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父母必修課:你一定要知道的兒童意外傷害

策劃、執行/婚姻與家庭雜志編輯部
最近媒體上涌現出諸多“最美”。就在清明節當天,浙江又現“最美媽媽”。一名8歲男孩爬上二樓圍欄,眼看就要掉下來了,危急時刻,路過的小學教師雷秋琴沖上去接住了孩子,所幸兩人無大礙。還有最美托舉哥托住被窗臺卡住的孩子、最美媽媽手接跌落下來的孩子、最美孕婦勇救落水兒童……
能夠遇到大愛之人的孩子是幸運兒。但更多意外,發生了就是百分之百,結果是孩子如花而逝。兩歲女童小悅悅因父母忙于生意,自己在車道上玩耍,相繼被兩車碾軋;兩個月大的男嬰被獨自放在車里,隨車被盜,被殺害,埋于雪中……
我們感恩好人常在、痛恨不法分子冷血。同時,也不得不認真思考這些事件背后的問題:孩子們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安全問題?出現危情時,父母們都在哪里?
據來自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天有2270個孩子死于意外傷害,中國每年有5萬名1~14歲的孩子死于意外傷害!
這是一組讓人心情沉重的數據。據一項“兒童居家安全”調查顯示,兒童意外傷害事故與家長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其中,意外傷害在家庭中發生率最高,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主要是:跌傷、燒燙傷、高空跌落、觸電、中毒與窒息。
我們不能只為遇到好人慶幸,也不能只為不幸的孩子默哀。本期讓我們一起關注兒童意外傷害—這個不能靠僥幸應對的話題!
這是每個父母都關注的問題,卻也是很多父母存在諸多疏忽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剖析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的起因和預防措施,和意外傷害的任何小小疏忽徹底告別!
測試
先來檢驗一下你對兒童安全的敏感度
看看下面的選擇哪些是在你生活中曾經發生過的。請用√×在括號里作答。
嬰幼兒安全之居家篇
1.在嬰兒床上放置過塑料包裝材料或敞口的包( )
2.在嬰兒床上放置過大過軟的床上用品或毛絨玩具( )
3.單手抱嬰兒,用另一只手拿盛有熱水的杯子或吸煙( )
4.給嬰兒洗澡時,起身開門、接電話,將嬰兒單獨留在澡盆( )
5.用繩子將安撫奶嘴掛在寶寶脖子上或用夾子固定在衣服上( )
6.天氣寒冷時,給嬰兒用電熱毯( )
7.用塑料瓶(如礦泉水瓶、飲料瓶)盛裝洗滌劑之類的化學品( )
8.將孩子獨自一個人反鎖在家里( )
幼兒安全之出行篇
1.開車到達目的地后,讓7歲以下的孩子自己開門下車( )
2.孩子坐在副駕駛的位置( )
3.因為有事你先離開,將孩子獨自留在車內( )
4.用輕質的嬰兒提籃代替安全座椅或不用安全座椅( )
5.在搭載兒童的車內堆砌、擺放尖銳或堅硬的裝飾品( )
6.曾經讓孩子的頭露出敞篷車兜風、看風景( )
7.騎自行車或電動車帶孩子時,讓孩子雙腳離近車輪或雙手放進車閘( )
8.帶孩子在車道上等車或招呼出租車( )
9.讓身高未及140cm的兒童使用標準安全帶( )
10.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讓孩子坐在靠過道的位置上( )
兒童安全之游戲篇
1.將含有紐扣、金屬等裝飾的玩具,給嬰幼兒玩( )
2.讓小于7歲的兒童在雙層床的上層玩耍或睡覺( )
3.讓小孩獨自在陽臺上玩耍( )
4.讓小孩與陌生、生病或受傷的寵物直接接觸( )
5.帶孩子在河中(非游泳區)游泳( )
6.讓孩子在游船上俯身撩水、仰臥、打鬧或爭搶船槳( )
7.讓孩子攀爬電線桿( )
8.讓孩子拿著圓規、小刀、剪刀等尖銳的物品奔跑( )
9.讓孩子把樓梯欄桿當成滑梯滑沖 ( )
答案
這不僅是一個測試,也是一個關于兒童安全的細節性提醒!上面所有的條目都是你不應該做的事!你的選擇是什么?如果你對每一個問題的選擇都是×,那么恭喜你,你是警惕性比較高的父母。如果你有很多選項畫了√,那一定要提高警惕:原來在兒童安全方面,還有這么多地方需要注意啊!逐一認真學習吧!

