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青報:那些年輕人為何選擇延畢,學校、用人單位怎么看

李丹萍 王品芝 孫麗萍/中國青年報
2023-05-09 07:48
教育家 >
字号

那些年輕人為什么主動延期畢業

李丹萍

申請延期畢業(以下簡稱“延畢”)后,研二的姜蕓在社交平臺上寫道:“這一次,我從未如此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天的目的:繼續讀書、回歸生活、愉悅自己。”她所在的專業為兩年制,前一年半,她做了3份實習。“實習占用了我很多精力,我沒有好好學習,也沒怎么出去逛。”姜蕓覺得很可惜,在充分查閱資料后,她選擇了延畢。

姜蕓的朋友牛莉,同樣選擇了延畢。“我可能有點理想主義吧,希望一畢業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牛莉想要從事媒體行業或成為配音演員,雖然她在研究生階段選了新聞與傳播專業,但是本科英語師范專業的她,在目標行業的實習經驗并不多,“我需要更多的時間累積,以達到我的目標”。

浙江大學醫學院黨政辦副主任、講師車淼潔的論文《本科生延期畢業現象的透視與解析》,調研了某省4所不同類型高校,記錄了這些高校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間本科生的延畢情況。數據顯示,某省城“雙一流”高校延畢率約為12.5%,兩所省城普通高校的延畢率分別約為6%和7%,某非省城普通高校延畢率約為7%。

在很多人的眼中,延畢是一個貶義詞。不論是主動申請還是被動延畢,它常常和家庭變故、生理疾病,以及掛科、畢業設計不合格等學業問題畫上等號。一旦延畢,學生很容易被人以有色眼鏡看待,背負的壓力倍增。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有不少學生選擇主動延畢。他們為何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延畢后,他們的感受如何?

就業壓力成為重要原因

在接到記者的采訪電話前,吉安正在教室改論文,為即將到來的畢業論文盲審作準備。時間撥回到一年前,她正是在這時提交的延畢申請,工作被毀約是主要原因。被毀約后,吉安重新開始投簡歷,也得到了一些工作機會,但它們和被毀約的工作相比,不論是工資待遇還是平臺,都相差甚遠。

“我心里有落差吧,再加上后來拿到的offer所在行業和自己的預期不符,如果勉強接受,感覺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就被打亂了。”吉安說,而且由于自己讀的專碩是兩年制,再多讀一年貌似也不錯,便有了延畢的想法。

今年2月,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吳林結束了休學期,重新回到新加坡留學。她坦言,自己申請延畢主要是出于就業的考量。“當時學校不允許學生離開新加坡,但國內很多金融公司都要求應聘者參加線下面試或實習。”她回憶,自己也曾通過線上面試得到一些工作機會,但由于錄取的公司不承認新加坡的體檢報告,應聘只能不了了之。吳林在第一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于是決定申請延畢,回國實習面試。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王棟梁分析,學業問題、創業需要以及健康問題、家庭突發的緊急情況等,都是大學生申請延畢的主要原因。有些學生到了大四還有多門課不及格,研三了畢業論文還沒有開題,他們就需要一年或者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學業。據教育部數據,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持續增長的就業壓力,也成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延畢的重要原因。

走在自己的社會時鐘上

申請延畢不過是前行路上的第一步,在未來的日子里,經濟的壓力、父母的意見、用人單位的質疑等,都可能讓人感到困擾。

王棟梁坦言,延畢意味著學生需要在校內多待一段時間,導致時間和經濟成本增加。由于延畢的學生畢業時間比同齡人晚,可能會因此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此外,延畢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在正常畢業前求職的機會,競爭力可能會受到影響。

對于這一切,牛莉早有準備,“我有一些存款,加上兼職所得,可以負擔這一年的費用”。但讓她沒想到的是,母親竟然全力支持。“收到媽媽的轉款后,我在圖書館哭了。”直到今天,她依然清晰地記得母親對自己說的話:“我可以省吃儉用一些,你才是最要緊的。”最近,本來反對自己延畢的爸爸也轉變了態度,這讓她很開心。

吉安的選擇得到了老師和家長支持,她唯一擔心的便是和同齡人存在脫節的可能。“同屆的小伙伴中,只有你延畢了。回到學校后,你不但要更換新宿舍,連熟悉的人都沒有了。”幸好,吉安的擔憂并沒有發生,她收獲了新舍友與新友誼。

