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務院安委會赴吉林檢查:部分企業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
近期,國務院安委會組織20個由國務院安委會成員單位有關負責人帶隊的綜合檢查組,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專項整治和督導檢查工作情況進行抽查檢查。檢查組結合各地區實際,對重點行業領域企業開展明查暗訪和隨機抽查,對企業復產復工過程中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指導幫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
2月27日至3月3日,澎湃新聞記者隨第十六檢查組赴吉林長春、延邊兩地,對消防、煤礦、危化等重點領域進行檢查。
檢查組發現,部分企業在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時仍存在不足。“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生產企業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運行。”檢查組負責人指出,“有的細節缺陷看起來影響很小,可能一萬次都沒問題,但第一萬零一次的時候可能就會出事故,所以企業一定要把安全工作做細做實。”
吉林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檢查組查出的問題照單全收,立即整改。
安全細節問題不能忽視
檢查組到達長春的當晚,就決定抽查一家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消防安全狀況。
檢查組一行來到當地規模較大的歐亞三環購物中心。檢查組發現,該購物中心整體消防安全狀況尚可,各樓層地點滅火器及相關的消防設備配備整齊,安全生產相關資料也較為完備,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在該購物中心5-1號樓梯消防通道中,有樓層的應急燈不亮,檢查組專家們只得靠手機手電筒有限的燈光上下樓梯。還有的樓層應急燈已經處于半脫落狀態,僅靠電線相連垂在半空中。“一旦真的發生火災或者一些突發情況,應急燈不亮會嚴重阻礙樓內人員逃生。”檢查組專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歐亞三環購物中心消防通道內的應急燈“搖搖欲墜”。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戴越 圖

歐亞三環購物中心消防通道疏散門門把手不見,門無法打開。
次日,購物中心向檢查組發來了整改情況說明和現場照片,照片顯示,出現故障的幾個應急燈均已維修,可以正常使用。
檢查組在長春市怡康園養老院檢查時也發現了其在細節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專家在現場看到,養老院的配電箱走線不規范,配電箱內堆積了較多灰塵。“灰塵多的話,在揚灰或者潮濕的情況下,可能造成不同電位之間的放電,這是一個隱患。”檢查組專家向澎湃新聞記者解釋。
非煤礦山企業也有“不拘小節”的情況。在琿春紫金礦業有限公司,檢查組發現,這一露天金銅礦在邊坡治理等重點方面所做工作較為完備,但細節之處也有不足。專家發現,部分礦用卡車未配備滅火器,不符合《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另外,采場內部分主要運輸道路的急彎、陡坡、危險地段未設置警示標志,存在一定隱患。
“一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企業往往都很重視,而很多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一些細節問題,極易被忽略的小隱患引起的,小問題也可能導致大事故。”檢查組負責人表示。

檢查組在琿春紫金礦業檢查企業情況
煤礦安全治理不能“瘸腿偏科”
長春市內的龍家堡煤礦是此次檢查的重點單位之一。2019年6月,該礦曾發生一起沖擊地壓事故,造成9人死亡、12人受傷。
應急管理部官方網站資料顯示,沖擊地壓是指煤礦井巷或工作面周圍煤(巖)體由于彈性變形能的瞬時釋放而產生的突然、劇烈破壞的動力現象,常伴有煤(巖)體瞬間位移拋出、巨響及氣浪等。沖擊地壓的發生具有突發性、瞬時震動性、巨大破壞性特征,事先難以確定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
由于開采深度深等多個因素影響,龍家堡煤礦一直受沖擊地壓易發威脅。也正因如此,企業多年來不斷投入力量加強沖擊地壓防治工作。
檢查組專家對龍家堡煤礦在沖擊地壓防治方面的重視和付出給予了認可,但專家提醒,煤礦安全治理不能“瘸腿偏科”。專家指出,龍家堡煤礦除了易發沖擊地壓外,經鑒定還屬于高瓦斯礦井,瓦斯災害治理工作也不能放松。

