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人類非遺到世界抹茶超級工廠,這個西南省份憑什么?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是時候重新認識貴州春茶了
說起貴州春天你會想起什么?興義萬峰林下5000多畝與貴州村寨相互映襯油菜花?畢節燦爛若錦,深紅、雪白、杏紅、雪青顏色各異,延綿百里的原生杜鵑林?
對于愛喝茶的人來說,是貴州春茶。每年春天,都是愛茶人期盼一整年的春茶盛宴,尤其是貴州深山里的春茶,更是讓人惦念。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勻毛尖香氣清嫩,多次獲得國家級金獎的湄潭翠芽以持久的栗香聞名。

遵義湄潭縣茶場麻子坡。
攝影/周訪華
近些年,貴州還大力發展了抹茶產業,在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腳下的銅仁江口縣,建設“世界抹茶超級工廠”,生產出的高品質“歐標抹茶”出口海外,讓中國抹茶飄香海內外。
趁著春光,是時候重新認識一下貴州春茶了。

宋朝點茶法進行沖泡的抹茶。
攝影/吳學文

貴州春茶
不只都勻毛尖、湄潭翠芽
更有一抹紅綠香天下
世界茶葉看中國,中國茶源看貴州。


鳳岡茶海之心。
供圖/貴州畫報社 攝影/李利亞
1980年,在貴州晴隆縣與普安縣交界處,發現了一塊距今已有164萬年歷史的古茶籽化石,這塊四球茶籽化石,經鑒定確為全球最古老的茶化石,把茶的起源往前推了百萬年,也讓貴州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茶源”。在貴州,茶葉種植面積已超過700萬畝,其中具有一定規模(1000畝以上),相對集中連片的古茶園達18處,古茶樹達120萬株以上。

貴州大山中連片的茶園。
攝影/天祺TIANQI
為什么是貴州?貴州素有“古生物王國”之稱,數億年的時光,滄海桑田,讓一顆顆茶籽繁衍成貴州漫山遍野的茶樹。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八山一水一分田,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云霧的地理優勢,讓茶樹在貴州肆意生長。
地理優勢帶來的也不僅僅是廣袤的茶樹種植面積,還有不同的上市時間和獨特多變的風味。每一片茶園地理位置、地形、土質、氣候條件和微生物環境的不同,讓每一座貴州茶山,孕育著不一樣的黔茶,都勻毛尖和湄潭翠芽便是貴州春茶里的佼佼者。


在湄潭茶田,剛采好的春茶。
攝影/李若漁
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分為五道工序,殺青、揉捻、做形、提毫、干燥,所有操作在鍋里一氣呵成。做出的茶葉外形緊細卷曲,白毫外露,色澤綠潤,泡出的湯色綠黃明亮,香氣清嫩,雞湯一樣鮮。曾被茶葉界權威專家莊晚芳教授贊美:“雪芽芬芳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边@個樣似魚鉤的的茶葉滿載300余國內外獎項,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上與茅臺酒一起榮獲金獎,1982年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名茶評比會上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正在進行手工炒制的都勻毛尖。
攝影/肖偉
去年11月2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通過評審,將“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就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國家級非遺“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
代表性傳承人張子全。
攝影/黃浩東
湄潭翠芽,一個曾多次獲得國家級金獎,有貴州“四大名茶”“十大名茶”等稱號的中國國家地理保護標志產品。湄潭翠芽湯色綠潤清澈,滋味鮮爽,最絕的是栗香濃郁持久。如此美妙的滋味,一方面跟都勻毛尖一樣,得益于貴州的山水,一方面是歷史的機緣和茶人的奮斗。

蓋碗泡的湄潭翠芽。
攝影/夏小西
1939年,民國中央實驗茶場和國立浙江大學西遷湄潭,實驗茶場從杭州聘請兩位師傅來湄潭傳授西湖龍井的炒制技術,并根據湄潭茶葉的特性,研發出了湄潭龍井,此后陸續發展為“湄江茶、湄江翠片”,并直至上世紀90年代,誕生了享譽全國的“湄潭翠芽”。

實驗小學的學生,早晨路過浙大舊址。
攝影/夏小西
湄潭隸屬于貴州省遵義市,這是一個曾擊敗盛產鐵觀音的福建安溪縣和盛產黑茶的湖南安化縣,連續三年成為“茶業百強縣”第一名的茶業王者。湄潭人還開啟了一片被稱之為“中國茶?!钡牟鑸@奇跡:貴州雄踞700萬畝茶園,標志性茶園是位于湄潭的永興茶海,也被稱為中國茶海,這里有全球最大的連片茶園,其連片面積近4.3萬畝。茶樹隨著山地的弧線起伏,如海浪般涌動,這是真正的綠色海洋。

