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樣與自然——周晉峰評“寧夏萬畝林場求水”事件
【中國綠發會訊】2023年3月30日中午,“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編輯連線了正在杭州西溪濕地調研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博士,邀請他就“寧夏萬畝林場求水”事件談談。
以下是訪談文字錄音整理。
周晉峰:首先,這件事情我們還沒有掌握充分的資料,我們還很難做出確切的判斷和意見。但是,根據已知的資料有幾點意見,我們是可以做出以下幾點意見。
第一,總的來說,寧夏靈武那個地區的水生態還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對于水的有效的利用要考慮“量入為出”,就是根據你有多少水、就做多少事。而不是簡單的認為“在荒漠上種樹”就一定是對的。如果你有一些不當的規?;闹参锓N植,導致水分進一步被植物過量使用,會使地下水的水位下降,也可能導致一些其他的原生的荒漠本土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這是有前例的。
我們之前看過這樣的案例,也看到過照片,把原生的稀疏的荒漠固沙的一些本土植物給都給清理了,然后統一的、大規模的、密集的種植梭梭。這種做法肯定是錯的。因為那些稀疏的、散落的、自然的沙生植物,對于沙漠的固定、穩定、和保護,是極端重要的。那么我們把它進行了耕地、大規模種植梭梭之后,它對這種沙底下的地下水的大規模的需求和依賴,將導致其他的沙生植物、中下游的、周邊的沙生植物以及其它荒漠生命(如地衣類低等級的生命,雖然不易察覺到,但是它們是沙漠中重要的生態平衡的維系者),這些多樣生命是當地固沙防風重要主力,但是我們這樣一做就把原生生態系統都給破壞了。
盡管我們是有現實案例的,但具體到這個案例(指“寧夏萬畝林場求水”這個案例),我們還沒有。這需要調查周邊環境、地下水資源以及植物種植對于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需要進行生物多樣性持續性的調查評估,才能夠給出最科學的概念。
根據已有的這些新聞效應,目前還是沒有辦法做出這樣的結論的。但是,我們想做出科學的、很明確的一點判斷就是:并不是沙漠大規模種樹就是可以的。這是我想說的第一段話。
第二段話就是關于地下水和采礦。“在沙漠中的采礦”相比起“在沙漠中種樹”,采礦對沙漠的生態影響尤其重大。無論是露天礦、還是非露天礦,會對地表帶來一定規模的擾動;同時采礦之后,對地下水的擾動就更加巨大了。毫無疑問地,這種擾動對于自然生命的保護是極端重要的破壞。
我們不要以為“是沙漠就沒有環保的問題”。其實大沙漠上面也有重要的生命。
“生物多樣性”從來不是以“種類的數量”和“個體的數量”作為它的重要的追求目標。“生物多樣性”是以“不同”和“自然”為最重要的目標。
沙漠中可能物種數量少、物種個體少,但是它是diversity,它是nature,它是wild、是我們要保護的對象。我們不應該因為它是沙漠就掉以輕心;我們不應該以為它是沙漠就可以肆意妄為。
沙漠實際上是更加脆弱的生態地區。我們簡單的知道在南方、在熱帶雨林等地方,比如說你砍一棵樹,它的自然恢復力是很強的,人家常說“插根筷子都能長成大樹”,雖然說得俗氣一點,但是這句話很形象的說明了在有些地方自然恢復力很強。但是反過來說,在沙漠地帶這種生態極端脆弱的地區,一旦人類進行擾動,有可能發生顛覆性的、不可逆轉的對于“多樣性”(diversity)的破壞。
所以這個是我們要極端重視的。所以,在沙漠地區開礦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做充分的調查,這件事情毫無疑問的。
對于采礦對沙漠生態系統的影響,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是負面的;對于種樹我們不可以肯定的評價(但是它也有可能是負面的)。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挖礦一定會有負面的影響,一定要做充分的調查和研究,一定要使其進行得科學。
我們也不是說一味的反對沙漠的開礦。我們堅持綠色發展?!皥猿志G色發展”的落腳還是在“發展”;但是發展,必須要符合綠色,我們要對于自然的擾動降到最低,對于生物多樣性的破壞降到最低,而且我們從調查、評估、抵償(offset)、適應到恢復,這五個階段的工作,都應該加強。
今天發生的“寧夏萬畝林場求水”事件,可以明顯地說明煤礦在這個“生物多樣性五部曲”上肯定是沒有認真做,肯定還需要進一步的去做的。當然,在它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也可以及時地去應對,但是一定要以綠色發展、要以生物多樣性保護、要以生態文明為指導,這才是我們今天客觀的、正確的做法。

本文為中國綠發會“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工作組對周晉峰博士的訪談,根據語音整理。供各方參考。歡迎點評、標明來源轉發。
此文來源于“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