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
- +1200
耀途資本周俊:鈣鈦礦電池賽道存在泡沫,需理性看待行業玩家
【編者按】十年前,《科學》(Science)雜志評選2013年十大突破,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鈣鈦礦制成的電池入選。它具備效率高、成本低、制造工藝簡單、光譜吸收范圍廣等優勢,一夜之間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2016年,國內迎來鈣鈦礦電池創業元年。到2022年下半年,鈣鈦礦電池已經成為大熱賽道,但在經歷奧聯電子“履歷門”事件后熱度降溫。資本大量涌入下,行業亟需理性態度。在技術上,鈣鈦礦電池存在多條各有優劣的技術路線,面臨壽命、穩定性、大面積應用時的效率損失等痛點,很多原始創新仍然出自國外。
近期,鈣鈦礦領域多位學術界和產業界人士向澎湃科技(www.usamodel.cn)回溯了鈣鈦礦電池的冷與熱,提出推進產業化的理性思考。澎湃科技特別推出“探路鈣鈦礦”專題,敬請垂注。
提高光電轉換效率、降低度電成本是光伏產業的永恒主題。鈣鈦礦電池是光伏產業降本增效的技術變革方向之一。國內鈣鈦礦電池產業化僅僅經歷了短暫的六七年時間,吸引了一批傳統光伏大廠、知名鋰電池企業、高校研究人員和社會資本入局。
耀途資本投資副總裁周俊日前向澎湃科技(www.usamodel.cn)回溯了布局鈣鈦礦電池的思考。他表示,國內鈣鈦礦電池創業元年是2016年前后,早期的創業者們教育了市場,帶動了核心設備供應商,產業鏈逐漸成熟。目前鈣鈦礦電池賽道存在一定泡沫,需理性看待行業玩家。對于投資人而言,要尋找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能長期堅持鈣鈦礦電池技術并實現商業化量產的入局者,投資標準是降本增效和人事匹配。

