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寧波計劃打造20個以上省級未來社區
未來社區是共同富裕的城市基本單元。寧波市未來社區創建工作推進情況怎么樣?未來社區的創建,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2月14日上午,記者走訪了海曙區段塘街道雄鎮未來社區,探訪未來社區創建帶來的現代城市與“煙火氣”的和諧共生之美。

雄鎮未來社區的文明公益站(記者 劉波/攝)
雄鎮未來社區: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手機掃一掃就能24小時出入城市書房,飽覽6000余冊藏書;閑暇時間,進入百姓健身房,出一身汗,一掃忙碌工作帶來的疲勞;通過手機小程序預約,就能免費使用現代化的舞蹈室……
在海曙區段塘街道雄鎮未來社區,上述需求都能在新打造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鄰里交往中心實現。“這個鄰里交往中心囊括了24小時城市書房、老年大學、青少年課堂、舞蹈教室、書法室、百姓健身房、直播間、嬰幼兒照護驛站等功能,在這里,社區居民可以享有一站式的公共服務。”雄鎮社區黨總支書記林轟轟介紹說。
“一、二、噠噠噠!”在二樓的舞蹈室內,舞蹈領隊何愛鳳正喊著口令向10多名隊員傳授新的舞蹈動作。她告訴記者,這支舞蹈隊成立10多年了,以往都是拎著音響在公園等空曠地帶跳舞,夏天還沒跳就一身汗,冬天又凍得瑟瑟發抖……
“現在好了,我們社區創建未來社區,讓居民用上了現代化的舞蹈教室,手機小程序預約成功就能免費使用,十分方便!”何愛鳳掏出手機給記者演示起了預約方法。

現代化的舞蹈教室,吸引了舞蹈愛好者前來排練(記者 劉波/攝)
臨近中午,舞蹈教室旁的百姓健身房也熱鬧了起來。在附近上班的章斌斌會利用午休時間,來這里鍛煉上個把小時。“社區附近的健身房比較少,這里開放后,我來體驗了一下,感覺很好,所以會利用午休時間和周末來這里鍛煉一下。”29歲的居民章斌斌告訴記者。

健身房內健身的居民(記者 劉波/攝)
通過未來社區創建,糧豐街成為了充滿“煙火氣”的商業街巷。記者注意到,街巷入口處的墻面上,“糖一包、果一包、還有三塊黃年糕”“走過三江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等一連串關于美食記憶的老底子寧波話,溫暖親切,勾起老一輩寧波人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七家一字排開的便民服務點,將原先散落在大街小巷的衣服縫補、配鑰匙等服務,在這里集中起來,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雄鎮未來社區的煙火商業街(記者 劉波/攝)
海曙區段塘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包益斌告訴記者:“雄鎮未來社區是海曙區首批完成創建的省級未來社區之一,于去年11月建成驗收。社區內老年居民占比約3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我們在未來社區的創建中,通過一系列的適老化改造,打造老年友好型未來社區,通過老年大學、健身舞蹈室、社區養老服務站、老年食堂等的設立,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全方位滿足居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記者從海曙區住建局獲悉,截至2022年底,海曙區創建完成第四批4個舊改類未來社區,分別是段塘街道雄鎮未來社區、南門街道郎官未來社區、望春街道水岸心境未來社區、五江口未來社區。
2023年底前,海曙計劃完成白云街道安豐未來社區、云豐未來社區、麗雅未來社區,段塘街道南都未來社區等第五批4個舊改類未來社區創建,以及南門街道萬安未來社區、望春街道西成社區、白云街道春悅未來社區、曙悅未來社區、集士港鎮井亭未來社區、龍觀鄉龍觀未來社區等第六批6個舊改類未來社區創建。

雄鎮未來社區鄰里交往中心一角(記者 劉波/攝)
今年計劃建成省級未來社區20個以上
記者從寧波市住建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共申報省級未來社區項目6個批次,共132個社區,其中新建類37個、舊改類95個;已建成25個未來社區,其中19個獲得了省級命名。
在未來社區創建過程中,我市堅持“兩個注重”:一是注重規劃引領,二是注重“一老一小”,突出“一老一小”服務配置。目前已有鄞州和豐社區、鎮海總浦橋社區等19個未來社區成功創建省級示范樣板,97個社區場景入選省共富單元“一老一小”場景,總數全省第一,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普查得分全省第一。
另外,我市的江北大閘社區、高新區明珠社區未來社區數字化建設成果,成功入選全省“浙里未來社區在線”應用貫通第一批十大優秀案例。
今年,我市將統籌推進多少個未來社區創建?創建中,將重點推進哪幾方面的工作?
寧波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計劃今年再建成省級未來社區20個以上,新發布省級創建名單50個以上;到2025年,未來社區創建的數量覆蓋城鎮社區總數的40%以上。”
今年,我市將落實城鎮社區建設專項規劃,出臺全域推進未來社區指導意見,建立市級未來社區產業聯盟,啟動未來社區創建三年行動,統籌推進6批次132個省級未來社區創建。同時,積極推進“一老一小”創建工作,重點保障老年人“住、吃、護”三大基本要素,織密織牢老年人“身邊、床邊、周邊”的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公共服務和場地適兒化改造,擴大“家門口”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因地制宜開展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寧波晚報·甬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