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滬院前急救網絡基本形成,急救車反應時間降至12-13分鐘
擁有急救分站157個,平均每兩個街道就設有一個;院前急救醫務人員910人,比兩年前增加了近50%;急救車平均反應時間降至12-13分鐘,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上海院前急救網絡框架基本形成。
8月2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從上海市衛計委組織的“上海實現院前急救服務能級和保障水平雙提升”集中采訪會議上獲悉上述信息。
會議透露,上海院前急救網絡框架基本形成。目前,上海擁有急救分站157個,正向3.5公里半徑服務圈和3萬人一輛救護車配備標準的規劃目標穩步推進。2018年上半年全市出車40.3萬車次,救治36.5萬人次。“962120” 康復出院專線開通至今已有3個多月,業務高峰期預約率已經超過了75%。
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表示,至2020年,上海將建成一個平面急救站點布局完善、立體急救門類齊全、硬件配置國內領先的院前急救網絡;建設一支與特大型城市運行保障相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院前急救隊伍。

急救車反應時間降至12-13分鐘
近年來,院前急救事業先后被列入市政府實事、上海公共衛生體系三年行動計劃中。
為全面提升院前急救的服務能級和保障能力,上海印發了《關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體系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及相關的5項配套政策文件,從一體化管理、分類救護、隊伍建設、網絡布點、硬件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攬子的制度安排和指標設計。
同時,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16年7月29日通過了《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并于同年11月1日施行,為院前急救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撐和法律保障,被稱為上海的“好人法”。
據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表示,目前,全市擁有急救分站157個,正向3.5公里半徑服務圈和3萬人一輛救護車配備標準的規劃目標穩步推進。近期,市中心120急救車平均反應時間在以往14-15分鐘基礎上,降至12-13分鐘,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并居國內領先水平。
朱勤忠進一步表示,120急救車提速背后的原因,離不開上海“962120”康復出院專線的推出,“以往在120熱線中,康復出院撥打120的比例占到18-20%,為確保‘120’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不受干擾,上海開通了‘962120’康復出院專線,并為有送回家需求的市民提供預約服務,目前預約服務已覆蓋到11個區。”
截至目前,“962120”開通至今已有3個多月,業務高峰期預約率已經超過了75%,用車市民積極通過短信與微信反饋途徑為獲得的便捷送回家服務“點贊”,滿意度超過了95%。
“這一熱線目前需要提前一天預約,可預約時段分為上、下午。”朱勤忠表示,盡管還有一部分市民為康復出院撥打120熱線,但相比以往,對急救功能為主的120熱線來說,影響微乎其微。”
來自醫療急救中心數據顯示,當前盡管處于高溫天氣,但從120數據顯示,急救主要以老年病為主,如心臟病、中風、高血壓以及外傷等,接到的中暑的人群很少。
而為了迎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120推出雙語服務,如遇到小語種,將實現與公安部門110的聯動,確保可以及時對急救任務作出應答。

一線急救人員流失得到遏制
與此同時,上海在急救裝備建設和隊伍建設方面也有大大提升。
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方面表示,通過近2年對市政府“1+5”配套文件的切實推進,完成了新型急救用車的更新換代,全市逐年按計劃增配高性能底盤救護車(目前已達到45%),確保了急救車的安全性、穩定性、操控性與舒適性,更適合上海高強度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
同時,急救車上新增了自動心肺復蘇儀和樓梯擔架,升級了監護除顫儀、呼吸機、可視喉鏡和多功能急救包等設施設備,進一步提升了急救操作的快捷度與精準度。全市急救車輛與設備配置的逐步完善與性能提升,從整體上提升了日常急救與應急救治的能力。
為穩步推進院前急救醫師定向培養工作,一線急救醫師待遇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人員不足與流失嚴重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急救醫師隊伍與服務水平得到了保障。
統計顯示,全市現有院前急救醫務人員910人,比兩年前增加了近50%。其中,有109名醫生是今年7月新入職的“新鮮血液”,他們既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臨床畢業生,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我市定向培養的急救醫生。目前已連續三年、近200名畢業的定向培養醫生進入急救體系工作,成為了補充上海急救醫生隊伍的穩定來源。
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表示,至2020年,上海將建成一個平面急救站點布局完善、立體急救門類齊全、硬件配置國內領先的院前急救網絡;建設一支與特大型城市運行保障相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院前急救隊伍;形成市與區一體化、院前與院內急救一體化、日常急救與應急救援一體化、陸上與水面空中急救一體化的院前急救管理和服務模式,全面提升院前急救體系對群眾生命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的服務能級和保障能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