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日本過勞死頻發,這份工作比命還重要?

2023-06-07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長大以后

我想成為博士

然后制造一臺時光機

就像《哆啦A夢》故事里那樣

我就能

乘坐時光機

回到那一天

回到父親死前的那一天

然后

對他說

“不能去上班呀”

這是小馬說的話,這個6歲的男孩失去了自己的父親。他在看電視的時候不經意地嘀咕,他的母親在本子上記下了這些話。小馬的父親因為超負荷工作而選擇自殺,死前似乎已罹患嚴重的抑郁癥。他的死亡就是所謂的“過勞死”,更具體地說是“過勞自殺”。

以上是《過勞死》的開篇,我和同事們讀完這個讓人心碎的故事都淚目了。

小馬父親是2000年3月逝世的,現在已過去將近20年,這首《我的夢想》作為象征著過勞死遺屬思念故人的詩,至今依舊廣為傳誦。

在日本,“過勞死”一詞最早從1980年代起就開始廣為流傳。雖然已經過去30多年,如今依然有很多人被繁重的工作奪去性命。

工作太辛苦的話可以休假,也可以辭職。剛開始工作身心狀態良好的時候,你是可以看到這些選項的。

然而,做出決斷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失去收入來源、不想讓父母擔心、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各種各樣的理由會讓你忍氣吞聲地干下去,于是過勞,視野越來越狹窄,不知不覺就窄到讓人忘記了還有繼續工作以外的選項。

結果,沒辦法逃離現在的生活,會被“死了就舒坦了”這樣的想法困住,讓人失去正常的判斷力。在你想著“哎呀,總能挺過去吧”的時候,不幸可能就在明天突然降臨。

日本社會不喜歡逃避,嫌棄做事半途而廢。從小時候起,他們就會不斷聽到大人說“堅持下去就有價值”“現在不能堅持,未來人生路上也會受盡挫折”之類的話。

寺西惠美子的丈夫晃的遺像和生前穿過的西裝。晃先生在餐飲連鎖店連續10年,每天工作12~14小時,因此患上抑郁癥,最終在下雪的情人節自殺。via:www.japanese.china.org.cn

《過勞死》選取了有代表性的11個案例,深度采訪了這11個喪親家庭,揭露了日本職場過勞死問題的真實情況。

倒在工作崗位上的人究竟帶著怎樣的心情在賣力干活?他們最后是如何苦苦掙扎的呢?被拋下的家人又會在怎樣的陰影中度過余生呢?為何現在社會的過勞死、猝死現象越來越多?

只有理解這些事以后,人們才能切實體會到逝去生命的分量。相比有字數限制的新聞報道,書籍才能充分講述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你自己或家人當中,有沒有因為長時間加班或是辦公室職權霸凌而感到痛苦的人呢?朋友或者同事有沒有遇到類似情況呢?在你想著“哎呀,總能挺過去吧”的時候,不幸可能就在明天突然降臨。

如果能夠提高對危險的認識,那么從今天開始,你的工作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一定會有所改變。

通過《過勞死》這本書,作者想說:有時,“逃避”不但不可恥,可能也“有用”。

不論在學校還是公司,遇到太痛苦的事就放棄吧。雖說忍耐下去可能會有所收獲,但也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其他領域發光發熱。人生只有一次,放棄“逃避”,忍氣吞聲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我們的社會應該以此為恥。我們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從根源上杜絕這種荒謬(過勞死)的現象。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行動的催化劑之一。”

拋下幼子離世的市政府職員

內容摘編自《過勞死》

文 | [日] 牧內昇平

譯 | 梅新枝

塚田浩先生(化名)是和歌山縣地方政府的職員,他的兒子小馬寫了《我的夢想》一詩。塚田先生被堆積如山的工作壓得身心俱疲,于2000年3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46歲。他因為超負荷的工作而罹患抑郁癥,最終走向了死亡,可以說是“過勞自殺”的典型案例。

“我就能/乘坐時光機/回到那一天/回到父親死前的那一天。”小馬滿懷思念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我,到點下班》劇照

前往紀伊國

南海電氣鐵道的高野線從位于大阪正中心的“難波站”發車。穿過商業街和住宅區,靠近第29站天見站的時候,包圍著列車的綠色植被也越發茂密、幽深。駛過天見站,再通過幾個隧道,列車會經過大阪及和歌山縣內,越過紀見嶺。正對著紀見嶺和歌山一側入口處的城市,就是養育了塚田浩先生的橋本市。橋本市約有人口63 000人(截至2018年),位于弘法大師空海修行、開創密宗的高野山腳,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柿子產地。