檢查組專家(右2)在龍家堡煤礦檢查
檢查過程中,專家下井來到了龍家堡煤礦615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你們這個工作面測不測瓦斯,檢測記錄在哪?”面對專家的提問,煤礦工作人員表示進行了瓦斯檢測,但檢測記錄一直到檢查組離開也未能提供。
檢查組專家認為,龍家堡煤礦615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瓦斯檢測記錄不規范。“他們也許是做了,但記錄拿不出來是不對的。”專家介紹,作為高瓦斯礦井,按照相關規定,瓦斯測定記錄工作是有流程要求的,測定的結果是煤礦進行瓦斯治理的重要依據。
此外,在615工作面,檢查組專家未見“防沖擊地壓施工設計牌板”,專家告訴記者,煤礦應把施工方案以牌板的形式放在工作面區域的顯眼位置,讓作業人員能夠清晰地看到方案,以防出現誤施工和施工不準確等情況。
延邊琿春八連城煤礦同樣是一座高瓦斯礦井,檢查組專家發現,該礦對于瓦斯防治比較重視,瓦斯預警設定合理,井下機械化程度也較高,但同時仍存在細節方面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專家發現,該礦南11905采煤工作面36號抽放鉆場7號鉆孔內有積水,影響抽采效果,與《礦井瓦斯抽采達標暫行規定》第十七條要求不符。專家告訴記者,《礦井瓦斯抽采達標暫行規定》第十七條規定,瓦斯抽采管網中應當安裝足夠數量的放水器,確保及時排除管路中的積水,必要時應設置除渣裝置。

檢查組專家(左二)查閱危化企業安全生產資料
甲類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到位
在此次檢查中,有危化企業也存在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情況。
3月1日,檢查組來到長春巨洋氣體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巨洋公司”)。這家企業主要生產產品為溶解乙炔。公司共有4級重大危險源2處,分別為:乙炔生產單元和乙炔儲存單元。
乙炔屬于甲類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一旦生產環節出現問題,極易造成事故發生。檢查組專家了解到,根據企業的生產安排,每四年才進行一次生產。“像這種長期停產再復工的,準備工作不到位、不細致,很容易出現問題。”檢查組專家指出。
專家發現,巨洋公司乙炔氣柜頂部自動放空管線采用軟管連接,而設計圖紙顯示應為碳鋼材質。“軟管的強度遠遠不如碳鋼,強度可能存在問題,應該按設計執行。”專家告訴記者,企業不能隨意變更設計圖紙,涉及的重要變更,都需要進行設計核實,并且及時更新設計圖紙。此外專家還發現,巨洋公司乙炔氣柜頂部手動放空管線未引至室外排放,一旦緊急情況進行手動泄放時,在室內極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果不堪設想。
巨洋公司氮氣瓶充裝間氧氣檢測儀配備情況也與設計圖紙不符,設計圖紙中充裝間內未設置氧氣檢測儀。據巨洋公司人員介紹,此前曾有檢查組指出其氮氣瓶充裝間缺少氧氣檢測儀的問題,所以企業加裝了兩臺。
“在氮氣瓶充裝車間設氧氣檢測儀,主要是為檢測氧氣濃度,怕氧氣濃度太低,造成作業人員窒息。”檢查組專家告訴記者,“但裝多少臺檢測儀不能靠企業自己決定,需要通過設計確定。”按照《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企業在工藝、設備、儀表、電氣、公用工程、備件、材料、化學品、生產組織方式和人員等方面發生的所有變化,都要納入變更管理。
另外,按照《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標準》(2018年版)要求,公用工程管道與可燃液體的管道或設備連接時,間歇使用的公用工程管道上應設止回閥,并在其根部設切斷閥,但巨洋公司的乙炔低壓干燥器進口連接的氮氣置換管線無止逆閥,在異常情況下可能造成乙炔氣體串入公共管廊的風險。
與此同時,乙炔氣柜進口閥取樣口未設置密閉取樣循環系統,“在取樣過程中就有乙炔泄漏的風險”,專家向記者介紹,按照《石油化工金屬管道布置設計規范》的要求,極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介質、甲類可燃氣體、液化烴應采取密閉循環取樣系統,規范的要求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泄漏的風險。
綜合檢查組已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相關企業和當地監管部門,要求限期完成整改,舉一反三,開展安全隱患排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