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發布生物醫藥產業投資指南,今年瞄準9000億產業規模
·2022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穩步增長,達到8537億元。未來,將不斷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優化區域生態環境、優化產業服務能級。
4月18日,“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促進伙伴計劃”(以下簡稱“伙伴計劃”)正式啟動,《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投資指南》(2023版)(以下簡稱“產業投資指南”)正式發布。
該產業投資指南對營商環境、全生命周期服務等進行詳細解讀,集中展示了過去一年,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新成就。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生物醫藥產業處處長李甲發言。圖片來源: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促進中心
同時,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生物醫藥產業處處長李甲在會議現場表示,2023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目標超過9000億元,其中制造業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未來,各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需要打造“生物醫藥朋友圈”,在以下三方面不斷蓄力: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形成“拎包入住”“先租后讓”等專業服務模式;優化區域生態環境:聚焦成果轉化、政策落實等工作;優化產業服務能級:推動“基金+基地”融合發展模式:建立招商、落地、開工等全流程工作閉環機制。
根據指南,2022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體現以下四個特點:一是產業規模穩步增長,達到8537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制造業產值累計1850億元,同比增長5.7%。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生物制品產值304億元,產業發展更加聚焦重點領域突破。三是創新藥械數量攀高,新增獲批1類新藥4個,數量居全國第一;新增通過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獲批器械9項,累計33項獲批上市,數量約占全國六分之一。四是上市企業持續增多,新增11家生物醫藥企業科創板上市,累計30家上市,企業總數及募資總額全國第一。
大藥的產生基于創新研發
會議現場,海通證券研究所醫藥行業分析師朱趙明,還從二級市場角度分析了行業發展情況。他表示,大藥(重磅產品)的誕生,才是醫藥的未來。朱趙明說:“現階段市場空間大的品種已經逐步兌現,增速高漲,如美國藥企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和丹麥藥企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在GLP-1(腸促胰島素)及雙靶點產品上的追逐,還有腫瘤免疫治療中抑制劑、細胞療法等產品近年接連涌現,我們認為中國也會經歷類似的過程:創新研發不斷積累產生大藥,大藥誕生鑄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藥企。”
對于熱門領域,朱趙明表示,通過對臨床最前端成果的跟蹤和市場空間研判,他們認為未來在神經系統疾病,如阿爾茨海默?。ˋD)、代謝類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乙肝藥物、帶狀皰疹疫苗、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等領域有望誕生大單品。
近日,長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研發的首款國產帶狀皰疹疫苗已逐漸進入市場,對于其市場前景,朱趙明向澎湃科技表示:“要看它的銷售情況,無法做出預期,但整個市場潛力還是比較大。”
在新冠疫苗市場發展方面,朱趙明對澎湃科技說:“要看未來新冠疫苗注射是否會常態化。由于定價等多方因素,目前來看相關領域的商業化競爭還是比較難,因為前期投入較大,所以企業需要先把現有原材料用完?!?/p>
腫瘤的精準治療也是熱門賽道,美國藥企莫德納(Moderna)和默沙東(MSD)正在向治療性癌癥疫苗不斷發力。針對黑色素瘤,其研發的治療性癌癥疫苗mRNA-4157 (V940) 聯合Keytruda(pembrolizumab 帕博利珠單抗)2期臨床結果已經公布,預期年底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對此,朱趙明認為,值得關注,但目前還處在早期臨床階段,“可能影響還沒有那么大”,需要繼續觀察。
新興藥企在未來3-5年將面臨大考
艾昆緯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執行總監柴研在參會時表示,未來生物藥(利用生物技術制備的藥物)市場將持續高速增長,2015年-2025年,生物藥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遠遠超過化學藥(通過化學合成得到的化合物)的2%,在全球醫藥市場中,生物藥平均增速為5%,未來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在細胞和基因療法等新興技術領域,中國有望與全球同步甚至彎道超車。然而,中國創新藥目前仍面臨賽道集中、上市略慢等挑戰,產研結合與技術轉化仍需提高?!爸袊屡d生物制藥公司已批量進入產品商業化階段,未來3-5年將接受全面大考。”柴研表示。
因此,柴研認為,中國新興生物制藥公司需要抓住四個核心要素一是研發方面加強合作,在源頭培養創新土壤,共建內生循環,培育中國生物制藥創新的底層競爭。二是差異化定位產品。比如,從患者未滿足需求尋找細分市場、開發組合療法、疊加技術手段等。三是積極布局商業化,比如,如何打動醫生與患者、如何匹配資源等。四是向國際化擴展。
本次“伙伴計劃”指導單位是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由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促進中心主辦,上海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協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