2015年10月,我第一次到訪橋本市。

正如我在本書序言中所寫,2012年的秋天我讀到了《我的夢想》,心神大受震撼,之后大約過了3年才動手寫作。其實本想更早一些開始采訪工作,但之前很難與塚田先生家取得聯系。

via:soranews24.com

這一領域的采訪一般都是先由前文所提到的“關注全國過勞死問題家族協會”(簡稱“家族協會”)安排推動,或是由熟知過勞死問題的律師介紹遺屬與我認識。最初我也請求過家族協會的人為我介紹塚田家人,但收到了“當事人對采訪不甚感興趣”的回復,被委婉地拒絕了。

當然,被婉拒我也沒有辦法,畢竟談論已逝家人的經歷應該非常痛苦,也不是我能夠強行促成的。而且,小馬還是學生,還不知道接受媒體采訪會如何影響他將來的人生。家人們的慎重態度也是理所當然。

既然如此,我便暫時放下了撰寫塚田先生故事的計劃,轉而在其他遺屬的協助下撰寫了關于過勞死的報道。采訪工作開展期間,我與各地家族協會成員的交往也逐漸深厚。

或許是我的所作所為得到了認可,2015年夏天正準備重新修訂“過勞死遺屬的思念”主題系列報道的時候,家族協會的代表寺西笑子女士轉告我說,可以采訪塚田先生的家人。她說想要采訪小馬比較困難,但是已故浩先生的妻子美智子女士(化名)愿意和我聊一聊。于是,我從東京站出發,乘坐新干線飛馳而去。

超過5分之3的日本工薪族由于異常的工作量而陷入亞健康狀態,其數量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9%。照片是在日本車站站臺上閉著眼睛休息的上班族。

我乘上東海道新干線的首發列車“希望號”前往大阪。按照對方郵件中的指示從高野線的車站下來時,我看到盛夏般炎炎烈日下,頭戴草帽的美智子女士已在站臺等候。從車站步行幾分鐘后,我們到達了100多年前由負責神社佛閣建筑的宮大工所建造的大房子前。跨過門檻,脫下鞋子后,浩先生的母親冬子女士帶著微笑迎接了我。

采訪過勞死遺屬的時候,我首先會在逝者的牌位前敬香,向逝者本人介紹自己。因為我認為,這是向他們傳達“我要以你們的故事寫報道了”的一種禮儀。

牌位前通常都會擺著遺照,一般能通過遺照看出逝者的性格。我在牌位前雙手合十的時候,第一次見到了塚田浩先生的照片。他留著三七分的發型,戴著一副眼鏡,面帶微笑。他臉上自然放松的笑容,似乎是在緩解我馬上要進行重大采訪的緊張心情。

居住在琦玉縣的島村秀子(化名)凝視著丈夫島村正義(化名)去世后一半空著的床。其丈夫因過勞而患上抑郁癥,2009年自殺。

美智子女士在一旁苦笑著告訴我,照片上的表情很好,但是很遺憾拍攝失焦了。

“他很喜歡攝影,所以拍了很多小朋友和周邊風景的照片,自己卻幾乎沒有拍照,留下的全都是對焦模糊的照片。”

之后的幾個小時中,美智子女士根據事先準備好的資料,為我描述了塚田浩先生的工作情況和性格為人,講述了這個家庭在失去頂梁柱后又是如何度日的。

《漫長的告別》劇照

溫柔的爸爸

“他是一個又溫柔又認真的人,我們兩人聊天的時候,他總是正視我的臉,用心聽我說話。”美智子女士這樣描述自己的丈夫。

浩先生是米鋪老板的長子,畢業于本地的橋本高中,升入兵庫縣的關西學院大學后,4年間一直乘坐電車往返于自己家和西宮市的校區之間。1977年畢業后他留在了家鄉,入職橋本市政府,參與水道管理、稅金事務、養老金事務等工作,本分真誠的性格被大家所賞識,身邊不管哪個部門的人都非常信賴他。

家庭生活中,浩先生是一位寵愛孩子的爸爸。

1987年,浩先生與美智子女士結婚,次年大女兒出生。“名字是孩子出生以后收到的第一份禮物”,浩先生這么說著,購入了7本取名用的參考書。休息日里他用膠片相機追逐著女兒的身影,到孩子1歲時已經積累了10多本相冊。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劇照

兩年后,妻子懷上了期待已久的男孩,孩子卻在出生幾小時后夭折。妻子躺在病床上淚流滿面,浩先生在妻子面前一副平靜的樣子,但其實親戚們說,他回到家抱著冰冷的嬰兒,一整晚都在哭著乞求“做我的兒子吧”。

