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拾麥穗:顆粒歸倉,滑縣老年人樂此不疲

2023-06-07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世界那么大,我們去看看——

糧食問題,近年來已經上升到了“糧食安全” 的高度。

節約糧食,光盤行動,都是我們大力倡導的社會風尚。

現在50歲以上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恐怕都有拾麥穗的經歷。

集體生產年代,小麥都是人工收割,牲口運輸。

那時,田里落下的麥穗較少。而拾麥穗者,總是希望多落下些才好。

記得當時,不僅要拾麥穗,還會捏麥籽兒。

干燥天氣的麥田里,會有不少的麥籽兒落下。雖然是集體的,但拾起來放到籃子里就成自己的了。

一個“麥地”(小麥收獲時節,約十天到半個月),有的人最多可以拾麥上百斤。

100斤小麥,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不是個小數字了。我們生產隊地少,有年年景不好,小麥收獲后,每人才分了38斤,可謂慘到家了吧!

后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大家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小麥產量穩步提高。

八十年代中期后,小麥收打逐漸實現了機械化。雖然效率提高了,但是遺落在麥田的麥穗、麥籽兒也更多了。

不過,人們只是用耙子摟一下,大概拾一下,不僅遺落的麥穗拾不完,地上的麥籽兒更沒人看到眼里了。

近些年,隨著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的普及,小麥收獲季大大縮短了,一個星期左右就“麥罷”了。

客觀地說,現在大家所用的聯合收割機過去,遺落在地里的麥穗兒、麥籽兒也不少。只是,拾麥穗的人越來越少了。即便有,也大多為老年人。年輕人,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地邊上的一些小麥還青著,收割機沒割住,用鐮刀手工割下來,燎燎吃應該很香的。

本組照片,攝于河南省滑縣道口社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大发888娱乐城下载地址| 2016虎和蛇合作做生意| bet365最新网址| 百家乐官网软件辅助| 网上百家乐官网大转轮| 大发888怎么申请账号| 澳门百家乐赢钱窍门| 鸿运娱乐城| 百家乐一般的庄闲比例是多少| 百家乐官网赢钱的技巧是什么| 名门国际娱乐| 威尼斯人娱乐城平台| 哪个百家乐平台信誉好| 三公百家乐官网在线哪里可以| 网上百家乐官网的打法| 皇冠网址大全| 大发888的比赛怎么报名| 百家乐老是输| 真钱百家乐赌博| 澳门百家乐官网骗人| 诚信百家乐官网在线平台| 大赢家娱乐城信誉| 大发888娱乐城优惠码| 赌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最新投注方法| 网络百家乐官网破解平台| 网上真钱游戏| 大发888客户端软件| 百家乐园百乐彩| 联合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娱乐游戏| 德州扑克胜率计算器| 大发888注册页| 三国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三宝| 百家乐全自动分析软件| 百家乐官网赌博租| 澳门百家乐官网官网| 百家乐娱乐城7| 真人百家乐免费开户送钱| 百家乐之对子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