑后,每個學生都會跑到何燚面前和他擊掌。原來,這“有愛”的一幕也是他在運動夢想課中摸索出的經驗。“折返跑中容易產生碰撞,引導側方同向的擊掌,一是讓孩子享受運動的快樂和自信,二也能確保有序通過。”

常見的體育課少不了先跑兩圈,之后不是發個球練習,就是機械跳繩或索性自由活動。而運動夢想是一門設計理念先進的綜合體適能課程,何燚介紹,它更系統、更貼近孩子的成長和發育規律。課上,要求教師講清楚每個教學環節針對身體哪個部位、鍛煉哪種素質,讓學生建立起清晰的認知,不會過于強調動作的技術劃分,而傾向讓孩子在練習中去感知和掌握。

北街小學的體育教師何燚是全國最早的二星運動夢想教師之一

何燚認為,傳統課堂最亟缺的是對孩子內在需求的激發。他的辦法是,針對一項器材,豐富動作內容,并設計由易到難的坡度,讓孩子發現自己在某一些方面的短板,從而針對性地練習改善。

拿網球拋接練習手指靈敏性舉例,可以從雙手、單手到翻掌接球,再到兩人互動。這種遞進多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享受到運動的趣味,也可以彌補常規體育教學在穩定性、協調性、專注度等素養培養上的不足,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肌肉保持動作穩定。

此外,放松拉伸的花樣也多了起來,不再是一塵不變的頭部運動、擴胸運動、轉關節、拍大腿……何燚教孩子用擴胸加抱腿、屈左腿伸右手,幫助整個身體打開。

體育課不再那么單調了。除了內容,運動夢想課用到的器材也同樣新穎百變——標志桶、標志碟、平衡半軸、彈力帶、沙球……“孩子會很期待這節課玩什么,一節課過得很快。”在韓場教運動夢想課的劉佳說,以前體育課經常一個班至少三四個請病假。如今,不僅占課會遭到學生反對,要是缺了一節,還會被投訴。甚至,體育老師在學校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近年來,對于中國青少年體質下降的擔憂普遍存在。在何燚的這節課上,不少學生出現了“同手同腳”的狀況。“這說明我們現在的孩子是缺乏方位感和肢體控制力的,只是平時看不出來,一做動作就暴露。”

劉佳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一年級的學生進校體測,最簡單的仰臥起坐,有的一個都做不起來,但上了一學期的運動夢想課后,“噌噌噌40個滿分達標,連著跳繩全班也都順利通關。”

2021年,韓場引進運動夢想課后還結合其理念,在三到六年級進行模塊化教學,由此,獲得了縣里教學目標考核的一等獎。具體做法是,固定一節課讓整個三年級一起上體育課,依據籃球、足球、體能三項,分成3個基礎班和3個進階班模塊鍛煉,經常組織班級打聯賽,定期輪轉。結果發現孩子們的體測成績“騰騰往上漲”。劉佳的女兒也是受益者,從四年級到六年級,身高從1米55躥至1米7;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體質體能水平都明顯拔高。

縣教育局也看到,孩子們真的在變化。

外顯的,是體質體能層面。大邑體育教研員楊明勇介紹,從數據上,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近幾年大邑縣的合格率一直持平或高于成都市,而且優良率每年在遞增。“以前20分鐘的升旗儀式要暈倒幾個學生,現在就算改成一個小時都倒不了”,劉佳笑言。

而今年,在四川涼山舉辦的夢想足球夏令營里,劉佳、何燚帶領的由韓場學校和北街小學組成的隊伍獲得了季軍的好成績。同時,北街小學的跳繩隊連續第三年斬獲大邑小學生跳繩比賽一等獎。在何燚的帶領下,這支隊伍還曾榮獲四川省、成都市跳繩比賽一等獎,并以一分鐘310個的成績創大邑紀錄。其中,都汲取了運動夢想課的訓練理念和技術。

內化的,是精神人格層面。體育教人強身,也強心。楊明勇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孩子身上展現出不怕犯錯、敢于比賽的朝氣和銳氣。“跌倒了沒關系,爬起來我再接著跑、接著跳。”

這次北街小學的女足隊獲全縣冠軍,“這些女孩沒有在外培訓過,勝利怎么來的?”何燚也歸功于拼搏精神,“一方面是天生身體素質較好,性格開朗膽子大,不怕做任何動作,而關鍵的另一方面是隊員全場40分鐘從頭到尾跑下來,有機會就敢上去搶。”

劉佳帶著學生們在玩網球和平衡半軸(00:59)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運動員,但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愛上運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楊明勇說。

“這條路確實很長,也很難,要長期每天堅持抽出時間完成固定的體育練習,運動習慣必須扎根在心底”。何燚建議,要從興趣開始引導,讓孩子認知體育的強大功能,接著通過取得成就鼓舞,讓運動成為特長,最后再培養不斷超越自我的意識,才有更大可能把運動當成和吃飯一樣必做的事。

改變一個教育者,至少影響百個娃

教育本質是喚醒、是點燃。孩子受益的源頭,是大邑的教育者率先在改變。

師生是一個學習共同體。一名退休老教師跟劉剛閑聊說起一件事。近來,大邑一批三十多年前畢業的“中師生”聚會,二三十個人中幾近一半沒去過縣里的地標劉氏莊園和西鄰雪山。“他們都是當老師的,是我們當地的知識分子,卻連自己的家鄉都沒去丈量過。我就在想,你怎能期望這樣的老師會有意識去影響自己的學生去外面看看呢?”