一家人懷著悲傷的心情度過3年后,美智子女士懷上了小馬,浩先生自然是欣喜雀躍不已。

喜歡歷史的浩先生常常帶著還在上幼兒園的小馬,到附近的鄉土資料館參觀。當時在資料館上班的前職員還記得浩先生對年幼的兒子熱情地介紹各種舊工具的使用方法。

雖然家務基本上都交給了美智子女士,但休息日用電熱鍋做炒面一直是浩先生的任務。他會一口氣炒上全家人吃的分量,做出一道豪爽的“男子漢料理”。孩子們歡呼“爸爸炒面啦”,浩先生總是一臉笑瞇瞇的樣子。夏天周末的時候,他會在自家院子里擺上橡膠游泳池跟孩子們嬉水。這時候,就輪到“爸爸的德式香腸”登場了。因為全家一起去市民游泳池的時候,泳池邊販賣的德式香腸大受歡迎,浩先生就主動扮成攤主大叔的樣子售賣小吃。

《如父如子》劇照

與個性不合的工作

誰又能想到,這樣如畫一般的幸福家庭生活會被浩先生的工作破壞呢?

轉折點發生在1996年春天,浩先生被分配到“總務管理部文書科”,擔任科長助理級別的“專員”一職,管理兩名下屬。此次人事調動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從市政職員的薪資到市內公園的經營管理,都是由代表市政章程的“條例”或者“法規”決定的。不同事務都有各自的負責部門,而文書科的主要工作就是與各部門一起草擬條例和法規的文稿,再提交至市議會討論。行政文本不可以存在錯誤或是表達模糊的文字,其他的負責部門雖能做好一線業務卻不了解條例文本的草擬方式,因此為了完成沒有錯誤的文稿,文書科的作用至關重要。

“過勞死”一詞誕生于日本,日本的很多工薪族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職場等級分明、制度封閉。從攝影師深田志穗拍攝的照片中也能看到他們疲憊不堪的樣子。

浩先生似乎剛調過去就感到文書科的工作與自己個性不合,調動次年,他就通過表達人事意愿的職員申告書陳述道:

由于我個人能力不足,使得條例制定在行政程序上有所延遲,帶來諸多不便,感到非常抱歉。針對信息公開這一有待解決的事項,在目前實行的體制下,說實話我確實感到負擔沉重。

浩先生任職于文書科是1990年代后期,正值國家向地方自治體下放權限的“地方分權”趨勢逐漸抬頭之時。隨之而來要求自治體行政機構透明化,信息公開化的呼聲也高了起來。1999年,國家出臺了《地方分權總括法》和《信息公開法》等新的法律條文,各自治體也需要制定相關的條例。橋本市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文書科的工作量不斷增長。

從東京某辦公大樓疲憊地走出來的上班族

申告書中坦白:非常痛苦

浩先生第一次感到身體不適是在1999年4月,當時他患上了胃潰瘍。醫生診斷認為是操心過度,盡管已經休了兩周病假,醫生仍極力勸說他“應該再多靜養一會”,但是浩先生堅持回答說:“我要上班。”

“老公,你的性命和工作哪個更重要?拜托你多休息一下。”

美智子女士拼命想阻止丈夫回去工作,但浩先生一副心意已決的樣子把頭轉向一邊。

“我一想到堆積如山的工作,就沒法在家里安穩地躺著,反而壓力更大了。對不起,拜托了,讓我去工作吧。”

《40歲開始》劇照

果然,強行回去工作帶來了惡果,半年后的11月,浩先生的胃潰瘍復發。即便如此,浩先生也強忍痛苦,堅持工作,沒有請假休息。雖然身體非常疲憊,他卻睡不著,每天都靠安眠藥入睡。

“他在睡夢中也大聲說夢話,就像在工作中一樣。有時在接電話應答,有時在解說條例文本,說得口齒清楚、聲音響亮。”美智子女士這樣告訴我。

浩先生本人也感覺到自己的狀態已達到了極限。去世前一個多月的2000年1月底,他在申告書里寫道:

工作要求已經超出我的能力范圍,我感到非常痛苦。身體已經累垮,趁現在還沒有犯下重大失誤,我希望調動到其他崗位。

浩先生的身心都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這些變化美智子女士也都看在眼里,丈夫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很差。原本溫厚的性格也消失不見,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55歲開始的 Hello Life》劇照

2000年3月,向議會提交的條例草案多如牛毛。一直在市政府工作到晚上八九點也沒辦法妥善處理好文件,浩先生回家休息了大約1個小時后又接著在書房工作到凌晨1點,第二天早上5點起床。一整天的睡眠時間長的話也就大約4個小時。他去世以后經認定,其最近一個月內(2000年2月)的加班時間為117小時,但加上遺屬統計的居家辦公時間后攀升至將近200小時。

