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2
大宋朋友圈|就喜歡你干不掉我 我還在這兒給你寫悼文的感覺

圖源網(wǎng)絡(luò)
宋慧敏
王安石是北宋神宗年間的宰相,著名的革新者,人稱“拗相公”。“拗相公”不但有高屋建瓴的政治遠見和手腕,文學(xué)上也是獨樹一幟,洋洋灑灑的萬言書邏輯縝密,文采斐然。他的詩也是獨具特色,詩言志,字里行間隱約其中是王安石對陶淵明南山采菊的神往。可是身居要職事務(wù)繁雜,連把寫一首詩寫完整的時間都沒有。
重陽佳節(jié),菊城開封的萬里霜天下,花團錦簇,暗香盈袖。宮廷禁苑,千家萬戶,乃至勾欄瓦肆的門前窗下花枝搖曳,御街兩旁的店鋪掛上了菊花燈,客人們坐在窗前飲菊花酒。市井開闊處,一盆盆菊花開得碩大飽滿,爭奇斗艷,賽菊吸引南來北往的客人紛紛駐足,贊不絕口。
花開易見,落英繽紛。王安石下班的路上遇到一陣惱人的秋風(fēng)吹落枝頭的菊花,文青出身的老王心頭一陣憂傷,回到家來了靈感:“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王安石的這首《殘菊》只寫了兩句就被打斷,宮里傳旨讓他回去參加推進新法落地緊急會議。
王安石走后,蘇軾來訪,家人估摸著相公已經(jīng)去了一段時間,應(yīng)該快回來了,把蘇軾請進書房稍候。蘇軾一眼看到案子上王安石只寫兩句的殘詩,越看越不對勁。有宋一朝,在文化自信方面,如果蘇東坡是第二,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看到了這兩句詩他皺起了眉頭,開封的菊花一向是“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怎會被昨夜西風(fēng)亂了陣腳?文學(xué)可以夸張可以想象卻一定要有理有據(jù)合乎自然。想必是“拗相公”案牘勞形看花眼了。
“秋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蘇大學(xué)士提筆依韻續(xù)了兩句詩,時間向晚,他踱著步離開王家。王安石回來后看到續(xù)詩搖了搖頭,心想大學(xué)士飽學(xué)卻忘了屈原“餐秋菊之落英”的美文,更重要是你缺乏更豐富全面的生活體驗。那就下去體驗生活吧。
蘇軾被貶黃州,在黃州的秋風(fēng)里他果然看到了落花成陣的景象,不由慨嘆姜還是老的辣,看來自己被貶謫并不冤枉。
關(guān)于王安石和蘇東坡之間的的關(guān)系,很多人說他們是不共戴天的政敵。歷史上他們的確屬于兩個不同的陣營,新黨和舊黨。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主張大刀闊斧刀刃向內(nèi)割除冗官冗兵冗費的毒瘤,以司馬光、蘇氏家族為核心的舊黨則認為貪大求全急功冒進會動搖帝國的基礎(chǔ)。蘇軾的老爸甚至寫了一篇《辨奸論》指王安石和易牙一樣“陰賊險狠”。王安石回懟蘇家都不是好東西。就連宋神宗有意提拔蘇軾修起居注,也被王安石攔下,認為他會妨礙革新。
可是當(dāng)蘇軾遭遇烏臺詩案構(gòu)陷,性命堪憂的時候,還是王安石卻挺身而出為他力證清白,并抬出不殺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保全了蘇軾。
元豐七年,變法失敗,王安石退居金陵(今南京),蘇軾從黃州到汝州赴任,轉(zhuǎn)道南京去看望王安石。王安石穿著家常衣服趕著小毛驢親自到江邊迎接蘇軾,然后攜手同游鐘山,兩個人同時來了靈感,蘇東坡說老王你先來,老王說承讓了:“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我們意氣風(fēng)發(fā),我們意氣用事。
物是人非事事休,蘇軾竹杖芒鞋輕裝上陣,他早已看淡了世事年來薄似紗,只有老王懂我憐我,友誼地久天長:“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蘇軾離開南京一年之后,王安石駕鶴西去,蘇軾為他撰文,對他人品和文章給予高度評價。君子和而不同,和光同塵。一邊寫一邊微笑:我就喜歡你干不掉我,我還在這兒給你寫悼文的感覺。
參考資料:《宋人軼事匯編》丁傳靖 中華書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