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饒千里遠,山水甲江南,上饒市啞鈴形狀的市域是如何形成的


上饒千里遠,山水甲江南。
在距今1813年之前的東漢建安十五年(210),上饒就成了我國縣級區劃的地名,當時從鄱陽縣和余汗縣析置上饒縣(另說由余汗縣析置);元朝刑部尚書高克恭在《過信州》說這里是“三千里地佳山水,無數海棠古道傍”,清詞人朱彝尊也有“信州風物好,倦旅亦開顏”的句子。
上饒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一是以其“山郁珍奇、上等富饒”得名;另據《中國地名由來大辭典》記載:上饒縣因上饒江(余水、信河,即今信江)得名;《太平寰宇記》則記載上饒縣是以其傍下饒州之故得名。

上饒縣在此后各代均得以延續,這個過程中上饒逐漸從一個縣的地名演變成縣級以上的區劃的名字;當我們今天再提到上饒之時,作為江西省11個地級市的她已是贛東北的核心城市。
除了歷史悠久、風光迷人、物產豐富等標簽之外,鵠書覺得上饒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其“兩頭大、中間細”市域的形狀:中間最窄之初僅有十多公里,可以說上饒幾乎要被鷹潭和景德鎮”攔腰截斷“了,上饒因此被人調侃為形狀像啞鈴,也有人說把它的輪廓看作是蝴蝶結,那上饒這種“兩頭大、中間細”的蝴蝶結市域是如何形成的呢?
1949年6月江西省設置了9個專區,上饒專區位列其一,由此標志著上饒從縣的名字變成了縣級以上區劃的地名;并在上饒縣廣平鎮(上饒市信州區的前身)設立贛東北行政區管轄上饒專區、鄱陽專區、貴溪專區和樂平專區,這也標志著自1912年廣信府撤銷之后上饒再次成了區域性的中心。
當年8月貴溪專區并入上饒專區,從而讓上饒專區的地盤第一次擴大;9月將鄱陽專區并入浮梁專區,10月將樂平專區更名為浮梁專區并遷駐景德鎮;調整后的上饒專區轄有上饒、玉山、弋陽、橫峰、鉛山、廣豐、東鄉、余江、貴溪等9個縣。

贛東北三市數據
1952年9月上饒專區與浮梁專區合并后定名為鷹潭專區,這次合并讓上饒專區第二次擴大,啟用鷹潭而舍棄了上饒和浮梁這兩個千年古地名也是非常讓人疑惑的;或許因此才會注定鷹潭專區會是來去匆匆的命運,不久之后鷹潭專區就復名為上饒專區。
上饒專區繼承了贛東北行政區的衣缽,面積在此時達到最大化,轄有上饒和景德鎮2個市以及上饒、弋陽、橫峰、廣豐、鉛山、余江、貴溪、玉山、東鄉、德興、婺源、樂平、浮梁、鄱陽、萬年、余干等16個縣;涵蓋了今天上饒、景德鎮、鷹潭三個地級市全境及撫州市東鄉區。
以今天的數據來看:當時的上饒專區人口1141萬,占江西省5039萬的22.6%;常住人口,面積3.28萬平方千米,約占江西的19.2%;幾個維度方面它的規模都是全省的五分之一,這也是相當厲害的存在了,此后上饒的轄區不斷因調整而變小:
1953年景德鎮市從上饒專區劃出并升格為省轄市。
1958年浮梁縣劃入景德鎮市之后,上饒專區的轄區再次縮減。
1983年是上饒市域最終定型之時:當年1月鷹潭市升格為地級市并將縣級鷹潭市、余江縣、貴溪縣帶走,10月又將樂平縣及波陽縣(鄱陽縣)鲇魚山公社、荷塘墾殖場劃入景德鎮市。
上饒因此從早期的18個縣級區劃變成12個縣級區劃,形狀也從1952年規整的形狀變成如今的蝴蝶結(啞鈴)的模樣;作為江西省形狀最奇怪的地級市,上饒與景德鎮和鷹潭的規模差距以及他們如何調整和協調發展一直是個話題。
如今上饒市的體量依然強大:面積2.27萬平方千米,下轄3個市轄區、8個縣、1個縣級市 常住人口643.7萬;而且作為贛浙閩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它非常有實力,有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軟實力口碑城市50強等稱號。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