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冰雪裝備背后的足跡,中國制造破冰向前

?導語
在上周剛收官的 2023 短道速滑世錦賽中,中國隊再度收獲一枚金牌,也讓人們對于冰雪運動的熱情持續燃燒。而在金牌的背后,不單是運動健兒們的奮斗,不可缺少的還有冰雪裝備產業的奮進身影。剛結束的兩會期間,不僅有冬奧冠軍作為代表出席發言,更有多位全國各地的代表頻頻為冰雪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如今正處于冬奧一周年的后冬奧時代,我國的冰雪裝備發展的到底如何了?
01.中國代工廠,冰雪裝備的平替
2023 年的冬天迎來北京冬奧后的首輪冰雪季,而全國各地的滑雪場和冰場則迎來了大好春天。冰雪運動的持續火熱,自然讓冰雪裝備的熱度也水漲船高。然而,在冰雪裝備市場銷售額大幅增長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直面現實:目前國內冰雪個人裝備、場地設備的市場被國外品牌占據主導。與逾百年冰雪產業發展史的歐洲相比,我國的冰雪裝備產業起步較晚,國外品牌在全球的高端市場也早已實現了壟斷。

圖源:小紅書搜索
冰雪裝備制造業作為冰雪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連接著冰雪運動的各方參與者,意義可以說是十分重大。而這些有著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生產經驗的國外品牌,自然成為了普通消費者甚至是各類冰雪娛樂場所購買裝備的優先選項。像在諸如小紅書等各類社交平臺上,對于滑雪裝備的推薦大多還是以國外知名品牌為主。
但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并不是沒有冰雪裝備的生產能力,相反,中國的供應鏈支撐起了全球龐大的冰雪裝備產業。

圖源網絡
號稱“中國手套名城”的山東嘉祥,以及具有完備滑雪鏡產業帶的廣東、福建等地所生產出的各類產品,銷往全球各地,成為全球冰雪裝備市場背后的強大制造力量。

不僅如此,全球中高端滑雪服、滑雪頭盔和單板雪靴的產地也基本上都位于中國。以及有著幾十年運動鞋生產經驗的吉林遼源企業,也在幾年前開始給意大利蒙特貝盧納鎮的企業代加工滑雪靴內膽。要知道,蒙特貝盧納鎮是世界著名的冰雪運動鞋類產品制造基地,全球約75%的滑雪靴、65%的冰刀鞋產自此鎮。

圖源:Burton官網
以單板滑雪品牌 Burton 為例,其全球單板市場占有率達到 70%,并且在中國單板市場占有份額也高達 30%~40%。這樣世界頂級的品牌曾表示,早在 2018 年公司的大部分滑雪板都是在中國制造。PHMAX 雪鏡背后的生產工廠也為美國某運動品牌進行加工。再加上已經有百年歷史的法國滑雪品牌 ROSSIGNOL、擁有業界頂級技術的 Oakley 雪鏡,背后同樣都有著中國制造的影子。
因此實際上,很多國際大品牌的冰雪裝備都是中國制造。盡管國內企業生產的裝備從原材料到工藝再到質量,都與國外品牌別無二致,但國外品牌仍舊在大眾內心根深蒂固。國外品牌行業深耕多年,更了解消費者的運動需求在哪里,并擅長依靠其強大的自研能力在產品細節和體驗上做出革新。所以在高端和中高端市場,我們和國外的冰雪品牌產品依然存在差距。
02. 中國冰雪制造向國產化邁進的突圍之路
盡管全球的冰雪裝備產業大多依托中國的供應鏈,我們的生產制造能力已毋庸置疑,但我國冰雪運動的熱潮畢竟剛剛興起,投入到冰雪裝備研發的經驗相對不足,真正卡脖子的還是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因而發展很大程度上受此限制。自主研發也就意味著高成本,對于彼時冰雪運動滲透率僅有 1% 的中國來說,投入太多研究不如直接進口來的劃算。

