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洪流英烈|班主任憶熊麗:那么小的一個人蘊含了那么大的能量
灰蒙蒙的陰雨天,在前往熊麗追悼會的路上,鄭文波感到說不出的沉重。
鄭文波是熊麗大學時的班主任,聽聞學生噩耗,鄭文波“淚嘩地就下來了”。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7月29日起北京市門頭溝區連續遭遇強降雨,熊麗作為王平鎮色樹墳村的包村干部,一直在村里指導和參與防汛工作。鄭文波老師對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表示,熊麗入住色樹墳村時是帶著孩子去的,由于帶著孩子工作不便,30日,熊麗的愛人劉繼為開車將孩子接回了家,囑咐熊麗“你要注意安全”。未曾想,這一去竟成永別。
據北京市氣象臺8月2日消息,北京本次降雨過程極值已顯著超過北京地區記錄到的降雨極值,為北京地區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排位第一的降雨量。門頭溝區和房山區是本輪降雨過程中平均降雨量最大的兩個區域。
短時間內的暴雨令永定河河水陡漲,7月31日11時流量達到500立方米每秒,就此,“永定河2023年第1號洪水”形成。據門頭溝區官方7月31日消息,因電力、通訊基站故障,包括王平鎮、妙峰山鎮在內,沿永定河河道向上游的深山區通訊全部中斷。山區電力中斷,以及洪水斷路等情況,通信搶修工作面臨難度。
7月31日9點30分左右,色樹墳村村中部分老舊危房周邊發現險情,熊麗與村委會主任和另1名村干部前往險情地點勘察,在途中被坍塌墻體掩埋,不幸遇難犧牲,年僅36歲。
“我就想在山村里,一直下大雨,水流得那么湍急,個子矮矮的一個小女生,在洪水中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現在想起來就很難受。”鄭文波哽咽道。

“為熱愛的城市獻出了生命”
熊麗是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2006級學生。熊麗犧牲后,鄭文波在班級群里公布了這個令人痛心的消息,同學們開始回憶關于熊麗的點點滴滴,在群里發布熊麗的照片,久遠的記憶開始變得清晰立體。

鄭文波回憶熊麗的微信朋友圈。受訪者 供圖
“熊麗這孩子,個子小小的黑黑的,人非常樸實,非常踏實,不太愛說話。她遇到人總是那種特別害羞的,抿嘴笑一笑,從來沒見她發過火。熊麗特別愛幫助同學,從來沒發生過矛盾。”在鄭文波的印象中,熊麗來自江西農村,家庭貧困,“她的學費都是助學貸款”。
熊麗的同學們回憶,熊麗學習很刻苦,假期也總是不回家,一直做勤工助學,積攢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有一回,朋友看不下去,勸她說:“就這么點錢,這么辛苦咱們不干了!”熊麗卻回答:“我再堅持堅持。”
2010年畢業后,熊麗到門頭溝區王平鎮政府擔任大學生村官。同學曾問起她為何選擇這份工作,熊麗說,因為她特別喜歡北京這個城市,就選擇扎根基層,留在北京。
熊麗在擔任大學生村官時,主動承擔起村域面積大、村情復雜的色樹墳村包村任務。在抗擊疫情期間,她放棄休假,三年沒有回家探望父母。
門頭溝區是北京市唯一的純山區,屬太行山余脈,地勢險要。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區常住人口39.6萬人。“王平鎮就是山區中的山區。我在北京待了20多年,那時候門頭溝條件很差,熊麗能夠扎根基層13年,真的太不容易了。”鄭文波說,他這些年帶的學生很多,也了解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沒有聽聞一個人像熊麗一樣久久堅守在山村的,往往是待個三五年就想辦法調到市區去。
今年6月,熊麗的父親因為心梗過世。汛情當前,為了確保村中的群眾平安,她強忍悲痛,退掉回鄉祭奠父親的車票,堅守在防汛搶險第一線,指導、參與村內群眾疏散轉移、物資籌集、風險點位巡查等急難險重工作任務。
7月31日上午9點左右,色樹墳村成為門頭溝區最大小時雨強點位,村內所有道路被山洪圍困,部分老舊危房周邊發現險情。熊麗主動請纓與村委會主任宗秀山和另一名村干部前往險情地點勘察,并動員群眾迅速轉移。
在途經一處鐵道路基時,路基的護墻突然發生了坍塌,破碎的墻體夾雜著大量石塊將熊麗掩埋在了山洪之中。宗秀山和七八位聞訊趕來的村民,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徒手展開了救援。宗秀山回憶,“當時石頭壓著她了,我們想著,最起碼把她頭露出來,能呼吸。一看搬不動那石頭,一摸太大。村民根本不考慮手破了什么的,當時的心情就是趕緊把她救出來。”
7月31日,年僅36歲的熊麗,因公犧牲,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永遠留在了這片她牽掛的土地上。
鄭文波說,熊麗的性格,凡事總是沖在前面。他只是為她感到難過,英年早逝,家人依然過得困苦。“我心疼她一個農村姑娘能考來北京,又扎根基層13年。北京這樣大的暴雨的夜里,她把兩個孩子放在家里,自己奔赴一線,我覺得相當不容易。我很佩服她,我也真的很難受。”
“熊麗的個子不到一米六,那么小的一個人蘊含了那么大的能量。”鄭文波說,“最后她真的為自己熱愛的城市獻出了生命。”

