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致敬勞動者!賽罕區山丹街消防救援站榮獲自治區“工人先鋒號”稱號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在自治區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自治區五一勞動獎表彰大會上,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山丹街消防救援站被授予自治區“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山丹街消防救援站始建于1997年,現有28名消防指戰員,擔負著42平方公里轄區內的火災撲救、防控和各類災害事故的應急救援任務。近年來,全體指戰員深入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為駐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筑起了堅固屏障。

搶險救援、志愿服務、疫情防控……一組關鍵詞里,凝聚著消防救援站榮譽背后的故事。“一直以來,消防站堅持‘用實戰的標準備戰,用決戰的勇氣迎戰’,在一次次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奮勇沖鋒、逆險而行。”山丹街消防救援站站長王昊對記者說道。
2021年,內蒙古農業大學宿舍樓發生火災,就在偵查組探查火情期間,配電箱管道豎井再次爆燃,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站長王昊帶頭沖進火海,組織力量迎面對抗火勢,同時帶領搜救組逐個房間搜尋受困人員,經過10個小時奮戰,解救受困學生4人,安全疏散1800人。

無論是突發地震,千里馳援搶救生命,還是接到火情,十幾個小時接力奮戰化險為夷,又或是冒著隨時可能爆炸的危險,處理泄漏的油罐車……26年來,山丹街消防救援站在上萬起事故災害救援戰斗中,英勇無畏,敢打敢拼,場場硬仗,仗仗打贏,搶救被困人員300余人,挽救財產2億余元。這一切付出,只為助民于危難,保駐地平安。

善于克急難、勇于擔重任是消防站長期鍛造的過硬能力。2022年深秋,一次聚集性疫情突然來襲。“疫情就是命令”,消防站黨支部第一時間向支隊請戰,用最快的速度投入疫情防控,指戰員們兵分幾路沉著應戰。在物資轉運現場揮汗如雨、在街頭巷尾消殺清理、守著戰車隨時準備處置險情……從“消防員”到“搬運工”“環衛工”再到“配送員”,“火焰藍”的身份隨著防控的需要不斷轉換。40多天的堅守奮戰,確保了內部“零感染”,任務“零失誤”,在抗疫大考中展現首府消防擔當、貢獻首府消防力量。

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傻子”,是雷鋒精神的突出特征。消防站始終秉承這一高尚的品質,用甘于奉獻、樂于奉獻的實際行動,不僅當好一方平安“守護者”,更成為了人民群眾的“貼心人”。消防站把雷鋒精神與消防救援職業文化深度融合,牽頭成立了“北疆藍焰”山丹藍雷鋒志愿服務隊,以此為依托廣泛開展扶貧濟困、消防宣傳、環境保護、創建文明城市等各類志愿服務。短短兩年時間,已吸納志愿者1040人,累計服務時長30717小時,幫助各類人群30余萬人次,在全區“北疆藍焰”志愿服務隊中志愿者人數、志愿服務時長均為第一。此外,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志愿者們自發組建了“雷鋒基金”,已累計捐款、捐物10萬余元。

多年來,山丹街消防站勇于擔當、銳意進取,先后三次榮立集體三等功,2022年榮獲“全區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區學雷鋒活動示范點”,2023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單位”“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等多項榮譽。
此次喜獲自治區“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使山丹街消防救援站全體消防救援人員深受激勵和鼓舞。“在今后工作中,全體消防救援人員將繼續立足本職、再接再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中始終對黨忠誠,做到紀律嚴明,敢于赴湯蹈火,永遠竭誠為民,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王昊說。
賽罕融媒:李穎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