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年上海秋季高考時間公布:6月7日至9日舉行全國統考
上海市教委公布《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秋季統一考試招生工作辦法》。2023年6月7-9日舉行全國統考,各科目考試時間為:語文6月7日9:00至11:30、數學6月7日15:00至17:00、外語筆試(含聽力)6月8日15:00至17:00、外語聽說測試6月9日8:00起。
詳見: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秋季統一考試招生工作辦法(節選)
考生報名與考試
(一)報名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以下簡稱“全國統考”)報名工作有關安排,本市考生已根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做好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報名工作的通知》(滬教委學〔2022〕37號)規定,完成了報名工作。若遇有特殊情況,各區教育局須填妥《區教育局特殊情況考生申請表》,報市教委審批。
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考生在申請報名時,須簽訂誠信承諾書,承諾本人所提供的報名材料、信息及有關證明材料客觀、真實、準確,承諾參加考試招生時遵守考試招生管理規定,服從招生考試機構和高等學校的管理。
(二)考試類別與科目
1.本科
2023年報考本科院校的高考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和聽說測試,下同)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總分為66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科目每門滿分均為150分,不分文理,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其中一次考試已安排在1月進行),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科目,每門滿分均為70分。
2.高職(專科)
2023年僅報考高職(專科)的考生,只需參加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考試。語文、數學、外語科目每門滿分均為150分,不分文理,總分為450分。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其中一次考試已安排在1月進行),選擇其中較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3.考試時間安排
2023年6月7-9日舉行全國統考,各科目考試時間為:
語文 6月7日9:00-11:30
數學 6月7日15:00-17:00
外語筆試(含聽力) 6月8日15:00-17:00
外語聽說測試 6月9日8:00起
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
本市2023年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辦法詳見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上海市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實施辦法》。鼓勵上海考生報考外省市高校。
各普通高等學校根據經核定備案并向社會公布的招生章程,對投檔名單內的考生進行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殘疾人招錄政策
根據《殘疾人教育條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等精神,對高考成績達到要求,身體條件能夠完成所報專業學習、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考生,各普通高等學校不能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加分政策
根據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教學〔2014〕18號),2023年本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加分政策嚴格按照附件3所列項目及要求執行,所有高考加分項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計劃的藝術類專業、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高校專項計劃等招生項目。市教育考試院、各區教育局和高中階段學校等相關單位必須要高度重視高考加分工作,各盡其責、密切配合,落實“陽光公示”,嚴格規范上報、公示時間,加強對申請高考加分考生身份的聯合審查,防范和打擊身份造假。所有擬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須經過本人申報,有關部門審核,市、區、校三級公示后方可予以確認。
教育部門要加強與民族、公安等部門的協作,嚴格執行民族成份及戶籍等變更工作要求,認真把關,從制度、程序、操作等各方面防范和杜絕違規行為的發生。
保障措施
(一)加強考試招生宣傳與服務
各普通高等學校、各區教育局要深入實施“高考護航行動”,加強正面宣傳,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等媒介主動發聲,做好政策解讀、志愿填報、信息查詢、溫馨提示等服務工作,為考生提供考試招生全流程服務,不得以任何形式代替或干預考生填報志愿。制作錄取通知書應堅持簡約、節約的原則,避免鋪張浪費。加強考生誠信教育,重點宣傳涉考法律法規,教育和引導考生自覺抵制違紀、舞弊等行為,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考生提供合理化便利,營造溫馨的考試招生環境。
