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00億煙消云散,貝泰妮,為何淪為資本棄兒?

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最近,在五一小長假的加成下,各行各業似乎終于迎來了報復性消費。餐館爆滿、酒店暴漲、旅游景點再現人擠人盛況。
然而,消費行業的明星標的——“藥妝茅臺”貝泰妮(300957),卻接連慘遭資本拋棄。截至5月4日,貝泰妮市值不到480億,較巔峰時期的1200億,蒸發過半。

來源:億牛網-貝泰妮歷史市值
更有意思的是,昔日貝泰妮站上千億巔峰之際,賣護膚品的珀萊雅(603605)還只是個300多億的小弟弟。而如今,珀萊雅市值已超460億,完全能夠與貝泰妮分庭抗禮。

來源:億牛網-珀萊雅歷史市值
那么問題來了,如今消費行業整體復蘇,珀萊雅看似也在蒸蒸日上,為何只有貝泰妮,淪落到了如此境地? 對標珀萊雅,市值僅剩400多億的貝泰妮,是否已成了價值洼地?
一、勇猛有余,后勁不足
在護膚品賽道,貝泰妮算是后起之秀,近幾年憑借敏感肌護膚品牌——薇諾娜逐漸嶄露頭角。尤其是2021年上市后,貝泰妮營收、利潤,均同比增長50%以上。而同期,在護膚品領域一直不溫不火的珀萊雅,同比增速只有20%+。
這樣的強勁增長勢頭,讓貝泰妮初上市就成了炙手可熱的標的。只是貝泰妮雖然來勢洶洶,但卻明顯后勁不足。
2022年,貝泰妮實現營收、扣非凈利潤50.14億、9.51億,分別同比增長25%、17%。
乍一看,是不是覺得這個成績還可以?但對比2021年數據來看,無論是同比增速還是絕對增量,貝泰妮2022年都出現了明顯下降。

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那么,有沒有可能是受到了外部環境影響?畢竟2022年大半年的時間,都還處在被管控的狀態下。
然而同期,成長性曾遠不及貝泰妮的珀萊雅,分別實現營收、扣非凈利潤63.85億、7.89億,分別同比增長38%、39%。
也就是說2022年,貝泰妮收入規模沒有珀萊雅高,反而增速還比珀萊雅慢。

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短短一年時間,貝泰妮和珀萊雅,地位已然發生了對調。
還沒完。五一假期前,貝泰妮發布了2023年一季報,顯示營收、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已進一步降至6.78%、1.72%。對比珀萊雅,差距進一步擴大。

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如果說,貝泰妮2022年20%左右的業績增速,是成長腳步放緩,那么2023年個位數的增長成績,顯然已是疲態盡顯。
二、存貨高企,盈利承壓
進一步來看,貝泰妮收入增長疲軟背后,暴露了兩個深層次的問題。一是銷量增長放緩,庫存積壓;二是產品降價,利潤率下滑。
1?銷量增長放緩,存貨高企
2022年.貝泰妮日化產品銷量同比增長33%,比起2021年的55%,增速下降明顯。另外,絕對增量也從0.58億支/盒,降到了0.54億支/盒。這樣的市場表現,與珀萊雅的正向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由此可見,貝泰妮的市場拓展并不樂觀。
貝泰妮的核心競爭力是“薇諾娜”品牌功能護膚品。2022年,貝泰妮50億營收中,48.85億來源于薇諾娜。但同時,產品單一也成了貝泰妮最大的痛點。前期,隨著薇諾娜逐漸打開知名度,產品銷量或能明顯增加。但從2022年數據來看,營銷紅利或已明顯減弱。
而銷量增長不及預期,除影響收入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后果,即積壓存貨。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貝泰妮存貨已高達6.69億,存貨周轉天數高達292.3天,遠遠高于珀萊雅的117.69天。

來源:同花順-貝泰妮存貨周轉天數
護膚品這種商品是有保質期的,臨期產品只能降價促銷,從而將對企業造成減值損失。貝泰妮存貨周轉天數接近一年(保質期一般3年),真的合適嗎?
2?產品降價,毛利率下滑
另外2022年,貝泰妮日化品銷量同比增長33%,但營收卻僅同比增長25%,說明產品單價恐怕也出現了下降(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庫存壓力的影響)。
與此同時,貝泰妮的盈利能力也明顯大不如前。昔日化妝品毛利率可達80%+,2022年已降至74.78%。

來源:同花順 iFinD-貝泰妮毛利率
凈利層面,自2022年以來,貝泰妮利潤增速已明顯小于收入增速(↓),說明整體呈增收不增利趨勢。
2021年,營收、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3%、58%;
2022年,營收、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5%、17%;
2023Q1,營收、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78%、1.72%。
三、煙消云散,減持套現
綜上來看,貝泰妮700億市值煙消云散的背后,業績可謂一片慘淡。雖然收入還勉強維持正向增長,但增勢疲軟、利潤縮減,而且存貨高企,還面臨減值風險。
事實上,近兩年貝泰妮也在向彩妝、醫療器械、甚至醫療美容等方面拓展。但截至2022年,護膚品收入占比仍然高達90%以上。可見,新品類拓展并不順利,薇諾娜功能護膚品后繼無人。
資金都是聰明的。失去了高速增長這項看點后,貝泰妮的股東們紛紛開始減持套現。
截至2021年底,貝泰妮的第二、第三、第四大股東分別是天津紅杉聚業、昆明臻麗咨詢(后更名為廈門臻麗咨詢)、昆明重樓投資(后更名為廈門重樓創業投資),分別持股21.58%、8.81%、5.91%。

來源:同花順 iFinD-貝泰妮2021年底十大股
而自2022年3月限售股解禁以來,這三大股東已累計進行19次減持交易。其中:
天津紅杉聚業累計減持2965.2萬股,參考市值約達52.37億元。
廈門臻麗咨詢累計減持513.51萬股,參考市值8.48億元。
廈門重樓累計減持423.6萬股,參考市值7.8億元。
截至2023年一季度,天津紅杉聚業、廈門臻麗咨詢、廈門重樓持股比例已分別降至14.58%、7.60%、2.62%,并且減持計劃還在進行中。

來源:同花順 iFinD-貝泰妮增減持計劃
另外,到2024年3月,新一波規模更大的解禁又要來了。屆時,持股46.08%的大股東——昆明諾娜科技有限公司的限售股也將迎來解禁。

來源:同花順 iFinD-貝泰妮限售股解禁計劃
回過頭來看,如果把貝泰妮的上市看做是一場狂歡,那么如今就好比宴會結束,賓客陸續都散了。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