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邊疆之謀?|理論戰法皆待發展,美天軍獨立成軍為時尚早?
近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五角大樓作了題為《關于國防部國家安全航天構成的組織和管理結構的最終報告》。盡管此前曾有保留意見,但報告明確無疑地表明五角大樓已贊同組建“天軍”。 曾明確反對組建“天軍”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也改變了態度,支持特朗普的“天軍”計劃。在副總統和國防部長的預熱下,美國“天軍”有種呼之欲出的感覺。
其實,“天軍”獨立并非特朗普首創,美國國內圍繞“天軍”是否獨立的爭議已有近20年,各方始終爭執不下。美國空軍協會米切爾空天力量研究所所長,空軍退役中將戴維·德普圖拉刊文認為,特朗普總統匆忙指示“天軍”獨立成軍的舉動蘊含很高風險,一著不慎就可能付出美國難以承受的代價,其觀點在美國軍方具有相當代表性。下面以歷史上美國空軍從陸軍獨立為案例,綜合分析當前美國“天軍”獨立成軍面臨的問題與風險。

獨立成軍五大條件
1947年,經過長期不懈努力,美國空軍終于脫離陸軍成為獨立軍種,其歷史進程證明要獨立成軍需滿足5大條件。
一是已形成空中力量和空中作戰獨一無二的理論,并用于指導實踐,確保作戰目標、方式與手段真正融為一體,作戰技術和人才只有在目標清晰、戰略明確的前提下才是最有效的;二是空中力量必須以有效方式在空中和自空中直接投射戰力,其規模量級要等同于海軍和陸軍;三是空中力量已達到相當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將定義國家如何作戰并發揮著獨特作用;四是空中力量在和平時期也擔負重要使命、發揮重要作用;五是航空部隊能夠說服政府和國會來贏得政治上的支持。雖然距今已過去大半個世紀,但此獨立成軍的條件仍然可以借鑒。就目前美國“天軍”實際而言,似乎還不足以完全滿足上述五大條件。
美國太空力量理論,包括戰略、作戰條令、作戰概念和戰術在內,目前尚未達到其他軍種的水平,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多年來,太空領域一直以技術為導向,美國“天軍”主要專注情報監視偵察、通信導航支持等信息支援性任務??梢哉f,太空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水和電一樣,其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本質而言,太空力量更加體現出的是技術性而非戰略戰術。當然,隨著太空競爭與對抗加劇,目前美國“天軍”不僅利用太空提供信息服務,也在考慮直接利用太空投射戰力,這意味著太空軍事思維方式的重大轉變。然而,這一轉變剛開始不久,現在就將太空視為完全獨立的作戰域似乎還為時過早,還需要更多時間來制定太空作戰原則、發展太空作戰能力。
太空攻擊雖然早就具有技術可行性,但一直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目前情況發生了變化,主要大國都在發展太空攻擊能力,但總體而言,利用太空投射戰力還是非常初步的。“天軍”對多域作戰的貢獻要達到現在海軍、陸軍和空軍的水平還有很長一段路,這點隨著時間可能改變,但至少目前還是相當有限的。

