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藥食同源:殷商元圣開創的歷史先河
一、 中華湯藥之祖

圖表 1 伊尹像 圖源《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代表人物?伊尹像》
伊尹,夏末商初人, 商代杰出的政治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之一。其為中國第一位奴隸宰相,先后輔佐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位君主,為商朝的建立和興盛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是商朝醫藥學家、中華廚祖。他將烹調之術與中藥養生相結合,創立了食療方,最早開創了后代“藥食同源”的先河。他的創舉改變了歷代中藥的服用方法,引入了湯液療法,大大提高了藥物的療效,也標志著方劑的誕生。
伊尹作為商代第一大巫師,上古時期中巫、史、醫合一,其在中醫藥領域創舉頗多。伊尹在烹飪領域總結出了一條重要原則:“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辛、苦、咸,先后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據傳,他將食物的五味應用到醫藥中,并創制了被譽為仲景“群方之祖”的桂枝湯。在與商湯討論烹調方法時,伊尹曾強調“和之美者,陽樸之姜,招搖之桂”。生姜,招桂皮、白芍、甘草、大棗調入酸味和辣味,煮出來的“桂枝湯”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傳說就是伊尹配制由張仲景以“群方之首”收入《傷寒論》中。伊尹巧妙地將這些食材組合成方劑,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因此,可以說桂枝湯本質上是一種飲食方法,這也為中醫學中的“藥食同源”療法奠定了基礎。

圖表 2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 芍藥三兩(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生姜三兩(切,味辛溫) 大棗十二枚(掰,味甘溫)——《傷寒論》桂枝湯方
Stable Diffusion AI制圖
由此,古時有將黃帝、神農和伊尹并稱為“三圣人”的說法:“隱醫醫之為道,由來尚矣。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黃帝;辨百藥之味性,本乎神農;湯液則本乎伊尹。此三圣人者,拯黎元之疾苦,贊天地之生育,其有功于萬世大矣。萬世之下,深于此道者,是亦圣人之徒也。賈誼曰:古之至人,不居朝廷,必隱于醫卜。孰謂方技之士豈無豪杰者哉?”
二、 藥食同源名錄

數據來源:國家衛計委
繪圖者:@傳媒生Yami
三、 部分藥材詳解
古書里的中藥材也能可可愛愛,以下為部分藥食同源中藥材的手辦繪制與詳解:

橘皮
Stable Diffusion AI制圖
(一) 橘皮
性味:苦、辛,溫
功效:橘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主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亦解魚、蟹毒。
主治:理氣,調中,燥濕,化痰。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亦解魚、蟹毒。
①《本經》: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
②《別錄》: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氣沖胸中,吐逆霍亂,止泄,去寸白。
③《藥性論》:治胸膈間氣,開胃,主氣痢,消痰涎,治上氣咳嗽。
④《本草拾遺》:去氣,調中。
⑤《日華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癥瘕痃癬。
⑥《醫學啟源》:去胸中寒邪,破滯氣,益脾胃。
⑦《綱目》:療嘔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痎瘧,大腸閉塞,婦人乳癰。入食料解魚腥毒。
⑧《隨息居飲食譜》:解魚、蟹毒。治噫噎,脹悶,疳瘧。瀉痢,便秘,腳氣。
【食療方】
陳皮茯苓粥
陳皮20克(或鮮者30克),茯苓30克,梗米100克。先將陳皮、茯苓煎取藥汁去渣,然后加入梗米煮粥,或將陳皮曬干和茯苓共為細末,每次3~5克,調入已煮沸的米粥中,同煮粥。每日1~2次,連服10~15天。
功效:理氣健脾,化痰安神。

蒲公英
Stable Diffusion AI制圖
(二) 蒲公英
性味:味苦;甘;性寒
功效: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帶根全草。 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①《唐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②《本草圖經》: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③《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解食毒,散滯氣。
④《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癩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疬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⑤《綱目》:烏須發,壯筋骨。
⑥《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
⑦《綱目拾遺》:療一切毒蟲蛇傷。
⑧《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消癰,養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⑨《嶺南采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⑩《山東中藥》: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食療方】
蒲公英汁
鮮蒲公英150g,白糖15g。將鮮蒲公英洗凈,搗爛,以紗布取汁,加入白糖即成。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主治暑癤紅、腫、熱、脹、痛、破流膿水,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舌苔黃膩,脹滑數等癥。