最后的紙牌游戲

就這樣,浩先生基本上失去了和孩子們互動的時間,孩子們也理解爸爸工作很忙。一到休息日,小馬就說“因為爸爸在休息”,然后自己出門玩耍。幼兒園2月舉辦了發表會,其他在市政府工作的爸爸們都來觀看孩子表現,浩先生卻缺席了。那時候,小馬也沒有一聲埋怨。

這樣懂事的小馬也有過一次任性的時候,事情發生在距離浩先生去世大約10天前。

當晚,小馬聽見了浩先生從市政府開車回家的引擎聲,就從被窩里爬起來,拿起門口的紙牌,央求著非要爸爸和自己一起玩不可。

《如父如子》劇照

當時紙牌游戲在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當中很流行,小馬在家里也和姐姐或者母親一起玩過好幾次。為了滿足難得撒嬌的兒子,浩先生晚飯都沒吃就讀起了紙牌的內容。

“塞翁失馬……噢,搶牌速度變快了呢。”

看著小馬進步的樣子,浩先生笑得瞇起了眼睛。目送著小馬奪得所有的紙牌后心滿意足地回到被窩里,浩先生才草草填飽肚子走進書房。

之后的幾天里,小馬還想要一起玩紙牌游戲,但美智子女士告訴他“爸爸很累了”,制止了小馬的懇求。此后,小馬再也沒有央求和爸爸一起玩紙牌了。浩先生因為沒能參與到撫養孩子的家庭任務中而感到內疚,反復向美智子女士道歉說“抱歉啊”。

“不能休息呀”

同一時期,浩先生時不時會到住在附近的妹妹岡本香織(化名)家拜訪。以下是岡本女士在采訪時告訴我的內容。

岡本女士的兒子,也就是浩先生的侄子計劃那年4月起去東京上大學。浩先生非常疼愛自己的侄子,掛念著他要開始獨居生活,帶來了裝在紙袋里的原湯醬油,說“自己做飯的話能派上用場”。

浩先生會和侄子侄女一起圍坐在暖桌邊天南地北地聊天,但是岡本家的人們很快注意到,浩先生目光黯淡,眼里沒有生氣。不知是不是覺得端坐著比較累,浩先生單邊手肘撐地,用半躺著的姿勢說著話。

“舅舅,你是不是特別累啊?怎么看起來一副身心疲憊的樣子,沒事吧?”

孩子們忍不住詢問情況,浩先生一副自暴自棄的樣子說道:

“舅舅我現在的心境,就和那些不想去學校、不想上學的孩子一樣。我不想去市政府、不想上班啊。盡管很疲憊,還是有一堆工作要完成啊……”

《40開始》劇照

聽到“不想上班”這個說法孩子們很吃驚,因為他們從未想到會從認真踏實的舅舅口中聽到這句話。

“這么累不想上班的話,不如請幾天假休息一下吧?工作也不只是舅舅一個人的任務,還有上級領導吧。交給其他人完成,你好好休息一下吧。”

面對孩子們這樣安慰自己的話,浩先生也只能無力地苦笑。

“我還有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要帶回家做完呀,舅舅我要是休息一天,就會有一天份的任務沒法完成。所以,我不能休息呀。”

終究越過了“界限”

這時候的浩先生心里應該是有“不管怎樣,努力工作到3月議會前”這樣的想法。2000年3月的議會上,僅與地方分權相關的內容就計劃要提交16份條例草案。浩先生巴望著,熬過這次議會工作應該就會輕松一些。

誰知就在3月即將召開議會前,文書科殫精竭慮完成的條例草案當中出現了錯誤。雖然是下屬負責起草的那部分出了錯,但浩先生感到自己要負起重大責任。原本浩先生的心理狀況就岌岌可危,發生這一變故后,他的心情就更加如墮深淵。

在東京地鐵站著睡覺的上班族

2000年是閏年,所以2月有29日。這天早上,看著起床的浩先生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美智子女士再三請求他“別勉強自己,休息一下”,讓他又睡下了。想著家里有人的話浩先生可能會睡不好,美智子女士準備好醒來要吃的飯菜后,特意出了門。她把家里的電話也設置為語音留言,從幼兒園接回小馬后,也讓他在外面玩,以便為浩先生爭取休息時間。傍晚時分回到家里,浩先生依然呆呆地躺著。晚飯美智子女士給浩先生做了他最喜歡的烤肉,雖然說著“好吃”,浩先生卻沒怎么動筷子。

“你看起來特別累,沒事吧?明天也請假好好休息吧。身體有沒有哪里不舒服?”