兒童意外傷害急救現場
每一個“偶然”的意外,都讓人無法承受!但很多傷害是可以預防的,讓我們跟隨3位專家進入急救現場,看看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通過他們的故事警醒自己,并了解相應的解決方案。
急救現場1 嬰兒被被子捂住
易發年齡段:1歲左右
危險指數:★★★★★
我見過的最難忘的一幕是:媽媽抱著8個月大的嬰兒闖進急診室,一邊哭一邊喊著:“求求你們救救我的孩子啊!”醫護人員開始緊張地搶救。無奈,由于窒息時間過長,嬰兒沒有搶救過來,這個媽媽也哭得暈過去。原來,床邊疊放了好幾床被子,孩子睡覺時蹬踹被子,結果被子倒下壓住了孩子,而媽媽因為睡著了沒有及時發現,導致悲劇發生……
專家提醒
范玲(北京婦產醫院產科主任,出版《每天胎教10分鐘》一書)
新生兒發生意外傷害較多的就是窒息和燙傷,其中,窒息發生幾率最高。遇到新生兒發生窒息事故,家長應該怎么辦?
嬰兒愛盡情地用口探索世界。小積木、硬幣、紐扣或塑料袋,都有可能成為危險物品,在瞬間使孩子發生窒息危險。如果孩子吞吃小部件或呼吸道被阻塞而導致無法正常呼吸,第一時間采取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1.對1歲以下的嬰兒,可以讓他臉朝下趴在媽媽的大腿上,注意要使寶寶頭的水平位置比身體更低些。媽媽用小拇指一側的手掌對準寶寶兩個肩胛骨之間的脊椎部位,連續拍擊5~8次,注意拍擊要有一定的力量,但不要用力過猛。這樣通常會幫助寶寶咳出異物。如果是1歲以上孩子,盡量讓他自己咳出來。如果孩子不能咳嗽,不能說話或發聲,你要立刻站到孩子身后,進行腹部快速擠壓以排出異物。具體方式是:兩手臂從背后抱住孩子,一只手握拳,大拇指朝內頂住孩子肚臍以上、胸骨中間的位置,另一只手抓住拳頭,用力往上擠壓,直到異物被排出。
2.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并找家人或鄰居幫忙。呼吸道異物是非常危險的,幾分鐘就可以導致死亡,最佳的搶救時間是在6~10分鐘,一般超過6分鐘大腦就會受損。
3.其次,要保證嬰兒的氣道通暢,具體做法就是把脖子稍微往后仰,從肩膀下面稍微墊高一點或者用手托著,然后進行人工呼吸急救,再配合做胸部按壓。
怎么預防新生兒意外事故的發生
1.最好讓寶寶睡自己的小床,不要摟著寶寶一起睡。
2.在急診中發現:媽媽給孩子進行母乳喂養時,最容易產生嬰兒的窒息。因此,新媽媽在喂奶時,一定要仔細觀察乳房有沒有把孩子的鼻子堵住。
3.嬰兒床上一定不要堆玩具、衣物,尤其是掛繩玩具。
4.對于混合喂養的新生兒,燙傷也是最容易發生的事故。家長在沖奶粉時,一定要用手腕的內側先試試溫度,因為這塊皮膚比較敏感。
5.如果天氣寒冷,家長想給孩子用熱水袋保暖,水溫一定不能超過50℃,更不能把熱水袋直接去接觸寶寶的皮膚,要用毛巾包裹,墊到被單下。
6.孩子的小手套、襪子,不要選用毛線類,容易發生纏繞。
7.家里養有小貓小狗的家長,一定不能讓小動物和寶寶單獨接觸,容易把寶寶抓傷、咬傷。氫氣球爆炸燒傷
急救現場2易發年齡段:5歲左右 危險指數:★★★★
小孩子都喜歡顏色靚麗、形象卡通的氫氣球。一位家長為3歲的寶寶買了一只氫氣球,并且綁在孩子床邊。不想,氫氣球遇到明火突然發生了爆炸,由于氫氣球是塑料質地,燃燒的殘渣落在孩子化纖質地的衣服上,最后引燃了衣服,導致孩子渾身大面積燒傷……
專家提醒
魏博(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豐臺支隊宣傳科長)
正常環境下,氫氣只需要一點火花就能被點燃,稍微遇到明火就有可能燃燒或爆炸。一般來講,如果氣球里充的是純氫氣,危險性會降低很多,但一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往往會往氫氣球中摻雜空氣,這種氫氣和空氣的混合物更容易被點燃或發生爆炸。因此,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盡量購買相對安全的氦氣球。
寶寶發生燒傷,家長應該怎么辦?