你能想象嗎?中國體育代表團在 1980 年首次參加冬季奧運會時,運動員只穿著不防風不防水,只有保暖作用的“東北老秋褲”,甚至簡陋到讓外國運動員一度以為,這條來自神秘東方的滑雪褲具有什么鮮為人知的特殊功能。
冰雪運動競技的背后是科技實力與制造力的較量。而運動員在賽場上爭分奪秒的步伐,一如中國制造業從未停下的前進腳步。在幾十年后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們重新讓世界看到了一個被高科技和中國制造“全副武裝”的中國隊。因此,北京冬奧無論是從政策上還是市場上都作為契機,伴隨著中國快速增長的冰雪產業,重整冰雪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想要在國際品牌競爭激烈的冰雪裝備市場上突出重圍,自主創新無疑是中國冰雪裝備的王牌。承接冬奧會的契機以及冰雪產業熱度的上升,國內冰雪裝備產業應聲而動。
冰雪上的中國制造,是裝備也是鎧甲
我國在近現代冰刀鞋的研發上一直落后于西方,技術含量不高,在頂級冰刀鞋領域始終沒有中國冰刀鞋的身影。
但其實我國冰刀鞋技術在 20 世紀 50 年代曾經有過一段輝煌。在一次冰刀對比試驗中,國產黑龍冰刀因為將挪威生產的冰刀砍出了豁口,從而一戰成名,以至于當時的瑞典、加拿大、美國等全世界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都陸續有了黑龍冰刀的足跡。

黑龍冰刀
但之后由于制造成本和技術等原因,國內高端冰刀的鋼材基本都是依賴國外進口。冬奧前夕,老牌冰雪國貨黑龍冰刀再次領命出征,向關鍵性“卡脖子”技術難題發起進攻,終于首次研制出鈦合金 T 型速度滑冰高端冰刀,通過冰刀結構的創新設計及關鍵材料的國產化,實現高端冰刀的全面自主制造。這款冰刀的橫空出世不僅打破了國外在技術和市場上的壟斷,還填補了我國冰刀自主品牌在國際高端市場上的空白,改變了依賴國外冰刀的局面。

傳統毛皮滑雪板
同時,我國“冰強雪弱”的局面也逐漸被打破。從一萬年前滑雪的起源地——新疆阿勒泰描繪獵人腳踏滑雪板、手持單桿的古巖畫中,即可窺見中國人對于冰雪的征服。來自萬年前的傳統毛皮滑雪板到如今的高科技滑雪板,是中國制造從美好愿望向實現愿望的轉變。
黑龍江省研制出我國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且運用了航空設計理念的小回轉競技滑雪板,填補了我國在高端滑雪板設計、制造上的空白。我國在之前較弱的雪上運動也慢慢形成了優勢。隨著雪上競技越來越激烈,能夠自主生產出符合運動競技的專業自由式滑雪板已是迫在眉睫,黑龍江省的企業再度投入研發,設計采用航天級復合材料和多項先進航空設計技術的滑雪板,力爭下屆冬奧會讓運動員能用上我國自主研發的自由式滑雪板。
隨之“破冰”的,還有安踏自主設計的世界最輕、最透氣,且強度是鋼絲15倍的短道速滑服;以及首創采用智能模擬仿真技術設計,并創造了項目史上最佳戰績的鋼架雪車鞋。東北襪業與國家體育總局合作開發的自發熱滑雪襪等等。一件件冰雪裝備的研發,無一不是涉及多個領域的學科及技術,中國制造與時間賽跑,在短短幾年內,從對冰雪領域不熟悉,到展現了最先進的成果。
冰雪上零的突破,是創新也是超越
如果說以冰刀、雪板、滑雪服為主,這類更貼近普通滑雪愛好者的冰雪運動個人裝備已經穩步向前發展。那么雪蠟車、壓雪機、造雪制冰設備為主的冰雪場地裝備則是實現了零的突破。

中國自主研發的壓雪機(圖源:央視網)
“所過之處,如履平地”的國內首臺高端大馬力 SG400 壓雪車在崇禮多家雪場投運,填補了我國壓雪車領域的空白,也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能自主生產大功率高端壓雪車的國家;“國內首創、世界領先、完全國產”的第一輛國產雪蠟車已輾轉全國多省份,為多項賽事提供保障;以及實現了冰刀磨削精度從毫米級到微米級跨越的冰刀研磨機床。
小到雪板、冰刀鞋,大到雪蠟車、壓雪車,每種裝備的創新背后,都凝結著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的重大突破,這也是我國冰雪裝備向中高端艱苦邁進的必經之路。冰雪裝備產業的大步邁進始于冬奧,而不止于冬奧。北京冬奧也僅僅是完成產業目標的沿途一站。如今冰雪運動場上的這些國產裝備,為運動員和消費者保駕護航的同時,也展現著中國冰雪裝備產業的飛速發展。
03.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冰雪的裝備成長之痛
一場冬奧盛會如同一針“強心劑”,有力助推了國內冰雪產業的發展。不僅打破了“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的慣例,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帶火了中國冰雪裝備。但同時,冰雪裝備的國產化之路也面臨著許多成長之痛。一是行業標準,二是品牌影響力。