這更堅定了他“要努力去改變老師”的信念。而在他眼中,真愛夢想搭建的教師“五星成長培訓體系”就是對大邑師資培訓的一個高效補充——不以年齡資歷為標準,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職業素養、社會能力。

夢想課程的大綱十分細化,加上“夢想盒子在線社區”中的視頻例課、配套資源,還能與全國同行的交流經驗。怎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了分組討論,合作學習還有哪些形式?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激勵性評價?如何保證學生的分享、參與機會均等?這些困惑都能在夢想課程中找到創新、具體、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理念。

“大邑的一些教師確實通過這個平臺快速成長為非常優秀的教師,現在都是學校鐵定的骨干,不可替代。”劉剛說,“而且,我分管的這幾年,從來沒有哪個老師在我面前說過真愛夢想培訓的半個不字,這不簡單。”

大邑縣教育局德育藝體教研室夢想課程督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負責人邱正坤介紹,目前大邑共有夢想教師300余名,其中二星夢想教師60余名,三星夢想教師14名,二星運動夢想教師5名。

何燚是全國最早的二星運動夢想教師之一。2019年以來,邱正坤見證著他從一名靦腆的普通體育教師蛻變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運動夢想講師。“通過一年兩三次的外出培訓,接受了很多新理念,不管是理論還是實操,提升都特別大。現在已經開始向外輸出經驗方法,這種成就感和獲得感,都增強了我們老師的信心。”

此外,由于培訓的公益性和集中在寒暑假的安排,更多一線夢想教師有機會免費前往各地提升交流。4月,李艷剛從海南三亞參加完真愛夢想的培訓回來,羨慕之聲讓整個學校都沸騰了。而大邑走得最遠的,是韓場去了馬來西亞的老師。同樣,在培訓中,也能糾偏夢想教師諸如教學設計刻意熱鬧、導入無關主題的游戲、強行煽情而沒有后續思考等教學誤區。

大邑縣銀都小學副校長何靜在培訓其他地區的夢想教師

“密度高、收益大”是教師對真愛夢想的培訓共有的感受。2018年,楊佳去上海參加了《夢想舞臺》“種子老師”的培訓。“那個星期,時間排得很密集,我們4個老師就使勁學。晚上還安排了到上海劇院里看兒童劇,還有互動道具,特別來勁。”觸動她的是看到了創新,“如果不出去看別人這堂課是怎么上的,我的思維就是永遠受到束縛。”

而本地素養教育得以培育壯大后,大邑懷揣感恩之心,不忘把獲得的賦能再傳遞出去,回饋教育。

自2012年起,大邑縣的夢想教師帶著積累的成熟經驗前往邛崍、雅安、自貢、福建、河北、云南、甘肅、吉林、貴州、陜西等地“送課”,參與區縣夢想教師培訓、夢想教練計劃、區域賽課擔任評委、校長基礎訓練營擔任助教等活動30余次。大邑縣銀都小學副校長、大邑夢想中心教師團星級教師何靜介紹,學校近十年來開展了10多次的“夢想教練計劃”志愿服務,讓素養教育賦能更多鄉村教師。

2018年,大邑將夢想中心帶到了對口幫扶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讓更多高原古城的孩子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五年里,大邑縣與基金會合作,出資50萬元,在松潘援建了六所夢想中心,成立了一個夢想沙龍,全面覆蓋運動夢想課,并分三次組織優秀夢想教師團隊在當地開展送教培訓。

“這比簡單給錢有意義多了。”大邑縣列五實驗中學初中部校長任冠強,是大邑縣第五批援藏隊教育組的牽頭人。2019年底,他和團隊為松潘積極引入來自深圳愛心企業的善款20萬元,增添了一所夢想教室;還引入亞運足球夢想學校項目,包含價值1萬余元的足球捐贈;疫情期間,還引入了價值1.5萬元的校園守護大禮包,匯入源源不斷的暖流。

上完示范課,吳威能感受到松潘老師內心的觸動:同樣的孩子拿不同課程、給不同的人教,煥發出的狀態完全不同,“首先在意識上喚醒了他們”。

而黃小燕在松潘“援藏”兩年多,留下的不止一個“留守兒童之家”。高原的孩子沒見過銀杏葉,她托人從都江堰帶過去擺成心形。有個孩子在葉子上寫,“媽媽我想你了,銀杏葉上有斑點,我想起了你臉上的‘土蠻蠻’(小曬斑)。”她感動得把孩子攬在懷中安慰。“藏區的孩子確實見得太少了,但夢想課上起來特別瘋,剛在辦公室里被罵得掉淚,都會馬上笑嘻嘻地投入。”