今年開學后,吉安和原宿舍的朋友們聚會。她發現,是否延畢并不是一個影響未來的絕對因素。“有一個剛入職一個月,就可能被辭退;還有一個畢業后堅持脫產考公,卻一直沒考上。”吉安說,“當然也有工作順利的。順利與否,與是否延畢無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和生命軌跡。”王棟梁說,有些人可能比同齡人早步入社會,有些人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成長和探索未來,“我們不應該盲目追隨社會時鐘,而是應該遵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追求目標與理想。”他同時表示,我們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選擇和決定,不要因生活軌跡不同而對他人進行不必要的評價。

如今申請延畢已近一年,吉安找到了一個各方面都較為符合預期的工作。對于這個結果,她較為滿意,但從個人投入的角度來說,她覺得自己很虧,“我比別人多花了一年的時間,得到的工作卻和去年的差不多”。

在應聘過程中,吉安沒有覺得自己因為延畢受到太大影響。“企業毀約不是我的問題,我是因為堅持職業規劃,而非論文盲審不過而延期的。”她認為,只要你能利用好這一年,且不是因為暴露缺陷的大問題而延畢,對工作的影響就不會很大。

吳林也沒有因延畢而被質疑:“我的績點排名一直都比較靠前,成績單可以證明,我不是因為無法畢業才延期的。”

延畢不是困難的擋箭牌

回顧這一年,吳林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她不會延畢,“延畢是在和自己打賭”。雖然她已經獲得了一家公司的留用機會并提前入職,實現了延畢的目標,但她認為,今年的就業形勢沒有去年好,而延畢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吳林建議,盡量不要延畢,“早上岸早安心”。

和吳林相反,吉安不后悔延畢的選擇,但她也建議,不要輕易選擇延畢。“延畢不是擋箭牌,而應該是先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好,實在沒辦法后,再去選擇。”去年被毀約后,吉安做了很多努力:不僅找了很多前輩爭取,還嘗試轉部門,同時持續投遞簡歷。

吉安的選擇讓學弟學妹們發現了一條人生發展的新路。最近不少人找到她,詢問對于延畢的看法。有的學生離論文盲審還有兩個月,就覺得自己寫不完了,想要延畢。“僅僅因為逃避就選擇延畢是不可取的。”吉安說。

“當就業和擇業發生沖突,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考慮選擇。”王棟梁認為,在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且能夠較好執行的情況下,如果延畢能夠幫助你實現規劃,再考慮不遲。王棟梁建議,選擇延畢與否,學生需要考慮個人情況、學業狀況、就業狀況、學校政策以及未來規劃等多方面因素,權衡利弊,再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

“現在自己每天都想早早醒來,感覺未來的一年特別明媚。”多讀書、發表論文、申請博士、旅游……對于延畢后多出來的一年,姜蕓有許多計劃。

“電影”和“實習”,是牛莉現在生活的兩大主題。她每天都會看一部電影,平時還會去跑步、練配音,看書、找選題。她希望在這段時間內創作出很多好作品,積累經驗。

申請延期畢業后,學生應該如何度過多出來的時光?王棟梁建議,學生首先要直面問題、解決困難,爭取順利畢業;其次,學生要利用時間實習或者兼職、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參加志愿活動,積極規劃自己的未來,為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除王棟梁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73.1%受訪大學生表示身邊有同學選擇延期畢業

王品芝 實習生 孫麗萍 

出于不同的人生規劃和考量,當下一些大學生選擇延期畢業(以下簡稱“延畢”)。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身邊有選擇延畢的同學。沒有修完學分或沒完成學位論文是大學生延畢的首因,其次是為了保留應屆生身份。

受訪大學生中,本科一二年級的占17.8%,本科三四年級的占67.7%,碩博非應屆在讀的占10.2%,碩博應屆畢業生占4.3%。

假如找工作不順利,13.6%受訪大學生會選擇延畢

上海大學2023屆本科畢業生趙佳本應在2022年6月畢業,目前申請了延畢一年。“2021年9月是我的秋招季,當時也拿到了比較滿意的offer(入職通知),簽了三方。但寒假的時候,企業先是通知我組織架構調整,原來的那條線被砍掉了,要更換我的崗位,工作內容、工作城市都要發生變化,之后在3月份直接跟我毀約了。”趙佳立刻開始參加春招,雖然最后也拿了幾家公司的offer,但和之前的offer相比,無論是平臺、薪資待遇還是崗位的適配性都差很多,“內心沒有辦法接受這個落差,就決定再來一年”。