各普通高等學校、各區教育局和考試機構要進一步分層分類開展培訓,做到“培訓全覆蓋、內容無盲區、對象無死角”,為考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志愿填報指導服務,指導考生合理填報高考志愿。嚴禁與校外培訓等社會機構合作,通過為考生提供志愿填報咨詢服務收取費用、謀取利益,提醒考生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詐騙陷阱。錄取期間,市教育考試院和各普通高等學校應向社會公開違規舉報電話和咨詢電話,安排專人接訪,及時妥善處置信訪問題,切實維護考生合法權益。
(二)做好考務組織與安全保障
著力強化考試環境綜合治理。要把安全保密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細化命題、制卷、運送、保管、分發、施考、回收、評卷等關鍵環節、關鍵人員的管理,確保試題試卷絕對安全。強化考試安全管理,做好考點、考場設備維護升級,有效推進5G信號屏蔽全覆蓋;嚴格執行工作人員和考生進入考點(考場)安全檢查工作規范,強化考點入口手機集中存放管理;探索配備“智能安檢門”,與人工檢查多重結合,嚴防手機等高科技作弊器材進入考點,確保手機帶不進、藏不了、用不了、傳不出。加大考場巡視力度,嚴格執行考場視頻回放制度,嚴肅考風考紀,嚴查違規違紀行為。加強部門協作機制,開展凈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凈化考點周邊環境、打擊替考作弊等專項行動,綜合治理考試環境。
著力加強信息安全防護。規范高考成績發布,加強高考成績信息安全管理,優化完善高校及專業錄取分數線發布辦法,加強對中學、教師等相關責任主體的管理,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市教育考試院應完善并強化填報志愿和投檔錄取的系統測試和模擬演練。重點加強對重要設備、信息系統和網站的運行監控及安全監測,及時堵塞安全技術漏洞。對考生的報名信息、成績信息、志愿填報數據、投檔錄取信息等進行嚴格保密,確保學生個人及招考信息安全,嚴防泄露或被他人操控,并做好數據備份。
著力完善考試防疫工作。認真落實優化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及時完善考試防疫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堅持科學精準防疫,做好命題制卷、考點考場、評卷等場所防疫工作。
(三)確保招生公平公正
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嚴肅招生紀律,認真遵守高校招生“30個不得”“八項基本要求”等紀律。各高校要規范招生宣傳管理,招生廣告或者宣傳的表述應當嚴謹、規范,不得采取不恰當的方式開展招生宣傳,不得以新生高額獎學金、違規承諾錄取(含承諾錄取專業、本碩博連讀或貫通等)、入校后重新選擇專業等方式爭搶生源。加強對招生隊伍的教育和培訓,確保工作人員準確掌握和解讀招考政策。認真落實教育部和國家郵政局有關錄取通知書寄遞工作要求,確保錄取通知書寄遞安全、及時、準確,并嚴格組織新生入學資格復查。嚴格執行國家、地方、高校和高中階段學校等多級信息公開制度,認真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細化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自覺接受紀檢監察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加強涉考培訓咨詢機構治理。市教育考試院和各區招考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和高校、高中階段學校及其教師不得組織或參與任何形式涉考培訓活動。各校不得允許教育咨詢機構、校外培訓機構或個人進入學校開展涉考培訓咨詢活動,或提供場地給有關機構或個人開展相關活動;不得向考生和家長宣傳推介有關機構或個人的相關活動。各區教育局要會同網信、科技、公安、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體育等部門,加強對社會培訓機構或個人開展涉考培訓咨詢的規范治理,嚴厲打擊涉及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組織或參與考試作弊、干擾破壞考試招生秩序等違規違法行為。
市教育考試院、各區教育局及招考機構、有關高校、高中階段學校應按照有關要求,分別公開高校招生資格、高校招生章程、高校招生計劃、考生資格、錄取程序、錄取標準、咨詢及申訴渠道、重大違規事件及處理結果、錄取新生復查情況等相關信息。市教育考試院和高校公示的信息保留至年底。各區招考機構和高中階段學校公示的考生有關信息,上報前至少公示10個工作日,并保留至8月底。
在公示有關信息的同時,要提供舉報電子信箱、電話號碼、受理舉報的單位和通訊地址,并按照國家有關信訪規定對舉報事項及時調查處理。
(四)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
對在高校招生報名、考試、錄取等各環節出現違規行為的考生、考試工作人員、社會其他人員,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教育部令第36號)確定的程序和規定嚴肅處理,依法依規追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有關規定,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對公職人員違規違紀的,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相關規定嚴肅處理。對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場秩序混亂、作弊情況嚴重、招生違規嚴重的黨員,依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對直接責任人和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追責問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