胖大海
Stable Diffusion AI制圖
(三) 胖大海
性味:味甘;淡;性涼
功效: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種子。 主治干咳無痰,咽喉腫痛,肺熱音啞,牙痛,熱結便秘。
主治:清熱潤肺,利咽解毒,清腸通便。主干咳無痰,咽喉腫痛,肺熱音啞,牙痛,熱結便秘。
①治干咳失音,咽喉燥痛,牙齦腫痛,因于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錢。燉茶飲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許。(《慎德堂方》)
②治大便出血:胖大海數枚,開水泡發,去核,加冰糖調服。因熱便血,效。〔《醫界春秋》(l):93,1936〕
③單味方(《偏方大全》)主治干咳失音。取胖大海5枚,洗凈,用冰糖30克放入碗內沖入開水,浸泡半小時。當茶飲用,每天2次。方中胖大海潤肺止咳,利咽開音。
④治肺熱音啞 胖大海3枚,金銀花、麥冬各6g,蟬蛻3g。水煎服。
⑤治慢性咽炎 胖大海3g,杭菊花、生甘草各9g。水煎服。(4~5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杏仁
Stable Diffusion AI制圖
(四) 杏仁
性味:苦,微溫;有小毒。
功效:杏仁為薔薇科植物 山杏(苦杏)、西伯利亞杏(山杏)、東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種子。 主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
主治:降氣,祛痰止咳,平喘,潤腸。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
①《本經》: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
②《本草經集注》:解錫、胡粉毒。
③《別錄》:主驚癇,心下煩熱,風氣去來,時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
④《藥性論》:治腹痹不通,發汗,主溫病。治心下急滿痛,除心腹煩悶,療肺氣咳嗽,上氣喘促。入天門冬煎,潤心肺。可和酪作湯,益潤聲氣。宿即動冷氣。
⑤崔禹錫《食經》:理風噤及言吮不開。
⑥《醫學啟源》:除肺中燥,治風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訣》云,潤肺氣,消食,升滯氣。
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潤肺,潤腸胃,消面粉積,下氣,治疳蟲。
⑧《綱目》:殺蟲,治諸瘡疥,消腫,去頭面諸風氣鼓皰。
【食療方】
冰糖杏仁糊
甜杏仁15克,苦杏仁3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將甜杏仁和苦杏仁用清水 泡軟去皮,搗爛加粳米、清水及冰糖煮成稠粥。隔日一次。
具有潤肺祛痰、止咳平喘、潤腸 等功效。

木瓜
Stable Diffusion AI制圖
(五)木瓜
性味:酸;溫
功效:為薔薇科植物皺皮木瓜的果實。 主治吐瀉轉筋,濕痹,腳氣,水腫,痢疾。
主治:平肝和胃,去濕舒筋。治吐瀉轉筋,濕痹,腳氣,水腫,痢疾。
①《雷公炮炙論》:調營衛,助谷氣。
②《別錄》: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③《食療本草》:治嘔畹風氣,吐后轉筋,煮汁飲之。
④《本草拾遣》:下冷氣,強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飲服之。又腳氣沖心,取一顆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嘔逆,心膈痰唾。
⑤《海藥本草》:斂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⑥《日華子本草》:止吐瀉奔豚及腳氣水腫,冷熱痢,心腹痛,療渴。
⑦王好古:去濕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脹善噫,心下煩痞。
⑧《日用本草》:治腳氣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腫。
⑨《本草再新》:斂肝和脾胃,活血通經。
結語:
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也需要注意用法用量。以下是一些建議:
謹慎選擇藥材:在購買中藥材時,選擇正規渠道購買,確保藥材的品質和安全性。避免使用過期、蟲蛀或有異味的藥材。
了解藥材的功效與禁忌:在使用中藥材前,了解藥材的功效、禁忌和副作用等信息。對于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的人群,尤其需要咨詢醫生或中醫師的建議。
控制用量:使用中藥材時,應按照醫生或中醫師的建議控制用量。不可隨意增加用量或延長使用時間,以免引起不良反應或中毒。
合理煎煮:中藥材需要進行煎煮才能發揮藥效,但煎煮的時間和方法也需要掌握。不同的藥材可能需要不同的煎煮時間和煎煮方式,應按照處方或說明書上的要求進行操作。
注意藥物相互作用:一些中藥材可能會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影響藥效或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在使用中藥材時,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藥物,應咨詢醫生或中醫師,了解是否存在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
最重要的是,遵循醫囑,不可自行調整用量或使用時間,以免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參考資料:
[1] 李俊峰,伊廣謙. 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代表人物?伊尹像[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2] 中醫百科. https://zhongyibaike.com/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