2023年7月31日,北京門頭溝區。視覺中國 圖
“她守住了熱愛的土地,我為她感到驕傲”
8月6日上午,鄭文波去參加熊麗的追悼會。從她的家人口中,鄭文波也得知了更多關于熊麗工作、生活的細節。
鄭文波記得,熊麗的愛人劉繼為告訴他,熊麗那時候在山區里工作,常常加班到半夜,沒有末班車;她膽子特別小,不敢開車,就打電話讓愛人來接。“工作你交給她,她絕對是認認真真做好。”劉繼為說。
熊麗家里生活拮據,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父親在一個多月前去世,現在姐姐又遇難了,對母親的打擊非常大。”弟弟熊銘宇說,母親在醫院輸液,站都站不起來。
熊麗的愛人在一家私企工作,經常需要出差,工作不穩定。公公婆婆年事已高,兩人都70多歲身體不太好。愛人不在家,公婆生病住院時總是熊麗去醫院照料。“婆婆的化妝品都是她買的,什么都是她買的,從沒跟她婆婆吵過一次架、紅過一次臉。”鄭文波提到。
“咱們都是將心比心,我見到了之后特別難受,特別難受,為啥?”熊麗育有兩個孩子,大女兒9歲,鄭文波見到她時,她睜著大大的眼睛沒有任何表情,由著大人為她穿白衣戴白帽。
鄭文波回憶,她爸爸說,媽媽出事后這孩子特別懂事,怕大人傷心,一點都不哭鬧,就只是默默掉眼淚。熊麗愛人劉繼為介紹,平時他陪孩子的時間不多,而且比較嚴厲。8月2日他告訴女兒:“媽媽去做英雄了,很長時間都不會回來,以后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告訴爸爸,我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兇了……”
提到熊麗,鄭文波心頭涌起無盡的心酸,“我特別心疼熊麗,我想一個那么踏實的孩子,她真的是對工作太認真了,而且這人沒有一點壞心,也沒有一點彎彎繞繞。”“這個孩子雖然比我小不了幾歲,但我是老師,我就把他們當孩子,這孩子太單純善良了。”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31日上午,在村委會二層樓道上,監控畫面記錄了熊麗生前留下的最后影像。在前往險情地點勘察前,這個頻繁向窗外注目,觀察雨情的人,就是熊麗。

熊麗生前最后影像。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7月20日,她錯過了大女兒的9歲生日,7月29日她又退掉了返鄉祭奠父親的車票。熊麗總是以工作為先,將老百姓的事情放在首位。據統計,在本輪強降雨過程中,色樹墳村成功轉移群眾110余人,無人員傷亡,無人員失蹤。
講到熊麗的去世,鄭文波已經聲淚俱下。他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熊麗的事跡,也希望能為熊麗爭取到更多榮譽,能對她的孩子有所幫助。
“我永遠為她感到驕傲。”鄭文波說。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