美智子女士擔心不已,但為了不讓氣氛變得太沉重,故意裝作開玩笑的樣子這樣說:

“爸爸可是背著一家四口,尤其是還背著像豬一樣的我。小心別壓垮自己,不要強行增加負擔,打起精神好好背著我們才是。要保重身體呀。”

浩先生聽到這話不自然地扯了扯嘴角,臉上流露出的表情很難說是在微笑。

《55歲開始的 Hello Life》劇照

第二天3月1日,一早起來便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

上午8點左右,汽車引擎聲響起,美智子女士注意到了即將出門的丈夫。她慌忙趕到家門口,只見一輛銀色的轎車駛過車道。都來不及和丈夫打聲招呼,美智子女士只能透過車窗瞥見丈夫的背影。浩先生沒有招呼一聲“我出門了”就直接離家而去。這是夫妻結婚生活13年以來從來沒有過的事。

雖然美智子女士非常擔心,但她也無能為力,只能在家等待丈夫平安歸來。把小馬送到幼兒園的時候,美智子女士不經意間抬頭,看到一片碧藍如洗的天空廣闊無邊。想著至少要讓浩先生回家以后心情也晴朗起來,美智子女士在陽臺曬上了丈夫的被褥。

然而,浩先生離開自己家以后,在附近的十字路口駛向了與市政府方向相反的路,他的目的地是作為橋本市與大阪府分界線的紀見嶺。幾小時后,浩先生就在那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停在他自殺現場附近的車里有一本筆記本,其中留下了寫給家人、親戚和同事的遺書,還有寫給時任市長的一封遺書。遺書中這樣寫道:

工作上事事都強加給我,真的每天都很痛苦。找我談心的職員有好幾十人,而我卻找不到可以談心訴苦的人。(省略)我的下屬也在努力幫忙完成工作,但是現在想想一開始就應該自己來做的。已經疲憊到沒有力氣思考修正案該如何寫。非常抱歉,工作實在太多,我沒有辦法承受更多,只能選擇死亡,再向大家道歉。請原諒我吧。

紀見嶺

浩先生最后抬頭看到的也是這一片天空吧——我這么想著,駕駛著租賃汽車從橋本市內向北行駛。

2016年夏天的早晨,太陽才剛剛升起,天空還是一片清爽的淡藍色,讓人感覺還沒到夏天,更像是春天。

初次采訪后我又多次到訪過橋本市,而這一天我要前往浩先生結束自己生命的地方。美智子女士在丈夫去世后去過一次,說那里讓自己感到痛苦,之后再也沒有去過。于是,浩先生的母親冬子女士就代替她為我引路。

冬子女士說如果想找到當時的準確位置,就要在山路上轉好幾個U形彎。如今的景象已經和16年前的樣子大不一樣了。當時種下的樹苗已經長成茂密的杉樹林,以前空無一物的地方也建起了移動通信基站。

“就是這兒了。”

居住在茨城縣的南部節子女士(65歲)(化名)拿著已故丈夫的西裝和包包。丈夫于2004年跳入鐵軌自殺。

冬子女士指著一個生紅銹的護欄,浩先生似乎就是在護欄的附近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現在這里綠植繁茂,足以遮擋視線,但據說當時可以遠望養育浩先生的鎮子和房屋,還有周圍的田地和園子。

“小浩,保佑大家啊。拜托了。”

冬子女士像是在念經一樣反復念叨,向欄桿供奉上從自家庭院摘下的粉色芙蓉花。我也跟在冬子女士的身后,雙手合十虔誠祭拜。

生命最后的那天,浩先生站在山路上想著什么呢?我帶著無法得到回答的疑問,來到了這個地方。

當時在護欄附近,有一小塊能讓車子轉換方向的空地,浩先生就把車子停在那里。據說,留在車內的遺書很有可能就是在這里寫的。遺書中有寫給美智子女士和大女兒的信,我想在這里介紹一下浩先生寫給小馬的內容:

請原諒我沒能成為稱職的父親。我一看見你天真無邪的臉蛋,就感到疲勞一掃而空。上周的發表會我原本想去的。聽媽媽說,你毫不膽怯,大大方方地發言了,我真的很高興。忘不了小馬綻放笑容的面孔。作為父親,竟然要拋下如此年幼的孩子!希望你好好聽媽媽的話,成為她的好幫手。真的非常抱歉。

即使有自己深愛的家人,也無法留在人世間,浩先生所感受到的絕望充斥在遺書的字里行間。以下僅僅是我個人的猜測,但我覺得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瞬間,浩先生的內心仍然有“要活下去”的想法。縱然如此,筋疲力盡的浩先生還是勞累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他應該是已經燃盡了自己的生命之火。

近年來,亞洲經濟在突飛猛進的同時,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也出現了加班、壓力增大(但沒有相應的工資增加)等現象,甚至出現了“中國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的報道。2012年10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過勞死”人數每年高達60萬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過勞死再次受到關注。