調查中,9.9%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身邊有很多選擇延畢的同學,63.2%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有一些,14.5%的受訪大學生身邊沒有,12.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不清楚。

武漢大學某學院研究生專職輔導員楊輝正從事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他表示,學生延期畢業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因學業問題導致的延畢,多是基本學制內學籍異動、畢業論文不合格導致,這屬于“被動”延畢。另一種是近幾年出現的新趨勢——出于求職需要主動申請 “延畢”以保留應屆生身份。“學生學業沒問題,但拒絕參加答辯或者干脆直接不提交畢業論文,這種做法在不同高校都存在,近幾年越來越多見”。

武漢大學在讀研究生何文寶本科階段曾暫停學業一年,“大學期間,我一直在為出國留學作準備,但由于疫情原因原本定下來的交換項目去不了,想等一等,因此在大三升大四的時候申請了暫停學業,對我來說就像是延畢一樣。”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對學位論文的抽檢更加嚴格規范,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楊輝說,有些學生對就業環境的變化存在明顯的認知不足,沒能及時更新轉變就業擇業觀念,因此在求職受挫或者offer不理想的情況下,希望以主動申請延畢的方式保留應屆生身份“再戰一年”。

調查顯示,48.7%的受訪大學生覺得一些同學選擇延畢的原因是沒有修完學分或沒完成學位論文。

趙佳延畢之后曾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相關內容的帖子,其中一條帖子的瀏覽量達到了10萬+,很多有類似情況的人在下面留言,抱團取暖。“從留言中我感覺大多數延期畢業的學生是因為論文沒完成或者盲審沒通過。只是這幾年因為就業環境的影響,加上大家認知的改變,為了求職延期畢業的人慢慢增多了。”

調查中,42.8%的受訪大學生覺得選擇延畢是希望保留應屆生身份。

楊輝說,對于擇業期的應屆生身份,不同用人單位有不同理解。根據相關就業政策,嚴格來說只有畢業生手中的畢業證、學位證的取得年份,才是該畢業生的“應屆年份”。現有部分地區提出“畢業生從畢業之日起兩年內為擇業期,期間未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可以視同為應屆生”。但要注意的是,這里只是“視同”,畢業兩年內是否可以認定為“應屆生”,用人單位享有充分的自主權。

趙佳也提到,雖然國家的政策是應屆生身份可以保留兩年,但實際操作中,有些崗位還是只要當年畢業的應屆生。

“以畢業后兩年內是否交社保來區隔‘應屆與非應屆’,本身是一種落后于時代的做法,畢竟如今的就業早已不是計劃經濟時代的一錘子買賣,應當允許求職者進行就業試錯。另一方面,有部分學生因為怕失去應屆生身份而不敢參加工作、不敢交社保,一心待在家里‘考公考編’,或多或少催生了畢業生主動選擇慢就業或不就業的情況。”楊輝說。

調查中,延畢的其他原因還有:想按自己的規劃和節奏走(39.4%),多一年時間準備考研考公等(38.5%),沒找到合適的工作(37.6%),因交換、創業等情況需延長學習時間(26.2%),畢業季多線并舉精力不夠(24.6%)等。

趙佳還提到另一個問題:一名畢業生有兩份三方協議,只有第一份丟失或者是確定跟上一家單位毀約的情況下才會給第二份,“萬一簽三方后出了問題,只能重新找工作,找不著就可能會延期畢業”。

假如找工作不順利,39.8%的受訪大學生會先就業再擇業,21.5%的人會考研/出國留學/考博,13.6%的人會延畢,保持應屆生身份,16.1%的人會自己創業或者自主就業,8.3%的人會待業,慢慢找合適的工作。

楊輝認為,對于延畢比例逐漸提高的現象,學校首先要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其次嚴格畢業的篩選機制,區分哪些人能延畢、哪些人不能延畢,再就是從入學就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提高就業意識,提升就業能力素質。