就美國“天軍”獨立成軍而言,如果說前兩個條件還需要時間逐步成熟,那么后三個條件則可以支持太空獨立成軍。首先,美國太空力量發展很早,深刻改變和影響了現代戰爭,并已具有相當規模,在世界各國中實力最為雄厚;其次,從GPS導航系統到全球通信,太空力量在和平時期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后,近年來美國政治上呼吁“天軍”獨立成軍的聲音越來越響,包括特朗普總統和一些國會議員對此都表示支持和認同,這在歷史上并不常見。
太空領域與太空力量的重要性無需贅言,這點在美國內部并不存在任何爭議;爭議在于太空獨立成軍的時機與方式。有部分聲音認為美國“天軍”理論體系與實戰能力建設還需相當一段時間才能逐步成熟,因此“天軍”獨立成軍應從長計議,不能太急功近利或不切實際,否則將對高度依賴天基支持的美國國家安全與聯合作戰體系帶來巨大風險,這方面美國空軍的獨立是有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當時的美國陸軍航空兵準將比利·米切爾雄心勃勃地提出航空兵要脫離陸軍獨立成軍,其立論言之有理,也科學預見了空中力量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然而,米切爾將軍陣營缺乏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的戰略與技術。一方面,早期的飛機與其說是致命的戰爭機器,還不如說更像“風箏”,實戰能力低下;另一方面,當時空中戰略制定也十分落后,使得航空兵難以體現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此外,美國國會和政府部門對此也不熱情。1917年美國加入一戰后,國會撥出17億經費用于軍事航空活動,但并未產生應有作用,進而也影響了航空兵的可信度與話語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由于飛機性能缺陷和機械可靠性低,常常導致飛行員誤傷甚至犧牲。只有到了二戰爆發后,隨著空中戰略的成熟與航空技術的發展,航空兵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才得以體現,這才真正促使美空軍獨立成軍。由此可得出結論,如果獨立成軍只停留在名義上,而不是切實推動作戰能力發展和成熟,那將帶來隱患、潛伏危機。
冷靜客觀分析,現在的太空力量實際上與一戰期間的空中力量很像。誠然,太空軍事發展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作戰力量投送形式,但更多是以力量倍增而非力量運用的方式,像過頂成像偵察、導彈預警、導航授時與通信中繼都是使投射戰力成為可能的支撐手段,其本身并不能直接產生打擊效果。雖然太空攻擊的前景已然展現,但目前并未形成完備能力。與陸、海、空相比,“天軍”確保作戰成功的條令學說、戰略政策、作戰原則與戰術指導還有待成熟。雖然今天的作戰環境與技術正在快速改變,但僅僅擁有前景與可能并不完全滿足獨立成軍的五大條件。

三種潛在的負面后果
綜合美國國內對“天軍”過早獨立成軍的質疑聲音,認為當前“天軍”從空軍獨立可能導致三種負面后果。一是由于缺乏連貫一致的太空力量理論,破舊立新之間的轉變可能影響太空資產應用優化;二是獨立成軍的前期往往被繁瑣的官僚事務糾纏,這反而不利于太空作戰能力形成與提升;三是空天兩個領域的密切聯系毋庸置疑,“天軍”獨立很有可能削弱兩者之間的協同,畢竟美軍空天一體發展了幾十年,對塑造美軍的不對稱作戰優勢功不可沒。
就聯合作戰發展而言,太空對聯合作戰的貢獻與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任何軍事任務中都不可或缺。除空軍外,美國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也都有自身的太空力量,其作戰無一不得到太空作戰力量的支援。聯合作戰的關鍵在于集成,也就是說軍兵種不是各自為戰,而是以協同的方式整合起來,這才是“聯合”的要義?!疤燔姟边^早貿然獨立,很可能對美國現有聯合作戰體系帶來消極影響。

美國內部“天軍”獨立的擁護者認為,把“天軍”放在空軍會限制投向“天軍”的資源,也不利于提高太空作戰能力。但實際上這更多是軍費短缺造成的,不能簡單歸咎于組織問題。眾所周知,美國空軍數十年來一直面臨經費短缺問題,戰斗機主力還是里根、福特和卡特政府期間裝備的,古巴危機期間的轟炸機也仍在服役。考慮到這些因素,空軍內“天軍”發展自然也面臨資金短缺,這是政治大氣候所決定的,即使獨立成軍都會存在相應問題。此外,由于獨立成軍必然帶來額外的管理開銷,這反而可能進一步加劇而非改善軍費緊缺,這也是反對者常常詬病“天軍”獨立成軍的原因之一。
綜合分析,美國內部對于“天軍”獨立成軍爭議的焦點不在于是否獨立而在于獨立的時機與方式??傮w看,一方面美軍還沒有健全的太空力量與作戰理論來確保太空作戰目標、方式與手段真正融為一體;另一方面美國“天軍”目前直接投射太空戰力的能力也還有待發展,尚未達到與其他軍兵種貢獻接近的水平。據此,一定意義上講,目前美國“天軍”獨立并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特朗普這種“趕鴨子上架”的做法對美軍太空戰力和美國軍隊有何影響,值得跟蹤研究。
(作者楊樂平系國防科技大學太空安全戰略研究中心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