每次寫到有關過勞死和過勞自殺的報道,都會聽到類似“要拼上性命的話還不如辭職”的感想。我以為這是一種自我責任理論,即強調要“由個人承擔責任”,我希望大家能夠慎重地思量這個說法。但凡塚田浩先生的身心狀態正常,就不可能拋下摯愛的家人結束自己的生命。浩先生站在這山路上的時候,他根本沒有想過“辭職”這個選項,只是深陷嚴重的心病(抑郁癥)當中。這一點毋容置疑。對處于這等狀態的人大談自我責任論已經毫無意義。應該在更早之前,在他操勞過度罹患心病之前就采取預防措施。

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高高升起,蟬鳴聲此起彼伏包圍著我和冬子女士。

“不過,為什么選了這個地方呢?”

回程途中我向冬子女士打聽,她便為我講述了一段往事。

由于浩先生的父親早早離開人世,米鋪的家業就由冬子女士接手經營。市政府的工作還沒那么忙的時候,浩先生會在工作之余幫忙送大米。

“這座山上也有幾家人是米鋪的顧客。小浩說路途太遠運送辛苦,所以他從市政府回家以后,都會開車帶我過來。回家路上天氣要是不錯的話,小浩會在這里停下說:‘休息一下吧?’他把車子停在這里,邊欣賞風景邊抽上一支煙,然后再回家。”

《我只是還沒有全力以赴》劇照

組織機構的“馬虎”帶來了過重的負擔?

2003年12月,距離浩先生離世已過去3年有余,他的死亡被認定為屬于公務員工傷的“公務傷害”,官方正式承認了浩先生的死因來自工作。那么,又是為什么會讓他不得不拼上性命去工作呢?我通過美智子女士的介紹,拜訪了浩先生曾經的同事們。

浩先生工作非常努力,我們都過于依賴他了。

山本富代女士(71歲)低垂著頭說道,她在橋本市擔任保健醫師。她說浩先生去世前,有幾件事讓她難以忘懷。

浩先生去世前月,2000年2月的時候,國會通過了《傳染病預防法》,相應地也需要修正市級的有關條例。浩先生就聯系山本女士咨詢了《傳染病預防法》的問題,但是在市政府上班的保健醫師都不了解具體情況,山本女士就回答說:“我們不了解具體細節,能否向縣里打聽一下呢?”

幾天后,山本女士在市政府偶遇浩先生,隨口問了句:“之前的事弄明白了嗎?”結果,浩先生的情緒一下子激動了起來。

“誰知道。修正條例應該是相關的科室要負起責任啊!”

平常總是安靜穩重的浩先生這樣大聲抱怨,令山本女士深感驚訝。她已經不太記得自己當時如何回答并離開現場的了。但在那之后,她無數次反省,“塚田先生說的確實沒錯啊”。保健醫師固然也很忙,但在身負數十項條例草案的文書科看來,要是每一項條例都要仔細調研、核實細節,那不管有多少時間也是不夠用的。就在山本女士還想著要找機會為此事道歉的時候,浩先生卻過世了。

《迷失東京》劇照

優秀的員工失去寶貴生命,這份責任是否應該由在市政府工作的我們每一個人承擔呢?山本女士說自己至今仍在思考這個問題。

“由此應該可以看出市政府機構在結構上的馬虎吧。”

當地方言中的馬虎,有敷衍、怕麻煩的意思。山本女士一直在想,如果各部門都能負起責任做好自己的業務,是不是就不會把浩先生逼到如此絕境呢?

作為市政府員工工會主席的窪田憲志先生,也持有同樣的意見。2000年4月,浩先生去世后的第二個月,窪田先生就進入工會成為專職工作人員。此后3年間,為了能讓浩先生的死亡獲得公務傷害認定,他一直在開展工作。以當時的工作經驗為基礎,現在窪田先生在主席任上承擔著工會的核心任務。

當時據工會調查,因條例修正等事務找浩先生咨詢的員工人數多到令人吃驚。對此,窪田先生帶著反思這樣說道:

我覺得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塚田先生工作能力很強,一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馬上就說‘讓塚田先生看看吧’。遺憾的是,當時的市政府管理層或工會都沒有關注員工身心健康的問題。

《55歲開始的 Hello Life》劇照

“地方公務員事故賠償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是決定市政府員工死亡是否屬于公務傷害的組織。浩先生的公務傷害成功得到認定的那份文件上,有一段有趣的記載,我想分享一下。作為基金會衡量浩先生繁忙程度的材料之一,他們調查了其他自治體負責《地方分權總括法》相關條例修改的文書科職員工作量。據調查,有的市政府“科長加班時間高達100個小時”,也有反饋說“30個小時左右”,屬于“不太忙”的市政府。