延畢不是用來逃避現實的辦法

調查中,對于一些學生為了緩解就業壓力選擇延畢,49.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這種方式能解決問題,相當于多了一次機會,減少了試錯成本,39.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不能,只是拖延時間,該面對的遲早要面對,11.2%的受訪大學生表示不好說。

“延畢一年、保留應屆生身份真的有助于求職‘上岸’嗎?未必!”楊輝說,作為準畢業生,必須要對即將面對的就業環境有清晰感知,學校的就業類課程也有必要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做解讀和引導。至少就目前來看,高校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的趨勢短期內仍會持續下去。盡管就業崗位池在大力擴充,但也不可能急速擴容。所謂的“應屆生紅利”在巨大的求職人群面前早已被稀釋。“以上海某頭部高校專職輔導員招聘為例,往年招聘計劃固定在20人左右,但據該校人才招聘工作組透露,2022年招聘期間接收到了2000多份簡歷,這一數量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趙佳也表示,延畢不是用來逃避現實的辦法,它對個人的要求反而會更高。首先,要有更加清晰的規劃,其次,一定要好好利用延畢這一年。

也有人擔憂,延畢后會和同齡人的節奏不同步,對此,64.2%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軌跡,不要被“社會時鐘”限制,50.2%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利用這段時間,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更重要,49.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只要不虛度每一天,節奏不同也能收獲滿滿,35.0%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做決定之前一定要有清晰的規劃,不能盲目跟風。

“我當時延畢的時候很沮喪,本科同學都畢業了,好朋友都去了理想的大學讀研,我卻還要插到一個陌生的班級里接著上本科。那段時間我感到很難過,但后來還是調整好了情緒。”何文寶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如果你覺得這個節奏對于你來說是合適的,就可以往下走”。

楊輝說,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每個人有自己的節奏,可以適度緩一緩。但從職業規劃角度來看,延畢應該是一個很慎重的決定。他認為,對于因為就業原因擬申請延畢的學生來說,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為什么沒能在應該畢業的這一年找到心儀的工作。“是個人能力不足?是在學校里接受到的教育和訓練不夠?是還沒有為求職做好技能準備?還是自己的目標預期與實力不夠匹配?”他表示,如果不從自身做反思和調整,單純把找到好工作的希望寄托于所謂的“應屆生身份”,“這是一種緣木求魚”。

主動延畢,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怎么看

李丹萍

距離畢業季還有一個月,面對即將到來的人生岔路口,學生們作著各自的準備:有的選擇讀研,繼續深造;有的走向工作崗位,開啟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身份轉變;有的則申請延期畢業,為自己的人生進度按下暫停鍵。

對于主動延畢的學生,各個學校的要求不同。據了解,有的學校不同意學生以非身體原因外的任何理由申請延畢;有的學校規定,主動延畢的學生必須參加論文盲審,而非根據抽簽決定;還有的學校,主動延畢的學生將失去被評為“優秀畢業生”的資格。

延畢,一個常常和能力不足、身體不好等負面因素掛鉤的被動選項,如今卻成為一些學生的主動選擇。那么,主動延畢對個人發展有什么影響?有過主動延畢經歷的學生、高校以及用人單位,他們怎么看?

牛莉(在研究生二年級時申請延畢):和業界前輩聊一聊

如果你延畢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那么最好和業界的前輩老師們聊一聊,了解目標行業的就業形勢、職場發展路徑和目前自己的能力位置。最重要的是,要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頂著經濟和心理壓力,在這一年內努力往上夠一夠目標,并且能承擔失敗后摔落的風險。

如果是為了躺平,為了多體驗一年學生生活,為了逃避就業,為了跟風,實際上卻沒有什么計劃,那就沒有必要延畢。

姜蕓(在研究生二年級時申請延畢):接受延畢可能帶來的后果

延畢只是一個選擇方向,歸根結底是要清楚自己想干嗎、要干嗎。但是,這對年輕人來說,反而是最難解的問題之一。借助外界的力量,也許可以幫助自己作出選擇。比如,如果擔心申請延畢對來年就業有影響,學生可以找就業指導老師詢問,也可以在網絡上咨詢負責企業招聘的相關人士。

延畢后多出來的時間里,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但不確定性也隨之而來。在申請延畢之前,大家要想清楚自己能否接受延畢可能帶來的后果,是否能夠堅持初心、充分利用時間來實現目標。

來半分(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工商與人力資源管理系教師):能不延畢最好不延畢

學生申請延畢,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延畢是否會對學位證和畢業證產生影響?申請能否得到學校的批準?在延畢期間,如果出現合適的工作機會,但由于還未拿到學位證和畢業證只能錯過,你是否做好了承擔風險的準備?

