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家醫保局明確今年集采重點:繼續擴大覆蓋面,省級與國家集采互補

3月1日,據國家醫保局,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醫藥集中采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從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提高集采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藥品價格綜合治理、著力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和管理等六個方面,共計十六條內容,進一步完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
通知要求,到2023年底,每個省份的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累計達到450種,其中省級集采藥品應達到130種,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均應有所覆蓋。對于網友曾反映的有些惠民“集采藥”難買,通知明確指出著力提高報量準確性,強化落實優先使用中選產品,加強中選產品供應保障。在加強藥品價格綜合治理方面,通知強調嚴防“改頭換面”漲價,對重點品種溯源“首漲省份”。
省級集采從“填空”和“補缺”兩個維度擴大集采覆蓋范圍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國家組織集采7批29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50%,3批4類耗材平均降價超80%;疊加地方聯盟集采,累計降低藥耗費用超4000億元。2022年第七批藥品集采平均降價48%,脊柱類耗材集采產品平均降價84%,胰島素集采中選結果落地,惠及超1000萬患者。
今年2月17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關于開展第八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相關藥品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指出自2023年2月20日起,聯合采購辦公室開展第八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相關藥品信息填報工作。
通知在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方面指出,一是持續擴大藥品集采覆蓋面,二是扎實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
在持續擴大藥品集采覆蓋面方面,通知提及開展第八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并落地實施,適時推進新批次藥品集采。規范國家組織集采藥品協議期滿接續工作,指導上海、江蘇、河南、廣東牽頭開展聯盟接續采購,鼓勵同一品種由多家企業中選,促進價差公允合理,并統一采購周期;上一輪集采中選價格偏高的品種要持續擠壓價格水分,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后上一輪集采中選價格偏低的品種,經充分競爭后形成新的中選價格。
對于各省的重點工作,通知作出指導。其中,湖北牽頭擴大中成藥省際聯盟采購品種和區域范圍,江西牽頭開展干擾素省際聯盟采購,廣東牽頭開展易短缺和急搶救藥省際聯盟采購。省級藥品集采重點針對未納入國家集采的品種和未過評品種,從“填空”和“補缺”兩個維度擴大集采覆蓋范圍,積極探索尚未納入國家和省級集采的“空白”品種集采,鼓勵對已有省份集采、價格競爭充分的品種開展帶量價格聯動。
通知要求,到2023年底,每個省份的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累計達到450種,其中省級集采藥品應達到130種,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均應有所覆蓋。
在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方面,通知指出,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則開展新批次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采。
著力提高報量準確性,強化落實優先使用中選產品
對于集采工作中出現的“用而不報”、刻意少報或接續采購報量明顯低于上一輪集采的,通知也做出要求,在報量階段即要求整改或作出說明,集采結余留用資金嚴格與報量掛鉤,在執行到位的前提下,做到多報量多留用、少報量少留用、不報量不留用。
通知指出,各省份要加強對醫療機構采購情況監測分析,通過通報、約談提醒等手段抓好督促整改,要將監測、通報和約談提醒具體到醫療機構,并通過醫療機構傳導至醫務人員。國家醫保局將定期通報各省份中選產品采購情況,對執行情況好、監管力度大的先進典型予以表揚,對執行不力的加強督導。優化完善結余留用政策,實施DRG/DIP付費的統籌地區,對藥品耗材集采降低的費用,在確保患者享受實惠的前提下,體現醫院和醫保共享,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值得關注的是,曾有聲音反映有些惠民“集采藥”,在醫院或藥店卻難覓蹤影。
在加強中選產品供應保障方面,通知指出,建立醫療機構、生產配送企業、醫藥集中采購機構間集采品種供應保障的有效反饋機制,提升應對供應配送問題的靈敏度,及時采取加大供應調配、替補供應等措施,對不能按要求供應的企業,依情節給予相應等級信用評價。發揮好帶量采購對于穩預期的作用,探索提升短缺和易短缺等藥品保供穩價水平。
嚴防“改頭換面”漲價,對重點品種溯源“首漲省份”
在加強藥品價格綜合治理方面,通知除要求探索完善新批準藥品首發價格形成機制、豐富用好醫藥價格治理制度工具外,還要求加強掛網藥品的價格管理。
具體來看,通知要求做好新版目錄談判藥品和競價藥品的掛網工作,并加強日常監測和動態管理規范藥品掛網撤網工作,撤網信息在集采平臺系統內部發布,撤網藥品的原價格信息保留3年并供國家和各省查詢。
通知強調,各省份要堅持守土有責,嚴防變更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或改換規格包裝等“改頭換面”漲價行為。國家醫保局將對重點品種溯源“首漲省份”,并指導有關省份完善制度,推進全國掛網價格信息共享,推動掛網藥品價格省間查詢,各省要對價格異常上漲、價格總體偏高或明顯高于全國低價的情形,及時開展函詢約談提醒,糾治不當價格。
持續開展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
種植牙對于很多口腔患者來說,是理想的選擇之一,但是動輒上萬元一顆的高昂費用,一度讓不少人望而卻步。據央視新聞2月27日報道,口腔種植的費用大致分為種植體、牙冠和醫療服務三部分。經過今年1月份的集中帶量采購,種植體中選產品的平均價格已經降到900多元,預計在上半年落地。近日,河南、湖南、河北等多地又都調低了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告別“萬元時代”,種牙價格能夠讓越來越多人承受。
在通知中,國家醫保局指出將持續開展種植牙價格專項治理。
在落實口腔種植綜合治理措施方面,國家醫保局表示,四川醫保局率先開展牙冠競價掛網,其他省份及時跟進聯動四川的牙冠掛網價。各省于2月底前出臺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治理政策文件,于4月中旬前全面落實全流程調控目標。
在加強口腔種植價格監管方面,國家醫保局要求各地匯總梳理本區域內參與口腔種植專項治理的醫療機構名單、執行價格、聯系方式等信息,4月底前在省、市醫保部門官網長期公布。適時啟動專項治理“回頭看”,重點對區域內價格排名靠前、群眾投訴舉報較多的醫療機構開展檢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