耀途資本投資副總裁周俊。
鈣鈦礦電池,實驗室項目還是商業化項目?
鈣鈦礦并非一種新材料,它已有180多年歷史,最初是指一種由無機物鈦酸鈣(CaTiO?)組成的礦物。在光伏領域,鈣鈦礦并非指一種特定材料,而是指具有ABX?結構的化合物家族。最近十多年時間里,這種材料發生了巨大變化,鈣鈦礦電池的轉換效率從2009年的3.8%提高到如今的25%以上,疊層鈣鈦礦電池效率甚至超過30%,鈣鈦礦電池迭代速度遠超傳統晶硅電池。
“能源領域不斷降本增效,只要有新的技術能夠符合降本增效原則,就是一個好方向,值得資本關注。”周俊表示,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投資界開始關注光伏未來的新潛力。耀途資本從2021年底開始關注動力電池、光伏和儲能三條新能源賽道。其中,鈣鈦礦電池是光伏產業降本增效的技術變革方向之一,2022年,耀途資本領投深圳無限光能技術有限公司,入局鈣鈦礦賽道。
在前沿科技領域,大量研究成果往往停留在研究所里,以教授研究為主導,離商業化仍然很遠。周俊談起入局鈣鈦礦賽道時表示,“當時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判斷鈣鈦礦電池到底是屬于實驗室項目,還是屬于可以商業化的項目。”五六年前,鈣鈦礦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面積電池的高效發電上,國內外高校不停刷新小面積鈣鈦礦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科研紀錄,在一平方厘米甚至是芝麻粒大小的面積上追求高轉換效率,彼時產業鏈還是一片空白。到2022年初,市場已經達成共識:刷新小面積電池效率紀錄沒有意義,而是要把鈣鈦礦電池做大、做穩定。
“不管是高校的研究所,還是商業化的創業公司,都在把鈣鈦礦當做一個產業化提速的技術去推進,鈣鈦礦電池可能迎來拐點。”投資團隊得出結論,鈣鈦礦電池正在走向量產。2022年初,市場出現了一波投資“小風口”,押注下一代光伏技術鈣鈦礦電池。盡管當時也有質疑聲,認為鈣鈦礦是離子型化合物,難以解決不穩定的難題。
“大規模的投資發生在2022年中到2022年底,不管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大量資本進來了。”這時候市場出現了產業化配套,有企業開發大面積鈣鈦礦電池的涂布裝備、蒸鍍機,也有企業布局激光劃切、封裝、透明導電玻璃,產業鏈逐漸成熟。
周俊認為,未來鈣鈦礦電池最終將進入兩個市場,一是進入薄膜電池的市場,如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漁光一體等應用場景。“傳統晶硅電池受限于固定尺寸,無法定制化,鈣鈦礦可以做成柔性光伏,在超小的表面做鈣鈦礦電池。”二是疊層鈣鈦礦電池技術成熟后,有可能進入大規模應用的光伏市場,如大型地面電站、屋頂光伏系統。但眼下單結鈣鈦礦電池的工程化問題和材料學問題仍需探索,包括壽命、大面積使用時的效率衰減、鉛污染問題、封裝、量產裝備里的核心零部件等。
資本涌入存在泡沫,理性看待行業玩家
“國內鈣鈦礦電池創業元年是2016年左右,早期做的是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這是鈣鈦礦電池的前身,但轉換效率一直是瓶頸。到了2019年,業界向鈣鈦礦電池轉型。”周俊表示。
根據公開資料,2010年,師從鈣鈦礦結構電池發明者邁克爾·格拉策爾的范斌與清華大學的同學在廈門創立惟華光能,這是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的前身。2016年底,協鑫集團并購廈門惟華光能,在蘇州成立惟華光能的全資子公司蘇州協鑫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范斌任總經理。第二年,協鑫納米投資7000萬元,在蘇州建成10兆瓦級別鈣鈦礦光伏組件中試生產線。2019年底,協鑫光電成立,聚焦鈣鈦礦太陽能組件研發和生產,協鑫納米為母公司,范斌任協鑫光電CEO。2020年該公司開始建設100兆瓦鈣鈦礦組件量產線。
早期的創業者們教育了市場,帶動了核心設備供應商。到目前為止,國內鈣鈦礦電池產業化僅僅經歷了短暫的六七年時間,但吸引了一批傳統光伏大廠、知名鋰電池企業、高校研究人員和社會資本入局。今年3月,寧德時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其制備方法與用電裝置”專利公布。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在3月表示,鈣鈦礦電池進展順利,正按計劃推進。而隆基綠能鈣鈦礦/晶硅疊層兩端電池效率達到29.55%、鈣鈦礦/晶硅疊層四端電池效率達到25.9%,入選“2022太陽能電池中國最高效率結果”。
“我們要對鈣鈦礦電池充滿信心和耐心,鈣鈦礦是有潛力的好技術,成本低廉,能做到大面積使用。但它不是一個兩三年之內就能沖上主流市場的技術,仍然面臨一系列問題,鈣鈦礦不會在明年量產,也不會在后年量產。”周俊表示,目前鈣鈦礦電池賽道存在一定泡沫,資本大量涌入,需理性看待行業玩家,尋找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能長期堅持鈣鈦礦電池技術并實現商業化量產的入局者。
“所有技術最終一定是高度收斂的,會淘汰掉對于量產或成本把控沒有太多經驗的團隊。”他表示,歸根結底,投資標準是降本增效和人事匹配,要本著長久的投資價值觀看待項目。
光伏是一個不斷降本增效的產業,而降本增效體現在技術實力上,具體指標包括鈣鈦礦電池大面積使用時的效率、壽命等,“比如晶硅電池壽命是25年,鈣鈦礦電池壽命到底是5年、10年還是15年,體現在各家的不同封裝工藝上,最終折算下來是鈣鈦礦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也就是客戶要付出的代價。”
鈣鈦礦電池最早從日本和韓國的實驗室里走出,逐漸從科學性問題變成工程學問題,工程學問題涉及到設計和大規模生產。所謂人事匹配,是指需要一個具備技術研究、量產、融資、管理經驗的團隊。核心技術人員要深刻了解鈣鈦礦材料的發電機理、效率衰減機理,能夠設計新型材料實現高效能、鈍化實現高壽命。更重要的人事匹配在于未來鈣鈦礦電池進入大規模量產,企業需要具備量產經驗的管理團隊。










- 大秀肌肉
- 国家卫健委驳美炒作病毒溯源
- 明日出征!航天员详细信息来了

- 河南郑州拟调整公积金贷款借款人年龄上限:男性延长到68岁,女性延长到63岁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特斯拉涨约7%

- 约每76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 一部国产经典动画片,主人公是一只当警官的黑猫

- 20何竹康同志逝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