湄潭永興茶場,茶樹如海浪般涌動。
攝影/李貴云
其實不僅湄潭,貴州茶樹遍布在山林中,每一個在茶園附近長大的貴州孩子,小時候都曾在茶林間穿梭,“噠噠噠”地采摘茶樹新芽,既為賺點零食錢,也是童年樂趣。為了能讓更多人體驗采茶之樂,如今許多貴州茶園還開展了茶旅活動,不僅能喝到好的貴州茶,還能親自采茶體驗茶葉生產,住在茶園里感受貴州茶文化。

貴州省湄潭縣興隆鎮歐標茶園建設示范區內,
在櫻花簇擁下體驗采茶的游客。
攝影/羅德雄

貴州抹茶里
是貴州春茶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續寫貴州春茶傳奇的,是貴州抹茶。
抹茶起源于中國隋朝時期,興起于唐,鼎盛于宋。宋朝是中國茶文化風流雅致的巔峰,其中的點茶法更是如今風靡全球的抹茶之源頭。點茶,顧名思義,是將茶末放入盞中,沸水沖點,再行飲用。說著簡單,其中的技巧可是極精細的。

茶百戲,是在點茶基礎上用清水畫畫的藝術,
上圖畫的是貴州標志性景點之一梵凈山蘑菇石。
攝影/吳學文
首先是“炙茶”。先把茶餅浸泡,刮去表面油膏,再炙烤干爽,將茶餅敲碎,放入茶碾中碾成粉末。碾好的茶末,放入茶羅中細篩,這個步驟被稱為“羅茶”。接下來要“候湯”。沸水點茶,火候十分重要。然后將茶杯預熱,也就是“熁(xié)盞”,以便激發茶香。最后取一匕茶末,用少量開水調成極均勻的茶膏,然后一邊注入開水,一邊用茶匙或茶筅擊拂,直到湯面浮現出濃厚潔白的泡沫,即古人所謂的“沫餑”,一碗色味香美的好茶,終于制成了。

用茶筅快速擊拂,使之產生沫餑(bō),
非常考驗耐心和技術。
攝影/吳學文
回到現在,由宋代點茶演化而來的抹茶落地貴州,在“世界茶源”貴州蓬勃發展,是歷史的巧合,也是這片富饒土壤上,勇敢貴州人努力的必然。2015年,貴州開始探索抹茶產業的可行性,一直到2017年,銅仁市江口縣引進貴州銅仁貴茶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建高標準抹茶基地。很快,第二年年產4000噸的抹茶精制車間就開始投入使用,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抹茶單體車間。
也是2018年,銅仁被授予“中國抹茶之都”“中國高品質抹茶基地”的稱號,自此開始了貴州抹茶的開掛之路。如今,貴州抹茶已經占到中國抹茶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開發的“歐標抹茶”也遠銷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歐標抹茶,貴州新名片。
攝影/吳學文
為什么是抹茶?這就要從抹茶本身說起,抹茶是選用適制碾茶的茶樹品種、采用覆蓋栽培的茶樹鮮葉,經蒸氣殺青、未經揉捻、以輻射熱方式干燥制成的葉片為原料,經研磨工藝加工而成的微粉狀茶產品。
很多人以為抹茶不過是綠茶磨成的粉,其實不然,抹茶并不是綠茶粉,并且直觀看起來也很明顯,抹茶粉更翠綠,綠茶粉偏黃,在細膩程度上,抹茶粒度按國家標準可達800目以上(18微米),而綠茶粉的粒度只需在100~300目,比抹茶粗很多。


機械化茶青采摘及電動石磨加工。
供圖/貴茶集團
如果深究工藝,則差別更大。普通綠茶粉有炒青、烘青、曬青等殺青方式,而抹茶則保留了相對更具唐宋遺風的蒸青方式,不僅能有效地保留茶葉原有顏色,還可以減少茶葉的苦味。在茶樹種植上,制作常規綠茶的茶樹只需按常規養護即可,而制作抹茶的茶樹則需要一個遮陰的工序,削弱茶葉中的苦澀味,讓抹茶呈現出更鮮甜的口感。并且為了要通過出口歐盟的500多項檢測,還要要求茶園嚴格按照高標準的種植標準來把控。

用遮陽布進行覆蓋的遵義抹茶原料茶園。
攝影/吳學文
而上述一切標準,落腳在貴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上,更像是開了掛。首先貴州寡日照、多云霧,尤其是貴州黔北和黔東,日照在1000小時以下,在抹茶茶原料關鍵的種植環節“遮陰”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其次,在大力發展抹茶之前,貴州茶就非常重視茶葉的干凈與生態。貴州是全國第一個在茶園中禁止使用水溶性農藥和草甘膦的省份,并將禁用農藥品種在國家規定的66種基礎上增加到128種,與抹茶原料的高標準不謀而合。不用除草劑怎么保證茶樹的營養?答案是“以草抑草”,貴州茶園提倡綠色防控,建設“林-灌-草”復合型生態茶園,種上特殊品種的三葉草,保肥保水,抑草但不搶營養。


