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面向國際說好中國故事?趙啟正新書講述60余個傳播案例

趙啟正是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長兼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他曾與法國總統希拉克談長城、故宮、巴爾扎克和雨果,與美國資深外交家基辛格討論中美關系和世界秩序,與宗教領袖路易·帕羅研討科學和宗教,與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探討世界大趨勢和“中國模式”,與以色列政治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西蒙·佩雷斯切磋哲學、歷史和東西方文明,向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巴勒斯坦總統阿拉法特介紹上海發展戰略、浦東開發開放,與外交家吳建民探討公共外交,還與人大、清華、北大、復旦學生談互聯網。
《中國故事 國際表達——趙啟正新聞傳播案例》從趙啟正歷年發表的演講、報告、文章、答記者問中精選60余個案例,分為“響亮地發出中國的聲音”“對外宣傳新思路”“傳播藝術創新”“新聞發布攻略”等8個專題,集中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對外宣傳領域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該書還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原主任賈樹枚從理論高度進行了細致的詮釋和解讀。
講中國故事就是講中國的現實
“我們國家歷來重視宣傳工作,新聞宣傳是我們的強項。但是,對外宣傳是我們的一塊短板,國際輿論界長期以來存在著西強東弱的局面。由于語言文化差異,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同,外國人對中國的真實情況有許多誤解和偏見。在西方政界和輿論界,一些不實言論惡化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國際輿論環境。”賈樹枚表示,我們的媒體存在信息量少、新聞發布不及時、報喜不報憂等問題,這就使許多宣傳內容顯得不及時,不客觀,說服力不強。
他評價,趙啟正擔任國務院新聞辦主任以后,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提出了對外宣傳的新思路,建立健全了新聞發布制度,開展人才培訓,開創了外宣工作的新局面,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98年,趙啟正調任中央外宣辦公室和國務院新聞辦主任,他把這兩個二合一的機構的任務概括為“向世界說明中國”——說明中國的內外政策、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的國情并對國際社會的發問解疑釋惑,努力改變中國和日新月異的實際狀態不符的國際形象。
在這期間,趙啟正大力推動新聞發布的建設。新聞發布兼有對中國公眾的政務信息溝通和向外國媒體說明中國的雙重任務。在他看來,政府的和公眾承擔的公共外交是彌補媒體傳播局限性的有效途徑。中國公共外交是通過與外國公眾的人文交流,以真實、豐滿、自然、生動、鮮活、易懂的故事傳播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
“講中國故事就是講中國的事情,就是中國的現實,就是對外媒解疑釋惑,不是讓我們像莫言那樣去編一個小說。”趙啟正如是說。
要說明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是姿態
趙啟正并非新聞專業出身,他對新聞傳播工作的“用心是在1991年擔任上海市副市長和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時開始的。那時,他把涉及我國的國際輿論當做浦東發展的宏觀環境對待,花費很多時間閱讀國際輿論動態,會見國內外媒體、國際要人和全球大企業的投資者,向他們說明浦東開發是中國和平發展的組成部分,是投資者在中國發展的良機。
“浦東新區剛成立的時候,浦東這個名字只有上海人知道,外國人不知道,中國還有一部分人不知道,如何讓浦東這個詞有存在感、讓人家來浦東投資?我開始大量接觸國內外記者。”
趙啟正回憶,最初西方說“浦東開發”不是真的開發,只是政治口號,唯有基辛格不那么說。“因為我們給他看了很多浦東規劃,他說那不是口號,是行動。所以之后他會得意地說 ‘你看就我說得對吧’。”
“因此中國的新聞要破解理論包圍圈,要說明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是姿態,是一個可以繼續做下去的道路。”隨著浦東開發的節節進展,國際輿論對浦東開發的懷疑論也逐漸減少,開始承認了它的成功。
在趙啟正看來,一個國家的不斷進步的國情是形成其良好形象的基礎,而沒有媒體的客觀和有效傳播,良好的形象也不會“無翼而飛”、“無脛而走”。
學生和從業者的實踐指南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趙啟正在對外宣傳領域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創新是宣傳文化戰線的重要成果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說趙啟正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推廣宣傳領域貢獻最大,影響最廣,最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者型領導人之一。”賈樹枚相信,通過《中國故事 國際表達——趙啟正新聞傳播案例》對趙啟正在對外宣傳領域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創新進行梳理、總結、研討,對促進推動我國對外宣傳事業繼往開來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面向實踐。”賈樹枚說,一年多前他和趙啟正談起大學新聞教育、新聞傳播行業干部培訓的問題,覺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聞傳播事業傳播迅速,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研究跟不上實踐的發展,許多教科書和培訓教材不同程度的存在落后于世界的現象,而從西方翻譯引進的新聞傳播教材更不會聯系中國的實際。
“新聞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和從業人員從成功的案例中學到的東西和得到的啟示往往比從單純的理論教科書學到的還要多。所以把趙啟正在新聞傳播特別是對外宣傳中的一些成功的案例整理出版,可以作為在校學生的補充教材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教材,可以成為在校學生的入門向導和從業人員的實踐指南,彌補現有課本和培訓教材的不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