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華社評蘇迪曼杯賽后退役儀式:中國體育值得更多有溫情的儀式感

5月19日,退役運動員李俊慧(右一)、張楠(右三)、諶龍(左四)、劉成(左二)在退役儀式上合影留念。新華社 圖
2023年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已進行至白熱化階段,賽場上頻頻出現(xiàn)精彩場面,而在賽場外,也有不少充滿溫情、值得銘記的瞬間。
19日晚上的1/4決賽結(jié)束后,現(xiàn)場6000多名觀眾依然沒有離場,他們一起見證了諶龍、張楠、劉成、李俊慧的國家隊退役儀式。四位為國羽奉獻過青春的名將,終于有了向球迷正式“說再見”的機會。
儀式上,四位選手回憶了職業(yè)生涯的難忘時刻。他們的家人也一同來到現(xiàn)場,接受觀眾的掌聲和祝福。中國羽毛球協(xié)會主席張軍祝福四位隊員越來越好,同時請他們“千萬不要離開羽毛球”。
除了運動員之外,羽壇的“幕后英雄”也得以走向臺前,接受球迷的祝福。18日的比賽間隙,中國羽毛球隊為教練員賀向陽、蔣國良及隊醫(yī)劉翠萍舉行榮譽退休儀式。回憶至動情處,臺上嘉賓數(shù)度哽咽,臺下也有記者默默流淚。媒體中心里的另一場溫馨儀式,則見證了記者們向報道過1989年首屆蘇杯的資深媒體人致敬——記者記錄歷史,卻時常忘記自己也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一部分。好在,傳承總是悄然發(fā)生。
體育之所以能觸及普通人心中的柔軟之處,不僅在于賽場上的激情,更在于賽場外的溫情和儀式感。今年4月,中國籃球名人堂入堂儀式在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室內(nèi)籃球館之一——天津青年會南開區(qū)東馬路會所舊址舉行。場地選址、史料挖掘、提名舉薦、獨立公司鑒證、“入堂信物”的呈遞,無一不體現(xiàn)出儀式感和中國籃球的傳承。
正如中國籃協(xié)主席姚明所說:“任何一個事業(yè)都需要知道自己從哪來、自己是誰、我們將來去哪。”因此,中國籃協(xié)希望通過名人堂的建設、《中國籃球通志》的編纂以及名宿口述歷史訪談等工作,將中國籃球的故事記錄下來、傳播開來,激勵后人。
這份溫情不只存在于職業(yè)賽場,校園中同樣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南京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lián)賽4月落幕,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實現(xiàn)了小學女子乙組三連冠。值得注意的是,這所學校的更衣室細節(jié)滿滿、有模有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通過自己的表現(xiàn),贏得一個專屬的“獨立更衣位”。
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還會為足球和學習成績俱佳的同學“評星”,達到一定星級就有機會成為體育場中巨幅海報的主角;最頂級的“七星球員”,其海報將被永久保留,相當于進入“名人堂”。更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學校還將同學們在2021年一場比賽中的精彩逆轉(zhuǎn)制作成銅像,成為校史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在民間的體育愛好者中,記者同樣看到過令人動容的瞬間。2022年9月,在山西太原有一場球衣退役儀式,那是山西中老年足球俱樂部成員在向四名故去的隊友告別。球衣退役之后,當?shù)氐臅覟檫@支隊伍揮毫寫就幾個大字“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從20世紀60年代到今天,從少年到老年,這幫年逾七旬的足球發(fā)燒友,用體育場上的熱血與溫情,豐富著生命、延展著時間。
在建立中國籃球名人堂時,名人堂委員會負責人之一徐濟成曾回憶過往參與的一些校園籃球活動,他發(fā)現(xiàn)學生們對于來到活動現(xiàn)場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籃球名宿并不熟悉,“他們不知道傳奇就在眼前”。幸好,中國體育人逐漸意識到這一點,更多的人和事被記錄與傳播:運動員、小學生、老人、工作人員、媒體人……每個人都值得被銘記,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傳奇。
因為有了體育,人們能夠徹底釋放內(nèi)心的情感;也因為有了儀式感,體育的魅力,得以在賽場外延續(xù)和拓展。不論賽場內(nèi)外,不論水平高低,中國體育,值得更多富有溫情的儀式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