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都2023年了,你咋還在云辦公
遠程多人會議、協同編輯文檔、在線匯報審批……

如今,“云辦公”模式加速普及,成為傳統辦公模式的重要補充。“云辦公”模式在省去通勤成本、提升溝通效率的同時,由于存在工作和生活界限模糊、管理邊界不清等問題,也給勞動者權益保障帶來新的課題。
只是,隨著疫情陰霾的散去,云辦公似乎開始變成了過去式。
目前,市面上的云視頻產品主要有釘釘、ZOOM、Teams、騰訊會議、飛書等等,其中部分個人會議產品已開始收費,市場基本上被巨頭們瓜分了。

騰訊2022年財報則顯示,一季度騰訊會議注冊用戶數達3億,月活用戶數突破1億。2021年全年用戶參會次數超過40億次,已覆蓋國家和地區超過220個。
但整體市場整體受居家辦公需求減弱而開始萎縮。
例如老大哥Zoom已經陷入增長瓶頸。在2023財年第二季度營收為11億美元,低于預期,與市場普遍預期相差1758萬美元。Zoom視頻通訊的營收同比增長8%,增速低于上一季度的12%。與此同時,Zoom的股價也在下跌。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萎縮勢必開始的2022年末,在線辦公應用們卻突如其來的開啟了一波收費熱。

2022年12月,釘釘發布了正式收費的通知,專業版每年的會員費用為9800元;免費的基礎版的功能僅限于聊天、通訊錄、考勤打卡、日志、OA審批、簽到、創建企業/團隊等,這對于高校的網課需求來說遠遠不夠。
而在此前,騰訊會議就已針對個人和企業推出了不同的收費版本。對個人用戶,免費個人版仍能使用45分鐘的群組會議等功能。
市場萎縮回歸常態,為何還想著收費?是冬夜前的瘋狂嗎?
對此,《北京日報》記者師悅和書樂進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平臺選擇這個時間節點也是有自己考量的,就是想達成“2023年,你怎么還在云辦公”的體驗。

受疫情影響,釘釘、騰訊會議等網課、會議平臺的使用頻率大幅增加,平臺的運營壓力也隨之增大。
平臺需要考慮新開服務器,臨時增加人員調配,招募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人員,并進行相應的培訓。到了后疫情時代,這些新增加的人手和裝備可能又會變成負擔。
因為疫情帶來的這種線上會議和網課的剛需并不是長效的,平臺希望借助疫情的尾聲,催化用戶形成一種消費習慣。
隨著疫情消散,在線辦公的需求雖有回落,但仍是未來趨勢,市場比較廣闊。

如何能夠使在線辦公軟件成為企業真正的剛需,是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例如騰訊會議軟件在基本功能完善的情況下,發展速度很快,普及率也很高,但是這樣的會議軟件用戶基數大,活躍用戶量卻不高,很多用戶可能就去尋找平替。
很多線上會議拉微信群實際上也能解決。
平臺開始收費后,需要有新的內容“黏住”用戶。
在優化基礎功能的同時,要拓展更多功能,有針對性地開發市場。比如協作辦公,進行在線設計,針對不同企業的需求,給企業提供定制服務等等。
此外,辦公平臺是商業性的,可能涉及商業機密,平臺方有沒有能力保護、如何保護,都是后續需要優化解決的問題。

這樣將成為云辦公在此后維持收費的唯一活路。
想要未來用戶們繼續云辦公,只有這個華山一條路。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一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