圖1: 遮陰下的茶樹。
圖2: 茶園里“以草抑草”的三葉草。
攝影/吳學文
貴州抹茶發展如此之好,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也是貴州茶人勤勞肯干、貴州食品加工科技高速發展的結果。如今貴州的深山里,不僅有成片的老茶樹,還有片片試驗田來研究未來適合專門做抹茶的小茶樹。茶園定期會有技術人員來巡邏,觀測茶樹生長進度,及時安排采摘,監管茶樹采摘流程,尤其是機器采出的茶葉不能采得太深,如果梗采多了則會影響口感。

正在采摘的用于制作抹茶的茶葉,
每一口抹茶,背后是茶農的悉心付出。
攝影/吳學文
與純凈天然的茶園不同,走進貴州抹茶工廠,則是另一番景象。在“中國抹茶之都”銅仁江口,有全球最大的抹茶單體車間,長278米,寬48米,3條世界一流的抹茶自動化生產線每天可生產抹茶10噸,年產可超4000噸。車間的潔凈度是參照制藥標準做的十萬級無菌潔凈車間(即車間每立方米空氣中直徑≥0.5μm粒子數不大于352萬個,空氣中粒子數越少,就意味著灰塵和微生物數量越少,空氣越潔凈),近90%的精制環節都由機器完成,生產出的歐標抹茶目數平均達到1000(目),最高可達1300(目),是實打實的“世界抹茶超級工廠”。


抹茶工廠里一塵不染的生產線,
是高品質抹茶的基本要求。
供圖/貴茶集團

干凈、健康、好味道
統一標準的高品質貴州春茶
到底蘊藏多少可能?
春天,總是代表著生機和希望,貴州春茶亦如是。在貴州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長出的棵棵茶樹,在春天被勤勞的貴州人變成一杯杯清香的春茶,一份份翠綠的抹茶粉,向世界展現貴州春茶的魅力。
貴州春茶走向世界,抹茶是最好的例子。抹茶中含有豐富的茶氨酸、茶多酚、蘆丁、咖啡因以及葉綠素等營養成分,再加上貴州抹茶的高品質,所以貴州抹茶不僅可以用宋朝點茶法來進行沖泡,還可以用于各種食品和日用品加工。

細膩的抹茶粉末,
在當代食品加工中應用極廣。
攝影/吳學文
比如許多開在大城市里的咖啡店、奶茶店,都已用上了貴州抹茶為原料,做出一杯杯抹茶拿鐵、抹茶奶茶,抹茶拿鐵是由抹茶粉和牛奶混合而成的飲料,牛奶的醇厚混合著抹茶的清香,成為人們爭相打卡購買的飲品之一,貴州深山里的美味,早就俘獲了當代年輕人的味蕾。

抹茶也是當下流行飲品里重要的元素。
攝影/吳學文
抹茶火熱,甜品店里如今也增添了各種抹茶元素,抹茶粉加在蛋糕里,翠綠色的蛋糕不僅養顏,還散發著濃郁的抹茶清香。抹茶還可以加在巧克力里,做成抹茶味的生巧,兩種風格的美食相互碰撞,抹茶獨特的海苔香和濃郁的巧克力融合,甜而不膩,吃上一口就完全停不下來。還有抹茶味的酸奶和布丁,抹茶加入后,清香細膩的口感,也都離不開高品質貴州抹茶的助力。


圖1-2: 加入抹茶調味的巧克力和糕點。
攝影/吳學文
走進商場,還會發現抹茶的更多種可能性,因抹茶可以使護膚品中更多的活性成分被皮膚吸收,如今許多大牌國產化妝品里,也有加入抹茶來發揮其功效。
貴州抹茶不僅讓人們一飽口福,嘗到現代工藝下貴州深山里的高品質抹茶,也讓貴州茶農的辛苦得到了更多回報,比如貴茶公司就與江口縣多家茶葉生產企業簽訂聯盟協議,帶動全縣抹茶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底,直接帶動0.87萬人就業,實現人均增收4330元以上。


從飲品到甜點,
用抹茶做美食,有無限可能。
供圖/貴州天馬傳媒有限公司
從164萬年前的古茶籽化石,到明清的都勻毛尖、上世紀90年代創制的湄潭翠芽,再到如今的貴州抹茶,得益于貴州對茶葉的統一高標準嚴要求,貴州春茶的故事,一直在繼續。

正在采摘春茶的貴州茶農。
攝影/肖偉

文 | 姜姜
編輯 | 天棒
原標題:《從人類非遺到世界抹茶超級工廠,這個西南省份憑什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