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內首家!山西證券新增借款達信披標準,近三年行業“加杠桿”速度已趨緩

又見券商借款“加杠桿”。
3月7日晚間,山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西證券”,002500.SZ)公告表示,截至2023年2月28日,該公司累計新增借款59.20億元,占上年末凈資產比例為33.12%。
按照《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在當年累計新增借款超過上年末凈資產的20%時,發行人應及時將該重大事項進行公告。
山西證券表示,上述新增借款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屬于公司正常經營活動范圍。該公司財務狀況穩健,目前所有債務均按時還本付息,上述新增借款事項不會對公司經營情況和償債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前兩月新增借款超過上年末凈資產20%
具體而言,山西證券2022年末未經審計凈資產為178.77億元,借款余額為387.78億元。截至2023年2月28日,該公司借款余額為446.98億元,累計新增借款59.20億元,累計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凈資產比例為33.12%。
分類來看,山西證券59.20億元新增貸款包括銀行貸款-0.89億元;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金融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0.38億元,以及其他借款59.71億元。
銀行貸款方面,截至2023年2月28日,山西證券銀行貸款余額為9.36億元,較2022年末減少0.89億元,變動數額占上年末凈資產比例為-0.50%,主要為短期借款影響。
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金融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方面,截至2023年2月28日,山西證券應付債券余額為158.04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0.38億元,變動數額占上年末凈資產比例為0.21%,主要是計提債券利息所致。
新增借款主要來自其他借款:截至2023年2月28日,山西證券其他借款余額為279.59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59.71億元,變動數額占上年末凈資產比例為33.40%,主要為正回購業務規模增加所致。
去年多家券商新增借款主要來自其他借款
不僅是今年首家新增借款達信披標準的上市券商,山西證券也是去年第一家新增借款達信披標準的上市券商。
但相較去年新增借款達到信披標準的時間,今年山西證券有所延后:截至去年一月底,山西證券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凈資產比例已達34.66%。這意味著,今年山西證券新增借款的節奏有所放緩。
從去年全年來看,山西證券的新增借款先降后升:截至2022年1月底、5月底、8月底,山西證券的當年累計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凈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4.66%、33.83%、74.47%,也是年內唯一一家當年累計新增借款超過上年末凈資產60%的上市券商。
另外在2022年,長江證券(000783.SZ)、西部證券(002673.SZ)、國都證券(870488.NQ)、廣發證券(000776.SZ、01776.HK)、財通證券(601108.SH)等券商的新增借款均觸發了信披標準。

2022年券商累計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凈資產比例
其中,廣發證券在2022年7月底、8月底、11月底的當年累計新增借款均超過上年末凈資產的40%;西部證券在2022年5月底、8月底、12月底的當年累計新增借款均超過上年末凈資產的40%;國都證券在2022年上半年末的當年累計新增借款也超過上年末凈資產的50%。
從新增借款的來源看,除西部證券的新增借款主要來自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金融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外,廣發證券、財通證券、山西證券、國都證券、長江證券的新增借款均主要來自其他借款。
具體到其他借款中,廣發證券主要系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增加,財通證券主要為回購規模增加,長江證券主要為同業拆借規模增加。
券商“加杠桿”速度整體趨緩
值得注意的是,從年內新增借款達到信披標準的券商數量看,2020年至2022年間券商“加杠桿”的速度趨緩。
據澎湃新聞此前梳理,2022年有6家券商的新增借款均觸發了信披標準;2021年至少有19家券商披露了新增借款情況(新增借款超過上年末凈資產的比例觸發信披標準)。其中,山西證券、西部證券的當年累計新增借款均曾超過上年末凈資產60%。
另據財信證券統計,2020年有逾30家券商公告稱年內累計新增借款規模超信披紅線,最高的中金公司年內累計新增借款833億元,占2019年末凈資產比172%。

招商證券此前研報指出,盈利能力下降導致行業整體被動收縮杠桿,過去三年上市券商持續加杠桿趨勢不再,2022年三季度行業平均經營杠桿倍數3.82倍,同比下降0.09倍,較上年末下降0.1倍。
國聯證券研報也指出,2022年三季度末,受整體業務下降趨勢影響,上市券商加杠桿趨勢亦有所減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