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腦中風”都聽說過,一杯冰水導致“腸中風”,你聽說過嗎?
原創 祝您健康雜志
大夏天的,最舒服不過空調吹著、冷飲吃著。

但是一杯冰水下肚,帶來的可能不只是涼爽,也不只是腸胃炎,還可能是“腸中風”。
一杯冰水下肚
他的腸子“中風”了
前幾天的強降雨過去,天氣又熱了起來,各種冷飲也大行其道。
但是吃冷飲、喝冰水一時爽,對有的人來說是“高危行為”。
比如有一位剛退休的大叔,自覺身體不錯,喜歡和老友踢球。
每次踢完球后,他都回去附近小賣部買一瓶冰水,咕嚕咕嚕喝下去,就是一個“爽”字。

但是喝多了,意外來了。
有一次,他喝下冰水后不到半小時,就突發劇烈腹痛。
球友們以為他是腸胃炎,立刻把他送到醫院,結果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他居然“中風”了,而且是“腸中風”。
聽到這個結果的人都有點懵:“腦中風”我們是聽說過的,“腸中風”又是什么鬼?

“腦中風”和“腸中風”
不同部位的同一類病

“腦中風”,其實應該叫腦卒中,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心腦血管疾病,嚴重時可能致死。
腦卒中分為腦梗死和腦出血。其中腦梗死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腦部血管梗死、血液供應不足;腦出血則是腦血管破裂造成的局部出血。兩者都非常兇險。
那么“腸中風”又是什么呢?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和腦卒中差不多原理的疾病,只不過沒有在腦部血管“興風作浪”,而是在腸道血管中發難。

一般說“腸中風”,也就是腸卒中,多指急性腸系膜缺血。
患者可能是因為急性腸系膜動脈、靜脈栓塞或循環壓力降低,導致小腸部分腸系膜血液供應中斷,難以滿足其相應臟器的代謝需求,從而引起小腸缺血、細胞損傷和腸道病變。
如果未經及時診治,該過程將迅速進展為危及生命的腸壞死。
只是腸卒中的知曉度遠不及腦卒中,腹痛癥狀又很容易與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患者很容易因為誤判而延誤治療,因此威脅遠超人們想象。
什么人易發腸卒中?
腦卒中高危人群先警惕起來

從發病原因、發病機理來看,腸卒中和腦卒中沒有多大區別。因此,腦卒中的高危人群,發生腸卒中的風險也高于一般人群。
具體來說,急性腸系膜缺血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腸系膜血管栓塞、腸道缺血壞死及運動障礙的一種綜合征。
根據栓塞部位分為腸系膜上動脈栓塞、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和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一般以腸系膜動脈栓塞為多見 。
栓塞和血栓形成高發于房顫、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風濕性心臟病、腦卒中、腹部手術、外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患者。

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多見于各種高凝狀態,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腫瘤、長期服用避孕藥、妊娠晚期及分娩期或繼發于門脈高壓癥、脾切除術后、腹腔感染等。
如果本身有上述風險因素,突然出現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腹痛,一定要提高警惕。
因為這個病雖然沒有腦卒中那么常見,但病死率較高,盡快就醫、快速診治極為關鍵。
越是炎熱的天氣
越要小心“熱中風”

腸卒中多見于老年人,但卒中的發生與氣溫變化之間的聯系也不容忽視。
有資料顯示,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的嚴冬、平均氣溫在32攝氏度以上的盛夏,是卒中發病的兩個高峰時期。平均氣溫在32攝氏度時,腦中風發病的危險性是平均氣溫為20攝氏度時的1.6倍;隨著氣溫的升高,卒中的風險也會升高。
高氣溫時容易發生卒中的原因包括兩個方面。
1
人體大量出汗,導致體液喪失過多,血液濃縮后易形成血栓。
2
人體體表毛細血管擴張,致使流向體表的血液較多,流向其他器官的血流量相對減少。
此時若驟然遇冷,會進一步增加卒中突發的風險。
不只是一杯冰水可以惹禍,洗冷水澡也會帶來這種風險。
比如今天剛有這么一個新聞。

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的人,非常容易在這樣的刺激下發生心腦血管系統的危險事件,請千萬要注意哦!
本文部分出自《小心進展迅速、致死率高的“腸卒中”》,原作者為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浦劍虹,點擊下方卡片可閱讀原文。
-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祝您健康》編輯部出品 -
內容策劃 / 排版:朱菁菁
原標題:《聽健康 | “腦中風”都聽說過,一杯冰水導致“腸中風”的你聽說過嗎?這個更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