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開暑期思政課氣氛比天“熱”:8位現任和前任校領導上講臺
7月的天津正值酷暑,在南開大學一間教室里,上課氣氛卻比天氣還要火熱,這是該校開設的“中國發展”課。一間可容納150人的階梯教室座無虛席,教室臺階上也坐著前來蹭課的學生。
今年夏季學期,南開大學開設“中國發展”課程,授課教師陣容強大,學校黨委書記楊慶山、校長曹雪濤、前校長龔克等8位現任和前任校領導相繼走上講臺,從教育、科技、文化、安全、政治、能源、生態文明等角度,回顧中國發展,闡釋中國發展,展望中國發展。這么多校領導集體給本科生上課,這在該校還是首次。
伴著蟬鳴荷香,在為期一個月的授課中,學生們和8位特殊身份的老師一起圍繞“身處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大勢下,教育現代化如何實現、‘雙一流’如何推進”“今天的我們要從‘兩彈一星’精神中學到什么”“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如何建設綠色校園”“‘文化自信’的底氣在哪里”等內容進行了探討與分享。
“中國發展”課程負責人之一、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壽濤介紹,學校在前期進行了充分的課程設計,各位主講人按照主線,結合自己的領域展開講解。課程中,主講人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
曹雪濤在課上講到,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原子彈、氫彈都早已更新換代。但不管技術怎樣升級,“兩彈一星”精神所蘊含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時代內涵始終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歷久彌新,永放光芒。
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學生李世漢課后感慨地說:“曹校長講述了很多科學家報效祖國的事跡,在聽到南開校友郭永懷先生在飛機失事時用血肉之軀護住機密文件時,我深受觸動。他們對國家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傳承這些科學家的精神,承擔起科技強國的時代重任。”
雖然一共只有8堂課,但每一堂課都坐滿了學生。這門課程為什么吸引學生?“因為能引領我們思考”。
“我認為‘中國發展’課與其他課的不同,由不同的老師從不同的方面講述與中國發展相關的話題,每位老師的授課角度與思考方式的不同,為課程增添了不少新鮮感。我們通過上課了解他們如何看待問題,這非常有意義。”商學院學生帕麗扎·努爾巴克說。
“不僅課程非常精彩,每堂課后的互動環節更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通過與主講人互動,得到一對一的解答,這樣的形式拉近了師生距離,也加深了我們對于內容的理解。”這是不少學生課后的感觸。
“我們希望通過開設‘中國發展’這門課程,搭建一流的南開學人與南開學子之間互動對話的平臺,提高青年人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奉獻精神和理論自信?!睂O壽濤說,“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發展’這門課程建設成一門混合式的超級大課,打造成課程思政的典范。”
(原題為:《南開大學:暑期思政課 氣氛比天“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