1.寶寶身上著火時,可用棉被或大布單包住孩子來滅火。家長切勿讓寶寶奔跑,以免助長火勢。
2.等火熄滅后,寶寶如果穿著衣服,可讓寶寶先泡到浴缸里再把衣物脫掉,接著再用自來水大量沖淋,替傷口降溫。
3.燒傷面積大或年齡較小的寶寶,不要浸泡太久,應立即把寶寶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急救現場3 幼兒誤服大人的藥物
易發年齡段:學齡前 危險指數:★★★★★
那天,夜色已深,一對夫婦抱著5歲的孩子飛奔進醫院,“撲通”一聲跪在醫生面前,哭喊著讓醫生幫忙搶救已經昏迷的孩子。原來,在大人一時沒看住的情況下,孩子把姥姥治療心臟病的羊地黃藥物誤當糖片吃了,最后導致心律失常、昏迷不醒……
專家提醒
王玉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小兒內科主任醫師)
幼兒誤服藥物中毒,是年輕的父母們不容忽視的問題。除了幼兒出于好奇,模仿大人的行為外,家長對藥品常識的缺乏或忽視、盲目濫用藥物,也是導致小兒誤服藥物中毒的重要原因。
如果發現孩子誤服了藥物,家長應該怎么辦? 兒童被滾梯夾住
1.盡快弄清孩子誤服了什么藥物,服藥時間多久、劑量多少,并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2.如果孩子誤服的藥物副作用很小,而且劑量很少,例如普通的中成藥或維生素等,可喂寶寶大量的水,從而稀釋藥物并使其從尿液中排出;如果藥物副作用大,應采取催吐排毒,用手刺激孩子的咽喉或舌根,使其嘔吐,從而排出。如果寶寶情況嚴重,例如喪失意識,便千萬不可催吐,應立即送往醫院。
3.在送往醫院急救時,應將錯吃的藥物或藥瓶帶上,讓醫生了解情況。
4.為了預防此類事故的發生,大人吃的任何藥物都應該放到專用的櫥柜中,不能讓孩子隨便接觸到。同時,父母應告訴孩子:“沒吃過或見過的東西,你一定要先問再嘗。”
急救現場4易發年齡段:學齡前后
危險指數:★★★★★
一天晚上6點左右,7歲的毛毛獨自在家附近的商場玩耍。在乘坐滾梯時,他把頭伸到扶手之外東張西望。幾秒鐘的工夫,只聽一聲慘叫,孩子的頭被扶梯的扶手和樓板死死夾住……
專家提醒
魏博(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豐臺支隊宣傳科長)
隨著滾梯日益普及,也成了兒童發生意外傷害的多發地。由于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強,喜歡東張西望,經常發生意外事故。
1.比較幼小的孩子,別單獨乘坐滾梯或者電梯,一定要在家長的陪伴下乘坐。
2.家長盡量帶孩子乘坐垂直電梯。如果必須乘坐滾梯時,應讓孩子先上,家長在后面保護。下電梯時,家長看好時機提醒孩子邁腿。
3.千萬不要讓孩子在自動扶梯上追逐、攀爬、逆行、蹲坐;不要讓孩子踩在黃色安全警示線以及兩個梯級相連的部位。
急救現場5兒童被防護欄刺傷
易發年齡段:小學階段
危險指數:★★★★
10歲的童童非常頑皮。放學后,他和小伙伴在小區的防盜欄邊玩耍,當其他小伙伴成功翻越防盜欄后,童童也攀爬起來。不想他一只腳踏空,尖銳的鐵刺直接從童童的大腿穿透過去。等參與救援的消防官兵趕到時,童童已經因為失血過多昏迷了過去……
專家提醒
魏博(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豐臺支隊宣傳科長)
小男孩由于頑皮、好奇,喜歡做一些危險的舉動。經常有兒童把手指甚至頭伸到鋼管或者狹窄的空間,最后導致拔不出來,最嚴重就是兒童因為攀爬發生被鋼筋等異物刺入肢體的意外事故。
因為無法從外觀判斷異物是否刺破了主動脈等危險血管和神經,如果擅自拔出,容易傷及重要血管甚至大動脈,造成大出血。家長應在第一時間撥打119急救電話,穩定孩子情緒的同時,將他盡快送到醫院或等專業人員到現場處理。
相關鏈接
1.中國青少年自護網,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瀏覽。里面有關于自我保護的提示游戲,可以免費瀏覽和下載。利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在游玩中學會自救本領。
2.專業的機構—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網站上有眾多兒童安全方面的分類資料,比較詳細。
3.相關圖書:《兒童安全手冊》《兒童安全自救早知道》《皮皮魯送你100條命》等。
在什么情況下,你會忘記孩子的安全?