除了累與艱辛,她在松潘還經歷了三次生死劫:第一次,路上遇到巨大的飛石滾落,砸在車前不到一米;第二次,遇到暴雨山洪,車沖到懸崖邊被一根樹枝掛住;第三次,零下二十幾攝氏度遇到斷水斷電,穿著羽絨服裹被子,流的眼淚結成了冰。可當黃小燕看到孩子一張張帶著高原紅、天真原始的笑臉,心里是寬闊的,“什么我都看過了,所以做教育,必須留下印記。”

黃小燕在松潘和孩子們在一起

擺脫精神貧困,久久為功

經過12年的運行,大邑縣被評為了“夢想課程全國示范區”:實現了義務教育段中小學校夢想中心項目全覆蓋;成立5個夢想沙龍;2020年,運動夢想課程也覆蓋了全縣的夢想中心校。此外,2014年起,大邑蘇家學校、韓場鎮學校、銀都小學先后被評為“夢想課程全國示范校”,“四川蜀望夢想沙龍”等5個沙龍連續多年被基金會評為“優秀沙龍”稱號。

這場素質教育的灌溉,已經展露出璀璨的花朵、欣然的嫩芽,以及教學改革探索的果實。而推進的關鍵,還源自于大邑教育局組織架構的保障以及資金的支持。

大邑教育的經費并不寬松,但每一年涉及真愛夢想的課程,硬著頭皮、咬緊牙關,都要從牙縫里拿錢出來。為什么?縣教育局分管夢想中心的劉剛表示,夢想課程是大邑實施素質教育一個十分有效的補充和關鍵的抓手。

“原本,我們的素質類課程不足,也沒能力自己開發。”他說,“縣教育局研判時發現,夢想課程突破了常規課程的一些局限,比如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內輕課外,也能有效解決知識和深層運用之間的遷移問題,還調用了情境導入、游戲等許多手段提高課堂互動。此外,真正解決了跨學科融合的問題,而且特別強調實踐,彌補了原有的短板。從理念到方法都很實在。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路徑在哪里?夢想課程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思考。”

多年來,劉剛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夢想課程的價值所在。他說,“我雖然干了一輩子的教育,說實話,真愛夢想對我的觀念沖擊還是很大,雖然是一家公益組織,但真正做了專業的事,這在中國還不多。”

為此,大邑教育局先后下達了多項政策文件,將夢想課程納入學校總課表,對學校夢想中心各項工作進行全面管理、指導和考核,對優秀的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學校年終考核指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夢想教師參加各類賽課、外出培訓送教等經歷成果也會獲發證書,作為縣里教師評定職稱的參考素材之一。

“考核不是目的,根本還是想充分利用好優質資源。我們有識貨的校長就很看重,不僅大力支持老師外出學習,還經常走課,把投入用出了翻倍的效果。”劉剛說,作為教育局盡力搭一座橋,希望更多大邑的師生們能通過這座橋,看得遠、走出去。

追求公平的素質教育無法一蹴而就。從戰略到實踐,夢想中心還在不斷迭代。同樣,在大邑縣,夢想課程的深耕還存在教師流動頻繁、選課局限于教師偏好、學校間發展不均衡等種種問題。也正為此,基金會與教育局的合作尤為重要,只要縣域教育局愿意堅持,便可久久為功。

公益從來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一點點。當下,大邑的教育工作者及公益人對素養教育體悟愈發豐富健全。面向未來,在科技的引領下,時代或將與以往完全不同。但這些領路人,正用責任和愛,繼續構建大邑特色的素養教育,一步步拓寬孩子的未來之路,讓他們在趨勢變化中擺脫精神貧困,認識到自己身在何處,并且心懷夢想,自信、從容、有尊嚴地生活。

    責任編輯:黃莉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施鋆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中山水果机定位器| 三公百家乐在哪里可以玩| 伟德百家乐官网下载| 百家乐水浒传| 乐天堂百家乐官网娱乐场| 快乐之都| 百家乐贴士介绍| 澳门百家乐娱乐注册| 澳门百家乐官网大家乐眼| 八大胜开户| 仕達屋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押注方法| 百家乐官网网站出售| 六合彩开奖结果直播| 大发888娱乐城英皇国际| 百家乐娱乐平台官网网| 百家乐庄不连的概率| 单机百家乐官网游戏下| 百家乐官网台布兄弟| 皇冠娱乐网| 7人百家乐桌布| 百家乐官网荷| 浪卡子县| 澳门线上赌场| 威尼斯人娱乐场的微博| 百家乐官网游戏辅助| 百家乐官网是如何出千的| 安吉县| 赌场里的美少年| 战神娱乐城| 洞头县| 网上百家乐官网骗人| 荥阳市| 足球心水论坛| 桐庐棋牌世界| 大发888娱乐城官方下载| 澳门百家乐博| 棋牌百家乐有稳赚的方法吗| 百家乐赌场规则| 宝龙娱乐城官网| 六合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