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山大學一研究論文被撤回:基礎數據和倫理批件與論文不匹配
由于基礎數據和倫理審查批件與論文中的數據不匹配,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的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項目組長(PI)、病理科副主任、腫瘤分子標志物和診療實驗室主任謝丹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醫生Sui Peng署名為通訊作者的一篇研究論文被撤回。

2023年3月6日被撤回的論文。
3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癌基因》(Oncogene)在線發表撤稿聲明稱,涉事論文發表后,其部分數據遭讀者質疑。隨后,論文作者們發表更正說明。但又有新的質疑產生,作者因此被要求提供基礎數據和倫理審查批準證明文件。由于作者提供的基礎數據和相關倫理審查批準文件與論文中的數據不匹配,期刊主編對該論文的研究結果和結論不再抱有信心。所有作者均同意撤回該論文。
涉事論文的標題是《LINC01410-miR-532-NCF2-NF-kB反饋環路促進胃癌血管生成和轉移》(LINC01410-miR-532-NCF2-NF-kB feedback loop promotes gastric cance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于2018年2月27日在線發表。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謝丹和Sui Peng。
其中,謝丹的署名單位是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和腫瘤醫學協同創新中心。Sui Peng的署名單位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消化內科和肝病科。
被撤稿前,該論文曾于2021年6月28日發表更正說明,稱論文中的多張圖片被發現誤用而進行了更改,并從署名名單中移除了一名作者。作者宣稱,上述錯誤系意外誤用所致,并不會對研究結果及結論產生影響。
涉事論文指出,非編碼RNAs(包括miRNAs和lncRNAs)的失調在胃癌(GC)的致癌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其中的作用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明朗。該研究利用癌癥基因組圖譜(TCGA)數據集和生物信息學分析,并進行一系列體內和體外實驗,探索了LINC01410對miR-532-5p介導的胃癌的影響以及其中的內在機制。研究發現,LINC01410的過表達通過對miR-532-5p的結合與抑制促進了胃癌的血管生成和轉移,從而導致NCF2的上調和NF-κB通路的持續激活;而NFC2又通過NF-κB反過來增加LINC01410的啟動子活性和表達,從而形成一個LINC1410-miR-532-5p-NCF2-NF-κB的反饋環路。該研究認為,這將成為GC治療中的一個潛在治療目標。
但在發表5年后,上述論文被撤回。

由于作者提供的基礎數據和相關倫理審查批準文件與論文中的數據不匹配,期刊主編對該論文的研究結果和結論不再抱有信心。所有作者均同意撤回該論文。
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官網顯示,上述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謝丹,從事分子腫瘤學和腫瘤病理學的研究,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組長(PI),先后主持多項國家和部省級科研課題。謝丹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年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對象”,2011年入選中華醫學會“中華腫瘤明日之星”,2012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2013年獲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4年入選科技部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領軍人才”,2016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中青年領軍人才”;現任廣東省抗癌協會-癌轉移學會副主任委員。
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位于依托單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醫療科研大樓中,是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教育部腫瘤相關基因與抗腫瘤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組建,于2005年3月通過專家論證和科技部批準建設,2008年11月通過科技部驗收。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四所腫瘤醫院之一,是國家重點學科(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藥(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腫瘤醫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是廣東省癌癥中心、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的依托單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