也許這讓人難以置信:在某種情境下,因為片刻思維短路或者投入地做某事,一些家長竟然會忘記孩子的存在,將孩子的安全放置到一邊!
看看網友們的吐槽吧,愿你不在這些“二貨”家長之列。
一心購物的媽媽:我陪朋友看店,一個年輕女人來看衣服,身后跟著四五歲的小男孩。女人無比悠閑地逛了一圈直接走人,小朋友還趴在飾品柜臺上看,發現媽媽走了趕緊追出去。我專門到門口看了一下,那女人已經走了挺遠,而且人家連頭都沒回。如果不是這個小孩叫她“媽媽”,我壓根兒不相信這是母子倆!
網友回復:美媽,您這愛美之心也過了點吧!
棄兒追傘的媽媽:北京北三環路上,年輕的媽媽推著嬰兒車,車上還有一個小紅傘罩著可愛的小baby。突然,一陣大風把小紅傘吹翻到輔路上。這時,媽媽把嬰兒車及嬰兒放在路邊,去追那把小紅傘;眼看追上了,又一陣風來,把小紅傘吹到主路上去了。媽媽把嬰兒車推到綠化帶上,繼續去追那把小紅傘了。俺和一對小情侶只好主動站在路邊幫她看孩子。
網友回復:向默默替她照看孩子的路人致敬。
娃掉井里渾然不覺的爸爸:那天帶著娃在小區里散步,我在前面陶醉地哼著歌,娃跟在身后。走著走著,我回頭一看,啊呀媽呀,孩子呢?整條馬路上連個人影也沒有。后來隱約聽到了孩子的哭聲,原來他掉進了路邊的旱井里。幸虧井不太深,否則我要內疚一輩子了。
網友回復:您即使再陶醉,也一定要讓娃在自己的視線里啊。
自己先下車的媽:媽媽帶著閨女坐公交車,半路走到前面向司機問路,司機說就這站下,當車門“哐當”一響時,她就迅速下車了!還好孩子沒丟,跟著司機回總站了。
網友回復:迷糊媽媽,您要是著急,能先查好路線再出發嗎?
捉迷藏找不到娃的媽媽:有一次,我和4歲的兒子在商場玩捉迷藏。后來半天找不到兒子,看著人潮洶涌的商場,我只能像個傻子一樣喊他的名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還好兒子比較聰明,一直坐在出口處等我。不過,我真的嚇壞了!
網友回復:娃媽,您的膽子也太大了!人多的地方更要看好孩子啊。
將孩子獨自擱家的“80后”夫婦:俺同學的真實故事。看娃睡得正香,小兩口決定溜出去看新上映的電影,把剛滿1周歲的孩子獨自放家里。用兩床被子把孩子圈在床中央,圍得嚴嚴實實的。之后,兩人踏實地出去看電影了。等一回家,發現娃已經越過被子滾到地上,正哇哇大哭!兩人頓時嚇得面無血色,幸好孩子無大恙。
網友回復:幸好回家及時!俺都替他們捏了把冷汗。
智慧父母們的經驗分享
不能等到意外來臨才想到如何去化解,更多父母是提前為孩子打好“預防針”,教會孩子應對生活中的意外。本刊采訪到三位智慧的父母,和讀者分享他們的小經驗。
出鏡人物:豆豆爸,31歲,哈爾濱
過馬路不簡單
豆豆3歲零8個月時,我送他去幼兒園,每天都要經過一條沒有紅綠燈的馬路。這時,我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告訴他過馬路的不同方法。比如眼睛要左右看,要看車的遠近和速度;要一段一段地走;不能跑,要快步走;即使紅燈亮了,也要看車是否停穩等等。
因為情況復雜,知識點太多,孩子不可能一下子掌握,但是可以一次說一條,孩子就能慢慢接受。豆豆掌握了一些之后,就不愿意我們拉著他的手了,這是正常的。這時,我就說自己是“盲人”,讓孩子幫助我過馬路。
從我們家去超市的路上,要過一條馬路。豆豆對我說:“爸爸,你現在是‘盲人’,我帶你過馬路!”下面是他發出的指令:“等等。”“走!”到了馬路中間,他又說:“停。”等車過去了,他才說:“好,走!”