我覺得學生能不延畢最好還是不要延畢。對于目前大部分的學生,尤其是實習經驗少的學生來說,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可能存在偏差。在未嘗試的情況下,學生對于工作合適與否的判斷或許并不準確。更何況,6月是畢業季,秋招9月就開始了。為了參加幾個月后的招聘而付出這么大的代價,真的有必要嗎?

王棟梁(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考慮多方面因素

選擇延畢與否,學生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這其中包括個人情況,例如身體健康、家庭狀況、個人發展計劃等;學業狀況,包括學習進度、學習成績、論文進度等;就業狀況,例如就業市場、個人就業規劃、職業發展;學校政策,包括延期畢業的政策、申請流程、申請截止時間等。

此外,延期畢業是否會影響自己的未來規劃,例如是否會影響升學、就業等方面的發展,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李可(工作20年的某公司HR):延畢仍可能是減分項

不論是主動申請還是被動選擇,延畢在很多用人單位眼中都是減分項。有人延畢可能是想積累更多的實習經驗,為日后獲得更好的工作作準備,但在一些用人單位眼中,這是規劃能力不足的表現;有人延畢是想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時間,但用人單位很可能認為你的抗壓性不足。

在面試時,應聘者還有機會說明延畢不是因為能力不足的被動選擇。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很多有過延畢經歷的應聘者在簡歷篩選階段就被刷掉了,是主動還是被動,根本沒有機會解釋。當前,確實有些公司在招聘時不太在意應聘者是否延畢。然而,如果兩個候選者條件相近,一個主動延畢,一個正常畢業,多數公司會更傾向于后者。

張靜(某公司資深HR):先找一份適合且能承擔的工作

主動延畢很可能是一種逃避,他們不想或不敢面對社會。有的學生覺得知識不夠要再學,實習不夠要再攢,可是知識和能力永遠沒有封頂。學多少知識才能匹配想去的崗位?多一段實習難道就能有更多應聘優勢?如果目標行業看重實習經驗,那么對于因為實習經歷基本為零而選擇延畢的學生,我只能說他們看似主動延畢,實則被迫。

在一般情況下,我覺得學生要先找到一份適合自己且能夠承擔的工作,學會自食其力。如果面對目標崗位知識或能力不足,學生可以先在該崗位或類似的崗位上學習。去不了世界500強的大企業,可以先去一個平臺沒有那么好的公司,掌握技能。此外,先進入到與能力匹配的崗位,在經驗積累足夠后再申請調崗,也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除來半分、王棟梁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责任编辑:張珺
    图片编辑:沈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澳门百家乐官网官网www.bjbj100.com| 大发888 官方| 百家乐官网园棋牌| 大发888游戏免费下载|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官方网| 太子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的战术| 波胆| 天堂鸟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分析资料| 澳门赌百家乐官网能赢钱吗| 百家乐平技巧| 豪华百家乐官网桌子| 大发888娱乐城安装| 网络百家乐投注| 杨筠松古法风水24| 百家乐官网是怎样算牌| 德州扑克学校| 新澳门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境外赌博| 大发888手机版下载安| 百威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平邑县| bet365娱乐在线| 百家乐平注资讯| 澳门百家乐先赢后输| 澳门百家乐官网官网站| 澳门百家乐官网怎么| 百家乐官网怎么玩呀| 澳门百家乐手机软件| 百家乐分析仪有真的吗| 百家乐官网赌术大揭秘| 百家乐官网推广| 娱乐场百家乐官网大都| 百家乐官网游戏玩法技巧| 同乐城娱乐| TT娱乐城娱乐,| 大发888娱乐城英皇国际| 首席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pc百家乐模拟游戏| 百家乐官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