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0家文旅企業,千余件展品……第十九屆文博會“肇”樣吸睛!
高聳的“七星巖牌坊”,
雕刻精美的端硯,
入口清甜的德慶巢頂山茶……
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
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上,
肇慶展館設計獨特,體驗豐富,
打造了歷史與現代交融的文化空間,
彰顯著廣府文化主要發祥地的深厚底蘊。

△圖源 深圳特區報
作為文博會的“老朋友”,
肇慶第15年如約而至,
參加為期5天的第十九屆文博會。
這次肇慶攜手30多家文旅企業,
帶來1000余件精彩展品。
在傳統與創新之間,
肇慶不僅向外界宣傳展示文旅資源,
還將有效推動當地的文化、旅游、
酒店、創意設計等產業發展。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之一,
肇慶館設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館(11號館)。
展館占地面積143平方米,
展出了端硯、玉器、
廣府金繡等肇慶特色文化產品。

△肇慶組展設在粵港澳大灣區館。盧舒曼 攝
端硯是肇慶乃至廣東的一張文化名片。
每年文博會,肇慶館的
“鎮館之寶”必數端硯無疑,
不斷擦亮“中國硯都”品牌。
今年,肇慶首次展出白端,
補全“端硯家族”一角。

△廣東肇慶端硯文化村(中國硯村)
梁振華工作室來自肇慶端州端硯文化村,
這次帶來了100多方端硯參展,
包含來自老坑、宋坑等硯石名坑出品,
其中30多方是白色端硯,讓人耳目一新。

△梁振華和他創作的白端作品。盧舒曼 攝
端硯高級技師 梁振華
我手里這一方白端是歷時幾個月完成的,四個面都雕刻了陶淵明名篇《歸去來兮辭》的名句,體現了端硯的文氣。
據悉,端硯有
紫、綠、白三種主要顏色,
紫端為常見,白端為珍貴。

△白端作品。盧舒曼 攝
白端主要取材自七星巖之石,
后來七星巖被過度開發不堪重負,
因此從明代開始官府勒令禁止開采,
所以白端顯得更加珍貴。
端硯高級技師 梁振華
目前市面能見到的白端,都是取自七星巖周邊民房基建中挖掘出來的石材,識貨之士,取材而用。但是白端成材率極低,能夠雕刻白端的工匠,基本所有硯石都能駕馭。
可見白端名貴,
因罕見而甚少被世人所知。
肇慶市端硯協會會長梁善認為,
此次在文博會中展出白端,
會讓人們進一步認識端硯“家族”,
了解到端硯的豐富多彩、美不勝收。

在文博會上,
四會玉石化身“會小玉”
向來賓展示玉器魅力。

△玉器也可以”潮玩“。盧舒曼 攝
人們常說,溫潤如玉。
玉器,代表著一種
平安溫和吉祥的文化內涵。
“會小玉”是四會瑜意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設計開發的玉器IP形象,
一誕生即推出12款“玉見你”文創盲盒。
四會瑜意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 陳建文
我們是四會一家做玉器的創意設計公司,經過了半年的籌備,在今年1月份成立。我們展出的新產品在今年的元宵節亮相了肇慶廣府文化廟會,備受市場青睞。
開展首日,
該公司展銷的玉器吊墜、
擺件、首飾、盲盒等產品
已售出130多件,市場反響良好。
不少外地采購商主動洽談
團購訂單和邀請參加其他展銷會。
四會瑜意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 陳建文
如何做文化的延伸,讓傳統工藝走得更遠,是我們年輕人應該思考的事。
陳建文表示,他是四會人,
在外面打拼多年之后,
把自己的創業經驗著眼于家鄉的玉器文化,
向世界推廣四會玉器。

廣府金繡作品。盧舒曼 攝
創新思維融入傳統文化,
賦予非遺產品、工藝美術產品、
農產品等新的生命力。

△觀展人對肇慶館的產品產生濃厚興趣。梁學儉 攝
在肇慶館里,可以看到端硯配上金絲銀線,
成為別具一格的“廣府金繡”作品;
“裹蒸+七星巖”結合的
“粽頭戲”禮盒成為端午節送禮佳品,
同款還有為高考中考
定制的產品“祝你高粽”筆記本。


△肇慶文創產品。盧舒曼 攝
此外還有把宋徽宗、利瑪竇等
與肇慶有關的名人設計為卡通形象,
繪制著鼎湖幽勝、
七星巖風光的‘月光寶盒’月餅禮盒、
肇慶本土種植的咖啡等創意產品。

從肇慶館走出去,
周邊城市場館百花齊放、蔚為精彩。
廣東館區展出了廣州國家版本館
具有AI智能語音交互特點的虛擬數智人“沁沁”,
與館內觀眾交流互動;
深圳各區展館帶來了數字創意、
文創潮玩、低空文旅等元素和概念,
讓人看到這座科技城市與文化結合的無限可能。

△深圳“數字中國——AI時代的文化創新”主題展區。圖源 深圳商報
肇慶參展代表坦言,
對比廣州、深圳等城市,
肇慶文化產品在數字化、科技化、
產業化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肇慶市文廣旅體局產業發展科科長丁亞軍
我們來到文博會,除了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把肇慶的文化產品推廣出去,還希望向好的城市、好的產品學習,把肇慶的文旅產品越做越好。
通過15年參會,肇慶一路成長。
肇慶已誕生了“首信優禮——肇慶手信”
系列文創產品、“肇城故事”文創潮玩品牌。

△《月光寶盒》肇慶手信。圖源 多彩肇慶
其中設計的產品已獲得業界認可,
如《月光寶盒》月餅榮獲2020年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大獎第三名;
《肇慶手禮》榮獲2020年粵港澳
大灣區文化創意大獎十大創意品牌。

△境外采購商在肇慶館。梁學儉 攝
為了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肇慶重視文旅融合發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梁亮 攝
近年來,肇慶新建了
肇慶博物館新館、肇慶文化館新館、
端硯博物館以及封開縣
兩廣源流文化館等一批文化場館,
讓大家有更多場所去體驗肇慶文化;

△在肇慶博物館新館展出的李寶慶老師根據史料記載,復原仿制的中國第一鐘。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
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
建設旅游公路、旅游停車場、
旅游廁所以及完善旅游交通組織,
讓游客有更好的旅游體驗;

△七星巖旅游景區。梁亮 攝
提供豐富的旅游體驗,
如綏江竹海生態旅游景區、
廣寧翡翠灣溫泉度假區等
旅游項目將陸續建成開放,
讓游客享受到吃、住、行、游、購全方位服務;

△肇慶新區創意集市。梁亮 攝
打造特色化旅游產品,
已推出跳傘、低空飛行、游船、
民宿等新興旅游項目和旅游業態,
讓游客體驗不一樣的肇慶。

△硯洲島高空跳傘項目。圖源 硯洲島航空運動旅游營地
目前,肇慶已出臺《肇慶市深入推進
旅游振興實施方案(2022-2026年)》,
力爭在2026年旅游業發展實現
“四個轉變”和“兩個翻一番”。

接下來,肇慶多部門
還將在文化旅游產業扶持、
市場主體培育、消費市場振興等
多方面出臺配套措施,
共同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 源:南方日報(記者 盧舒曼) 市文廣旅體局(通訊員 梁學儉)
編 輯:廖文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