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綠城半年報:盈利水平大幅上揚,與中交簽約近30個項目
經過幾年的調整,綠城中國終于交出了一份出色的財報:2018年截至6月30日,綠城中國實現總收入為人民幣335.3億元,同比增長220.9%;除稅前利潤為人民幣55.7億元,同比增長111%;凈利潤人民幣31.2億元,同比增長145.7%;股東應占利潤人民幣23.3億元,同比增長90%;股東應占核心利潤人民幣31.5億元,同比增長189.8%;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幣0.94元,同比增長104.3%。

27日下午,綠城中國在香港召開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由于月初原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曹舟南的卸任,此次出席的管理層為新任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張亞東、執行總裁李青岸、首席財務官馮征,這也是張亞東履新后首次參加業績發布會。
真實毛利率超30%
市場給予這份財報積極的回應。27日早間中期業績發布后,綠城中國股價盤中漲幅一度達5%。“今天是一個好日子,上午我們的股票漲了5.2%,這也是近期我們股票漲幅最大的一天。”張亞東說。
2018年上半年,綠城集團累計取得總合同銷售面積約399萬平方米,總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754億元,同比增長約26.7%,創歷年同期新高。
綠城的盈利能力正在大幅提升。中報顯示,雖然綠城的銷售額只有不到30%的上漲,但實現總收入、凈利潤等指標均大幅上揚。然而若根據報表粗略統計,2018年上半年綠城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16.6%及7%,大大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馮征特別解釋說,部分從聯營公司收購成附屬公司的利潤,由于會計準則,必須要按照當時的公允價格入帳,導致成本增加,結轉的毛利率就下降了。若剔除這一部分影響,調整之后綠城銷售毛利率則是31.9%。“這也代表著綠城在這幾年無論在拿地的成本、建筑的成本,以及銷售的去化速度都大幅提升下的成本,這是真實的成本。”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綠城已初步形成2:6:2的產品結構,20%為高端產品,60%為高性價比產品,剩余20%開發高品質安置房及保障房,橄欖型的產品結構、豐富的產品序列及優質服務均契合未來市場發展需求,盈利能力將開始顯現。
未來,綠城將精準投資布局,加快開拓以理想小鎮、美麗鄉村、運動系列、TOD系列等產業為導向的房地產細分藍海市場,成為重資產業務新增長點;同時,多元化布局代建管理、資產管理、生活服務、房屋科技等輕資產業務,豐富產品內容,尋求新的增量,以加大輕資產板塊對公司盈利的貢獻為長遠目標,聚焦利潤實現。
全年1600億銷售額保底
綠城年初公布,2018年全年銷售目標1600億,上半年已完成47%。李青岸表示,下半年綠城的“糧倉”非常充足,還有1689億的可售貨源(不包括現在拿地年底實現銷售的部分),按照60%的去化率,到年底將產生900億的銷售,加上上半年新增的750億貨值,全年實現1600億,甚至1700億都是可能的。
張亞東補充說道,1600億-1700億是原來計劃的下限,隨著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綠城做了一些更穩健、更保底的調整,如果下半年市場不發生更大的變化,全年銷售超過1600億是可期待的。
曾經曹舟南所說的“脫掉棉襖”(去庫存)在半年報中得到了進一步體現。2018年上半年,綠城整體去化率為62%,其中,新增項目80%,有部分項目房源去化為90%,三四線庫存亦顯著下降。李青岸介紹,歷史上綠城三四線存量庫存比較大,經過三年努力三四線存量庫存大幅下降,從期初的181億元下降至92億元。“也并不是說這92億不好,部分長三角的三四線城市銷售情況非常好。”李青岸補充。
去庫存的同時綠城也在進行著投資結構的調整。上半年,綠城新增地塊共計19個,總建筑面積約為440萬平方米,總成交金額約人民幣248億元,其中歸屬于綠城集團支付的約為184億元。
張亞東透露,面對調控,下半年綠城在買地上的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對于公開土地市場,綠城將更加謹慎。而在項目投資、股權合作等方面將加大投入力度。
中交的重磅“見面禮”
自8月初曹舟南辭任,張亞東接任行政總裁一職后,綠城與中交關系將更加密切的猜測得到了證實。8月23日,中交給張亞東送去的第一份見面禮是近30個項目的簽約,可謂頗有誠意。
張亞東表示,中交是做基礎設施一級開發的,綠城是做二級市場開發的,所以兩者從產業鏈的角度是一個前后的關系,這是一個巨大的合作優勢,特別是中交將給綠城提供更廣泛的戰略資源,綠城將給中交提供更深度的開發優勢。
他透露,新簽約的項目與中交的16個單位簽署,包括泰國曼谷項目、馬來西亞新山項目、雄安建設者之家、容東新鎮項目、宜昌南靈小鎮項目、廬山西海項目、川菜小鎮等,計劃總投資超過2500億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