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
- +170
人民日報仲音連續兩天發文分析:我們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5月15日、16日,《人民日報》連續刊發了署名為“仲音”的系列評論文章“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前兩篇。標題分別是《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和《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
在該系列的首篇文章《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中,“仲音”提到,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會議指出,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必須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
對此,“仲音”文章指出,準確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征,深刻認識這些變化對人口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對于謀劃好人口長期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要看到,我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生育水平持續走低,老齡化程度加深,“少子老齡化”將成為常態,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也是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面對新形勢,必須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把握人口發展的有利因素,積極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努力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牢牢掌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主動。
文章認為,我國有近9億勞動力,每年新增勞動力都超過1500萬,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我國的突出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可以說,我們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該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提到,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會議指出,要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安排,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文章認為,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首先要看到自身優勢和有利條件。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中職、高職學校每年為國家培養約1000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技能勞動者總量超過2億,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如今,越來越多技能人才在各行各業勇挑重擔、發揮作用,成為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的生動縮影。
今天的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8歲,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隨著人口素質的提高,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人口資源的優勢將得到有效發揮,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推動人口和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仲音”在文章中認為,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考慮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等問題。
要深化教育衛生事業改革創新,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
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顯著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穩定勞動參與率,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要更好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系,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優化人口結構,維護人口安全,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要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體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