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江江豚數量歷史性止跌回升,但極度瀕危狀況仍未改變


長江宜昌段葛洲壩下游,江豚在江水中追逐嬉戲。劉曙松/攝
2月28日,農業農村部公布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科考結果:目前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約為1249頭,其中長江干流約595頭、鄱陽湖約492頭、洞庭湖約162頭。3月1日,作為長江江豚科考技術支持團隊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水生所)科研團隊向《中國科學報》介紹,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長江江豚種群數量首次實現止跌回升。
長江水好“豚”先知
長江江豚數量變化為什么這么重要?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理事長王丁介紹,長江江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特有淡水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對水環境要求較高;長江江豚處在整個長江水生動物食物鏈的頂端,江豚的生存狀況是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顯示器”。可以說,長江的水環境怎么樣,江豚的數量說了算。
近40年,長江江豚數量一度急劇下降。20世紀90年代初,長江還有約3600頭江豚,2006年就銳減至約1800頭,到了2012年,僅剩下約1045頭。三次長江科考統計的數據結果都是大幅下降,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擔憂。包括王丁在內的很多科學家都擔心江豚會步白鱀豚的后塵。
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201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把長江白鱀豚列為“極危”狀態;2022年7月21日,又宣布長江白鱘徹底滅絕。長江白鱀豚被稱為“長江女神”,江豚被稱為“微笑天使”,同樣都生活在長江流域,也都是中國特有物種。“只差一點,江豚就步了白鱀豚的后塵。好在,它趕上了好時代。”王丁介紹說。
“長江大保護”的魔力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總書記的論斷一下講到了我們的心坎里。”王丁介紹,2016年起,長江沿線十多個省市協同治理污染、修復生態,“長江大保護”帶來了看得見的改變。
“2022年是我第三次參加長江江豚科考,相較于前兩次科考,這次我們看到了很多令人欣喜的變化。”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梅志剛介紹,參加2022年長江科考,他有三個直觀感受,一是長江的水變清了,岸變綠了,一度滿目瘡痍的岸線如今變得生機勃勃;二是長江江豚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在以往的科考中,武漢以上江段百公里是江豚分布的空白區,但2022年科考第一天,科學家就在武漢江段觀察到了江豚;三是科考隊員們欣喜地發現很多“母子豚”。“9月份小江豚剛出生,和媽媽在一起,母子豚特別明顯,看到母子豚,大家就看到了希望,相信未來江豚會越來越多。”梅志剛說。
從過度開發長江到“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在深刻改變著長江的生態面貌,也在悄然改變著長江江豚的生存環境——2022年長江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數量實現歷史性止跌回升。
如何留住“微笑天使”
“1249,這個數字令人鼓舞,這證明江豚的生存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依然較少,極度瀕危現狀仍未改變,我們還面臨著很多挑戰。”王丁坦言。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郝玉江介紹,當前,江豚棲息地主要面臨清水沖刷、河漫灘無序開發、航運發展和航道整治等威脅。他呼吁,繼續堅持長江大保護,同時強化現有遷地保護區基礎設施、提升管理水平,嘗試將遷地保護區內江豚放歸長江,促進自然種群快速恢復。
梅志剛等研究人員呼吁進一步加強公眾參與。他表示,近年來,沿江各省市不僅紛紛出臺長江大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采取積極保護措施,而且很多地方都成立了江豚保護協會。在2022年長江江豚科考中,考察隊員明顯感受到各地民間力量對科考的支持,很多保護組織自發配合、呼應科考隊做了很多工作。未來,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更多人參與江豚保護,這將對留住“微笑天使”產生關鍵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沿江各省市協同治理和保護長江的機制逐步形成。保護江豚、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江生態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在科學研究上,保護江豚從“冷門”逐步變成“熱門”。王丁高興地告訴《中國科學報》:“現在從事這項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專業的江豚研究人員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邊緣和‘瀕危’了。”
記者手記
江豚歸來,僅僅是開始
春風又綠江南岸,山清水秀豚歸來。江豚數量歷史性止跌回升,折射的是長江大保護帶來的生態提升,是發展觀認識上的深刻變革。
只注重發展,不注重環境,一度導致“長江生病”,白鱀豚功能性滅絕,長江生物多樣性遭受的嚴峻挑戰擺在面前,教訓歷歷在目。從沿江化工廠搬遷的“壯士斷腕”,到“非法碼頭拆除”的雷霆亮劍;從沿江岸線修復的繡花功夫,到“十年禁漁”的深謀遠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一錘定音帶來的是思想認識之變、發展理念之變、生態品質之變,意義重大而深遠。
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出現“不遺余力抓保護值不值”“要生態更要吃飯”“保護生態可以,但不能搞過了”之類的聲音。必須明確的是,長江大保護才剛剛開始,方興未艾,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生態破壞易、修復難,絕非一朝一夕可成,必須久久為功、常抓不懈。
“江豚數量歷史性止跌回升”的喜人成果,是對長江大保護科學性的有力證明;“極度瀕危現狀仍未改變”的嚴峻現實,是繼續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的深刻提醒。“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是國之長策,繼續保持“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的戰略定力,不被雜音干擾,莫把開頭當過頭,一條道走下去,就一定能實現人與長江和諧共生,讓“微笑天使”生生不息。(原標題《“微笑天使”數量歷史性止跌回升,專家表示:長江江豚極度瀕危狀況仍未改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