也就是說,不管在哪個自治體,條例起草的工作都是一樣的。然而,是否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如深化與其他部門的合作、在可能范圍內把事務外包給私營企業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文書科職員的工作負擔——如果想要實現零過勞死的目標,我們必須始終牢記這一點。

對他說“不能去上班呀”

讓我們回到浩先生剛去世不久時的事。

當時6歲的小馬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悲傷的母親美智子女士。

舉個例子,曾發生過這樣的事。

“爸爸不在了,我好難過呀。”

小馬喃喃自語道,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流。美智子女士看到自家孩子哭了,頓時維持不住一直以來堅強的樣子,說著“就是呀”也跟著大哭起來。

也許小馬就是在這時意識到,如果自己哭起來,那母親也會感到痛苦。

一看到母親流淚,小馬就趕緊做鬼臉逗笑她。從那以后,小馬再也沒有在母親面前哭過了。即便在小學遇到煩心事,或是和姐姐吵架了,小馬也不再掉一滴眼淚。

《如父如子》劇照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說出了“我的夢想”。

為了盡量回歸普通的日常生活,美智子女士一直注意保持著和丈夫去世前一樣的生活方式。那天她和放學回家的小馬一起看著電視,美智子女士記得是在看一檔介紹各種各樣職業的節目。

“小馬長大以后想做什么工作?”

美智子女士隨口問了一句,立刻得到了小馬的回答。

“我長大以后想當博士,成為博士以后,要發明《哆啦A夢》里出現的那種時光機。”

孩子氣的可愛夢想,讓美智子女士自然地放松了臉頰微笑起來。但是小馬接下來說的話,卻讓她心如刀割。

“我要乘著時光機,回到父親死前的那一天。然后跟他說,‘不能去上班呀’。”

美智子女士回憶說,當時自己強忍住上涌的眼淚,回答道:“想當博士呀,真了不起。”

“無論是小馬還是他姐姐,仿佛都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童年,被迫長大成人。我想讓他們再多向爸爸撒撒嬌,多許一些關于自己的、屬于小孩子的夢想。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都沒能讓兩個孩子做到。為此我感到很對不起他們。”

《如父如子》劇照

震動全國的《我的夢想》

美智子女士把小馬說的話記在筆記本上。原本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忘記而寫,但沒想到這些話后來抓住了很多人的心,被人們廣為傳閱。

這首詩的流傳,開始于美智子女士加入的大阪家族協會。在某次會議上,美智子女士朗讀了小馬的這些話。原本只是作為匯報近況發言中的一部分,出席會議的其他遺屬卻都不約而同地流下了眼淚。

從那以后,全國的遺屬之間流傳著“有如此打動人心的詩歌”這樣的說法。詩歌不僅刊登在過勞死問題的宣傳冊上,還被其他遺屬在演講時朗誦。

家族協會不管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在為減少更多犧牲者的出現而向社會大眾奮力疾呼。

當時這首短詩向大眾傳達了廣大遺屬的思念之情。2013年,家族協會向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辦事處說明過勞死問題的嚴重性時,也把《我的夢想》的英譯版詩歌分發給了聯合國工作人員。負責處理人權問題的聯合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委員會于同年敦促日本政府針對過勞死問題采取行動。

1987年,過勞死被社會廣泛認識,勞動監督所不得不對因工作原因導致死亡的人數進行統計。照片是從摩天大樓俯瞰的東京都內。

2012年3月迎來了浩先生的第13個忌日,這首詩歌也在日本國會上被提起。當前文提到的制定《過勞死預防法》的運動成為國會熱議話題的時候,有一位議員在眾議院的厚生勞動委員會上介紹了這首詩。小馬的詩打動了議員們的心,以至于聽到詩歌的其他議員說:“那是正式處理過勞死問題的開端。”《我的夢想》也帶來了后續推動力,兩年后的2014年6月,遺屬們渴望已久的法律,終于以《預防過勞死等問題對策推進法》為名固定成文。

當然,僅憑一首詩是不可能推動聯合國或者國會采取行動的。這是以家族協會成員為核心,竭盡律師和大學教授等各方專家之力的結果。其中影響力尤為突出的是以遺屬為中心在全國范圍內收集的大量簽名,法律成文前收集到的簽名多達55萬個。值得記錄的是,為了更直接地表達遺屬的心情,簽名用的紙上印上了《我的夢想》。

正如本章開頭所寫的那樣,我還沒有機會直接采訪小馬本人。如果將來有機會,我希望他可以接受采訪。以下介紹一下美智子女士口中小馬的近況。

《如父如子》劇照

立法成功的時候,小馬已經長成了一位優秀的青年。在他成人儀式的那一天,家人們一起喝了啤酒。小馬想起浩先生也愛飲酒,喃喃道:“我也想和父親一起喝一杯。”他說,自己和父親一起玩耍的記憶正在一點點消失。

