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其實,最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音樂就是……
就像大多數現代的“知識工作者”一樣,我整日在開放式辦公室里工作。這也就意味著,我每天都被電話鈴聲和同事采訪時的問詢語調所包圍,還有似乎沒完沒了的翻修帶來的敲擊、鉆孔聲——畢竟,我們是在一座老舊的、臭名昭著的建筑物里辦公。
盡管如此,我還得從備受干擾的腦子里榨出一些內容。所以我也投身潮流,幾乎整天都戴著耳機,天天如此。既然戴著耳機,那還有什么比聽音樂更好的呢?目前為止,我已經聽過了聲破天(Spotify)上所有和“專注”有關的播放列表——這里的大多數音樂聽起來都像是為很舊的天文館準備的——然后又回到了一類音樂,用我的話說就是“柔和的合成器流行樂,歌詞沒什么意義”。忘掉邁克爾·杰克遜,想想Miike Snow(瑞典獨立音樂組合)吧。

圖 | pixabay
但最近我開始想,我是不是只不過在用另一種令人分心的噪音替代了原來的噪音?更糟糕的是,持續不斷的音軌有可能在損害我的寫作。在我把想法敲出來之前,歌詞常常不知怎么跑到我的腦子里,把它攪得一團糟。我試圖把它屏蔽在外,但到頭來,我就是,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為了找到答案,我回到了我的安全地帶——谷歌學術。
音樂提高效率?
僅限工作枯燥時
對于每一個相信背景音樂就像興奮劑,能促進寫作的人(比如我)來說,谷歌學術上可沒什么好消息。實際上,對大多數辦公室職員而言,最好的音樂就是不聽音樂。

對大多數辦公室職員而言,最好的音樂就是不聽音樂 | pixabay
一項題為《音樂:提高效率的好幫手》的早期研究發現,音樂真有如此妙用。但在那個實驗中,被試做的是機械的工廠作業,即檢查傳送帶上的金屬構件。研究人員發現被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那是因為音樂讓干活不那么無聊,并且讓工人保持機敏。
這也有助于解釋為什么后來的一些研究發現。神經科學家、《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ian On Music)一書的作者丹尼爾·列維廷(Daniel Levitin)說:“腦外科醫生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給頭骨鉆孔,這個場景有點像開長途車。如果沒出什么狀況,那么任務本身就有些無聊,而且是重復性的,所以你需要什么東西來讓你保持心理興奮。”

當然,外科醫生總會對大腦本身動手的,那時候你就會希望他們按下暫停鍵了 | pixabay
你越喜歡那首歌
就越沒法干活
在更需要復雜認知能力的測試中,如果將音樂和安靜環境進行對比,人們在安靜的環境下會做得更好。在八十年代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被試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歡快或柔和的音樂,然后一邊聽音樂一邊倒著數數。那些聽著自己最喜愛的、歡快的音樂的被試表現最差,而不聽音樂的被試表現最好。
音樂越是吸引人,它就越影響你集中注意力。列維廷表示,有歌詞的音樂對需要語言能力的任務來說簡直是致命的。還有研究發現,變化豐富的音樂會損害表現,哪怕聽的人很喜歡它也不能幸免。一篇剛剛出爐的會議論文顯示,和白噪聲相比,音樂和說話聲更容易讓被試感到心煩,并且會降低他們的記憶和數學測試成績。

有歌詞的音樂對需要語言能力的任務來說簡直是致命的 | pixabay
一些研究發現背景噪音能夠輕微改善任務表現,有一項研究用了冥想音樂,另一項用了安靜的古典音樂。但是,沒有歌詞的音樂本來就不那么容易讓人分心,而且一些表現有提高的人可能在潛意識中采取措施,避免被音樂干擾。一項研究讓中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聽2006年Billboard排行榜上的單曲,比如丹尼爾·波特的《Bad Day》等等,發現近四分之三的人在閱讀理解中表現下降了。而且作者寫道,那些成績沒有下降的人可能“采用了認知策略,使自己在有背景刺激進行競爭的情況下也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任務上”。
列維廷表示,這種辦法對大多數人行不通,因為多數人都沒法同時關注太多的東西。歌詞會占用你寶貴的注意力,就像閃爍的燈光或者難聞的氣味一樣。

圖 | pixabay
威爾士大學研究院的心理學家尼克·佩漢姆(Nick Perham)說:“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你接收了語義信息,并且在嘗試利用這個信息。同時,你又從歌詞中接收了語義信息。如果你能理解歌詞,那么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它都會影響你在閱讀理解中的表現。”
內向、安靜的人
歌曲干擾更大
對于年齡較大或天生喜歡安靜的人來說,音樂對注意力的損害可能更加顯著。一項研究讓外向者和內向者聽一些音樂,比如INXS(澳大利亞新浪潮搖滾樂隊)的《A New Sensation》,同時記憶圖片和閱讀一篇文章。對內向者來說,音樂讓完成任務更加困難了,但對外向者來說卻沒那么艱難。(相比內向者,外向者也更傾向于在工作的時候播放背景音樂,所以他們可能只是更習慣了。)

另一項研究在42個兒童身上進行,發現白噪音能幫助患有ADHD的孩子集中注意力 | Elite Music Academy
另一項研究在42個兒童身上進行,發現白噪音能幫助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孩子集中注意力。作者用一種名為隨機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的概念來解釋這個現象,即由于ADHD患者大腦中的多巴胺低于平均水平,他們可能需要更多來自外界環境的噪聲刺激才能集中注意力。
我們為什么還是愛聽歌?
我問列維廷,既然一邊聽音樂一邊工作的效果這么差,為什么我們很多人還是這么做?答案很簡單:我們喜歡這樣,而且我們沒有意識到它干擾了工作。
正如2017年一項小研究發現的,相比辦公室噪聲或者安靜,人們更喜歡聽音樂,盡管音樂并不能幫助他們思考。

圖 | pixabay
列維廷建議,如果你就是一天也離不開音樂,那么你可以“每幾個小時休息一下,聽15分鐘的音樂”。(有證據表明在完成任務的間隙聽音樂能提高表現。)然后,回到你安靜的結界里,想點兒別的辦法來對吵吵鬧鬧的同事進行消極抵抗吧。
作者:Olga Khazan
編譯:瑪雅藍
編輯:Fangorn
封面圖來源:pixabay
一個AI
特別喜歡音樂 → 課間聽一會兒;
你的同事很吵 → 聽白噪音;
開著白噪音,但同事依然很吵 → 把他打死!
譯文版權屬于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