我高興極了,說:“現在豆豆可以過簡單的馬路了!”
“什么是簡單的馬路?”豆豆問。
“就是只有兩條車道的馬路。有的馬路有四條車道,要復雜得多,你還需要慢慢學習吶!”
孩子覺得他在幫助我,實際上是我在保護他。但這樣一來,豆豆不僅敢自己過馬路了,也感受到了自己發揮的作用,非常高興而且有成就感。
出鏡人物:媽媽小北,33歲,北京
讓女兒學會保護自己
早在女兒3歲時,我就陸續買回幼兒安全教育書籍,比如鄭淵潔的《皮皮魯送你100條命》,我覺得很好。每次都是我念一遍,再要求孩子復述一遍,然后我們會根據書里的內容進行表演。有時候是我和孩子角色扮演,有時候全家角色扮演。一邊表演,還一邊讓孩子自己總結,為什么這樣做是危險的、哪里危險等。
比如,我家是姑娘,我常常扮演醫生、老師、叔叔,對她說:“小朋友,現在要檢查身體了,把上衣脫了,我幫你檢查。”
姑娘就說:“現在還不行,等媽媽來了再檢查。”
“你媽媽出去有點事,我們先檢查。”
姑娘說:“再等等,媽媽來了就檢查。”
我說:“那你先把衣服脫了,等媽媽來了檢查。”
姑娘說:“不行,媽媽在我才能脫。我現在要出去找媽媽了。”然后出門后大聲呼喊。讓孩子從小就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家長會放心一些。
出鏡人物:天天媽,35歲,廣州
站在車身后不安全
為了方便孩子出游,我們家前年買了一輛車,也專門買了安全座椅。
不過,自從看了那條新聞“爸爸倒車時沒有注意到藏到車尾處的孩子,結果把孩子軋死了”,孩子爸爸就特別注意開車安全。
不過,光我們注意還不夠,妞子自己也要有安全意識。于是,我們開始有意識地教她盡量不要站在汽車的后面。因為孩子喜歡看繪本,所以我們就經常做做場景練習。
每次開車前,我們都會表演繞車檢查。
開車之前,我會問:“妞子,爸爸要開車載我們出去玩,開車前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妞子說:“先和爸爸一起檢查一下車底下會不會藏著淘氣的小動物和小小孩。”
“怎么確定沒有淘氣的小動物和小小孩呢?”
“提醒爸爸,先繞車轉一圈,然后彎腰看車下。”
“那妞子做什么呢?”
“我要站在爸爸旁邊,小朋友是不能站在車后面的,不然爸爸倒車看不見,很危險。”這樣的問話,在我們家里會經常上演,讓孩子復述出來,對她來說是一種提醒,對家長也是一種提醒。
本刊觀點
重視兒童安全,但不對孩子過度保護
孩子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你的一次小小的疏忽得到的可能就是一個百分之百的悲劇。防患于未然,讓自己有足夠的安全意識、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關注更全面的安全細節,對父母來講是第一位的。
與此同時,父母也該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對孩子開展“危險教育”,讓孩子自己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了解和防范身邊的潛在危險。比如,教授用電常識及家用電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就可以避免孩子觸電;教授交通規則并要求孩子嚴格按照交通規則去做,就可以避免或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兒童意外傷害的存在而矯枉過正,將孩子過度保護起來。比如為了孩子不出事,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動手;干脆把孩子交給各種特長班,避免戶外傷害……其實,這不但錯誤,也同樣不安全。因為剝奪孩子戶外玩耍的時間和親自做事的權利,不僅會阻礙孩子的大腦發展,而且經常不運動、不動手的兒童,缺少經驗、力量和技巧,更容易受傷。
父母們,請在用安全知識和技巧為孩子們罩上保護盔甲的同時,放手讓孩子們去探索美妙的世界,給他們一個健康而多彩的童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