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鏟除礦難瞞報,捍衛生命尊嚴

7月17日,應急管理部會議披露,認真開展礦山事故瞞報“大起底”專項行動,推動建立打擊瞞報聯動機制,加大舉報獎勵力度。
上個月底,有媒體報道,山西代縣精誠礦業于2007年至2022年之間,至少瞞報17名礦工死亡;隨后,忻州市和山西省相繼成立調查組,山西省長表態“逐一核查死亡礦工身份,對存在的失職瀆職和腐敗問題決不姑息”。日前,遼寧省紀委監委發布通告,6月27日,遼寧阜新弘霖煤礦發生事故,造成7死7傷,事故發生后,礦方蓄意瞞報,4名相關責任人已被查。
瞞報安全生產事故,是對事故責任的逃避,更是對生命的褻瀆,堪稱采礦行業的最大“毒瘤”。它的頑固存在和難治理,與采礦行業的特點有重要關系。比如,采礦區大多地處偏遠地帶,礦難發生時一般只有礦企內部少數人員知道真實傷亡消息,很容易形成信息黑箱。而礦山事故發生后,出于利益和政績考量,礦企和個別地方政府也容易達成瞞報“同盟”。不少被查處的瞞報案例中,都活躍著“內鬼”的身影。
因此,要有效遏制瞞報,很難畢其功于一役。提升瞞報的代價之外——如日前山西就出臺規定,企業瞞報最高罰500萬,還需要對癥下藥,刺破籠罩在礦山企業頭上的信息迷霧和扭曲的“同盟”。比如,加大舉報獎勵力度,并加強對“吹哨人”的保護,就很有必要。日前,國家礦山安監局部署針對礦山瞞報謊報事故和以病亡為幌子的事故開展大整治、大起底,其中一條重要措施就是,要求每個礦山企業都要設立舉報獎勵公告牌。
強化礦山生產安全監管,壓縮瞞報空間,也要更加重視尋找技術助手。如大力推廣和利用礦山安全監控聯網系統,推進礦企安全生產信息與監管部門的實時共享,并建立配套的監督、調查機制,這些都有助于讓瞞報無處遁形。此外,還有專家建議,可在礦區關鍵部位部署圖像處理自動監控報警系統,以突破礦企的信息黑箱,提高礦企生產的透明度。
除了監督上的直接發力,更得從預防端入手,降低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幾率。一個常識是,瞞報所指向的源頭問題,仍是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水平有待提高。此次應急管理部要求,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夯實礦山安全基礎。這一步很關鍵。我國是礦山資源大國,在智能化應用方面也已有不錯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基礎。借助技術創新來提高礦山的安全生產水平,對于減少事故及預防瞞報有著重要作用,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此外,礦山安全監管執法異地交叉檢查等新監管模式也應加大推廣力度,以進一步提升日常安全監管執法質量,及時發現生產隱患和瞞報苗頭。
瞞報是礦山生產領域結出的“畸形果”,背后有著復雜的誘發因素。要營造不敢瞞、不能瞞、不想瞞的濃厚氛圍,必須綜合發力、協同治理。本著對生命負責的嚴肅態度,越是頑疾,越要只爭朝夕地治理,堅定不移地徹底鏟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