盡管國內的冰雪裝備制造之前為國外品牌加工而有著幾十年的生產經驗,但生產時執行的大多是歐洲的標準。以鞋為例,中國人不同于歐洲人的腳型,當穿歐洲標準的滑雪靴時則會明顯出現不適。不只是鞋,歐洲滑雪服的質量標準是適應零下10℃低溫,日本是零下8℃,國外標準明顯并不適用于我國北方冬季低于零下20℃的溫度。同樣還有歐洲品牌制造的雪鏡與頭盔也不太能契合亞洲人相對歐洲人來說較為扁平的面部。冰雪運動裝備涉及人身安全,若不合適則會有一定的隱患。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也說明市場上對于適合國人身體構造的冰雪裝備還有相當大的空白存在。未來國產裝備品牌的針對性優勢也得以能夠凸顯。
只有建立我們自己的行業標準,才能讓冰雪裝備國產化的道路有據可依,技術和標準同等重要。在當前的國內裝備市場,加快推動建立健全中國冰雪裝備技術行業標準已是當務之急。

而即將于 3 月底在張家口召開冰的雪裝備行業標準化工作組成立大會將會給出一個標準答案。未來冰雪裝備的消費市場發育成熟,又有行業標準和政策護航,行業大步向前邁進的時機已然到來。相信在將來會有更多的冰雪運動愛好者能夠穿上滿意的國產品牌。
然而,在技術與標準提升的同時,國產冰雪裝備還缺少的是品牌形象。多年來對冰雪裝備的生產經驗,讓中國的冰雪產業供應鏈擁有著絕對的優勢,但國產品牌的發展卻略顯艱難,陷入產品力大于品牌力的局面。長久占領市場的國外品牌已經深入大眾消費認知,處于起步階段的國產品牌卻尚未形成可觀的影響力,因此急切需要提高自身產品的知名度,增強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度。
雖然冰雪裝備國產化的道路才剛剛開始,但國產品牌勢力已然慢慢抬頭。國產裝備作為冰雪產業的最基礎的環節,一步步從面料技術、原創設計踏實做起。國產品牌的崛起,也讓消費者不用再承擔高昂的品牌溢價。國產的冰雪裝備不涉及關稅問題,且國內加工成本更低,價格上明顯更具有優勢。以滑雪為例,置辦一套基本的運動裝備需要大概 1.5 萬元,同檔次的國產品牌可以節省 5 千元左右。那片被國外品牌壟斷的冰雪裝備市場,也終將被低價高質的中國制造打破。
“2023中國冰雪旅游發展論壇”上公布的“冰雪國潮:2023年十大冰雪裝備品牌”,GOSKI ORIGINALS、Nobaday、安踏等品牌赫然在列。

這之中不僅有代工廠轉型、老牌國貨以及原創新品牌,還有國內的運動大牌們通過收購、合作之類的方式積極布局冰雪裝備市場。在冰雪熱情的持續高漲下,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運動和戶外裝備品牌加入并進行研發創新,國產冰雪裝備產業可謂前景可期。
結語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秀,我國冰雪裝備制造行業的成長,體現了中國冰雪裝備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也展現了“大國重器”在冰雪裝備制造領域的自信和優勢。
回顧中國冰雪裝備的發展,從依賴進口到躋身世界領先水平的自主科技研發,冰雪運動背后是國家科技實力與制造能力的比拼。冰雪裝備產業的騰飛,也是中國制造的又一次成功突圍。越來越多的人走上冰雪,冰雪運動裝備也許不再是“小眾消費”,冰雪運動也不再只是“四年一次難得的比賽”。冬天雖已過去,但中國冰雪運動的春天才剛剛到來。
參考文獻:
1. 賈程秀男.“破冰”向前 前景無限——訪齊齊哈爾黑龍國際冰雪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宇光[J].奮斗,2022(17):49-51.DOI:10.16634/j.cnki.cn23-1001/d.2022.17.009.
2. 中國代工廠,壟斷全球超過90%的雪具,為什么培育不出一個知名品牌?來源:米飯商學院 作者:Gawaine
3. 冰雪裝備企業亟待破解“成長煩惱” 消費者對國產品牌認可度低 來源:工人日報
4. 冰雪裝備國潮漸起 來源:今日中國 作者:趙陽
5. 在生產滑雪裝備這件事上,“中國制造”是絕對的金牌 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盧奕貝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