從小馬說“要發明時光機”的時候起,他就開始大量閱讀有關科學的書。升上小學高年級后,他緊鎖眉頭向美智子女士嘟囔:“時光機好像很難造。”

也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小馬進入了一所理科大學,并繼續攻讀研究生,主攻新藥開發等方面的研究。2018年春天,他入職了一家私營企業。小馬已經放棄了制造時光機的夢想,但他的目標仍然是以另一種方式“拯救他人的生命”。

“希望我們的社會可以讓我的兒子安心工作,不再有過勞死的問題。”這是美智子女士最真誠的愿望。

C橋本市政府發言人的回應:

“愿逝者安息。為了不讓此類令人痛心的事件再度發生,我們全體員工將會齊心協力做好預防工作。”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過勞死》

[日] 牧內昇平 著,梅新枝 譯

ISBN:9787532791927

定價:52 元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

內容簡介:

“過勞死”一詞發源于日語,最早從1980年代開始就廣為流傳。雖然已經過去30多年,但今天的日本依然有很多人被繁重的工作奪去性命。

工作太辛苦的話可以休假,也可以辭職。剛開始工作身心狀態良好的時候,你是可以看到這些選項的。然而,做出決斷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失去收入來源、不想讓父母擔心、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各種各樣的理由會讓你忍氣吞聲地干下去,于是過勞,視野越來越狹窄,不知不覺就窄到讓人忘記了還有繼續工作以外的選項。結果,沒辦法逃離現在的生活,會被“死了就舒坦了”這樣的想法困住,讓人失去正常的判斷力。在你想著“哎呀,總能挺過去吧”的時候,不幸可能就在明天突然降臨。

日本社會不喜歡逃避,嫌棄做事半途而廢。我們從小時候起,就會不斷聽到大人說“堅持下去就有價值”“現在不能堅持,未來人生路上也會受盡挫折”之類的話。然而時至今日,我完全贊同“逃避”。不論在學校還是公司,遇到痛苦的事就放棄吧。雖說忍耐下去可能會有所收獲,但也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其他領域發光發熱。人生只有一次,放棄逃避,忍氣吞聲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本書是作者在《朝日新聞》刊登的過勞死案例特集的基礎上,選取了有代表性的11個案例,深度采訪了這11個喪親家庭,揭露了日本職場過勞死問題的真實情況。倒在工作崗位上的人究竟帶著怎樣的心情在賣力干活?他們最后是如何苦苦掙扎的呢?被拋下的家人又會在怎樣的陰影中度過余生呢?為何現在社會的過勞死、猝死現象越來越多?作者從醫療、法律概念、社會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案例講述和現象分析,為世人貢獻了這本還原痛心真相的紀實文學。

作者簡介:

牧內昇平,1981年3月13日出生于東京,原朝日新聞記者。2006年畢業于東京大學教育學系,同年入職《朝日新聞》經濟部,負責電機、IT行業、財務省的新聞報道,后加入勞動問題采訪團隊。主要采訪領域包括過勞、職場霸凌、勞動者心理健康問題,合著有《現場報道:稅金地獄》(文春新書)。特別是針對過勞死問題,曾多次采訪遺屬和企業,撰寫了《走投無路》等一系列以過勞自殺為主題的專題文章,并因揭露過勞死的駭人現狀而引發熱議。

原標題:《過勞死頻發,這份工作比命還重要?》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24山辅星水法分阴阳| 杨筠松 24山 土| 鸿胜娱乐城| 百家乐园| 百家乐单跳| 做生意店铺风水好吗| 玩百家乐官网如何看路| 威尼斯人娱乐城存取款| 做生意门口怎么摆放| 百家乐官网手机版| 大发888娱乐| 大发888娱乐城客服| 至尊百家乐20130201| 网上百家乐骗人不| 首席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视频一下| 苹果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88娱乐城| 百家乐取胜秘笈| 破解百家乐官网游戏机| 平邑县| 龙博线上娱乐| 大发888 现金棋牌游戏| 百家乐官网单注打法| 网上百家乐官网真实度| 家乐在线| 狮威娱乐| 千亿娱乐网站| 上游棋牌官网| 棋牌论坛| 大发888娱乐场 手机版| 威尼斯人娱乐城好吗| 专业百家乐软件| 嘉禾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赚钱方| 百家乐光纤冼牌机| 百家乐网站赌博| 百家乐金海岸软件| 百家乐解析| 百家乐娱乐真人娱乐| 24山入宅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