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鄧超,做導演真難!
原創 任尚坤 商業人物

作者:任尚坤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1月23日,大年初二,鄧超做了一個夢。他夢到了辛小豐。那是他在懸疑片《烈日灼心》中飾演的人物,一個因涉兇殺案在逃而極度抑制的角色。當年,鄧超和段奕宏、郭濤獲得了中國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直到現在,外界觀眾眼里,他在那部片里的表現仍是演技巔峰。
鄧超做夢的時候又有他在電影中的感覺。他稱“呼吸不上來”。他記得要去海里完成一個鏡頭的拍攝。自己覺得忐忑、混亂。
“冒險”
大年初三,由鄧超、俞白眉執導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上映。但很快,跟觀眾見面不到兩天,影片即宣布撤檔,從初五開始調整為小規模放映,延期至2月17日正式上映。
對于撤檔原因,出品方表示因宣傳發行團隊在決策、籌備、推進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誤和嚴重不足,致使影片在春節檔陷入特別被動的局面。

上映不到兩天,《中國乒乓》即宣布撤檔。圖源:視覺中國
作為知名演員轉型導演的新人,他和搭檔俞白眉一度引發“群嘲”,成為爛片的代表。鄧超了解外界的聲音。在近期關于《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與媒體的交流中,他反復提及的一句話是,“房間里有大象要裝作看不見嗎?”用鄧超的話說,電影主題不是成功,而是“失敗”,是給那些不被看好的人。
錯過了春節這樣一個合家歡燉湯的節點,人們稍微松動的神經,又再次上好發條,啟程迎接新一年的現實,鄧超講述國球乒乓陷入絕地的故事,要不得不面臨當下氛圍退卻的局面了。
在影視行業,演而優則導的人并不在少數。單從目前公開信息中,鄧超為什么做導演,又為什么選擇了競技體育這樣一個公認的偏門題材,還少個十分確切的答案。
他說自己是個喜歡冒險的人。
前有陳可辛執導的中國女排被改為《奪冠》,據陳自述,女排攝制是他拍過的難度最大的一部影片。鄧超聚焦于國乒,除了可以設想的價值敘事外,官方表述中,還暗合了主創的個人遭遇。俞白眉稱,“當年國手們打比賽時候,是在何種困難情況下完成的,看看他們是怎么走下去的,他們能走下去,我們也要堅持下去。”從飽含父子深情的《銀河補習班》到如今的中國乒乓,鄧超的故事傳遞方式未顯現太多變化,一如俞白眉的上述對外表達。
鄧超的導演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次,《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對準的是1995年的天津世乒賽,由彼時國乒領軍人蔡振華為原型的戴敏佳領命從國外回歸抉擇,串起教練、球員和社會演變進程。
國乒歷史上,那的確是一次關鍵戰役。在這之前,國家隊男團在1989至1993年每兩年舉辦一屆的世乒賽連續失利。1991年日本千葉世錦賽,男團位列第七,屬史上最差賽季。18年前國乒拿下的那枚男團冠軍獎牌,是國乒的轉折點,同時也標示了新時代的到來。
問題在于如何呈現?
對于這樣一部聽到片名,觀眾能大致想到故事脈絡和結局走向的電影,導演鄧超將它更多以主教練視角展開。對當時國乒整體面臨的人員困境,影片用到的描述是:“傷的傷,瞎的瞎,小的小,老的老”。至于包括原型劉國梁、孔令輝等國乒五虎,甚至鄧超飾演的教練戴敏佳原型蔡振華在內的個體“弧光”,仍是稀缺品。
把比分死死咬住
家國敘事和宏偉奪金目標下,影片逐漸走向了“熱血逆襲”的路。贏的背后,影片末了給了個高高飄揚的總結式答案:“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勤奮的民族”。
此前緊鑼密鼓的宣傳期,鄧超著重強調了自己和其他演員的訓練過程。為還原技術,他練習了左手打球。從他及俞白眉的講述看,“燃”“贏”“比賽”是高頻詞。
人之外,鄧超的關注重點還在“技術”。
為此,主創團隊花費了不小的力氣。這點和導演陳可辛略有不同。陳可辛擇取了不少毫無表演經驗的真人出鏡,包括由郎平女兒飾演運動員時期的青年郎平,現役運動員朱婷、惠若琪等各自出演自己。中年時期的教練郎平由鞏俐扮演。
陳可辛說,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訓練球員演戲,比訓練演員去打球更容易些”。那是肌肉記憶,也是球員的日常生活。影片中郎平有句臺詞,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比分死死咬住。
競技體育是國內電影鮮少涉及的題材。它有天然阻礙,包括由此帶來的市場困境。
無論陳可辛還是鄧超,都可預料地難以深入運動員與教練身后更具體復雜的環境。這大概也是陳可辛把重心放在極具個性的鐵榔頭,及賽事背后文戲上的原因之一。
至于行業性境況,《烈日灼心》導演曹保平做過一個比喻,“再給他們50年中國足球也不可能好,它好不了,是因為你就沒有,你的整個機制和體制就沒有說扎扎實實從孩子開始,然后再培養每一個苗子,再讓他知道足球的技術、足球的魔力是什么”。
“電影不一定是模仿秀,你學一個人學得再像,如果沒有那個氣場,你始終都是一個模仿秀。”陳可辛同樣沒能逃脫價值敘事,以及情感戲分過重等類似影片的窠臼。不過在呈現國內競技體育本身及問題上,陳可辛多少更進了一步,或出于可想見的部分因素,又顯浮光掠影了些。
短板
在做導演這件事上,近期接受《新京報》采訪時,鄧超承認自己能力不足。他說和俞白眉曾拍過一部很失敗的電影,很多天睡不著覺,經常是一張面如死灰的臉。
但他也稱要正視短板。他拿運動員舉例,“如果打得不好就練打法;球拍膠水不行,就去搞膠水;戰術不好,就練戰術”。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清楚了短板在哪。
2013年,鄧超和華誼合約到期后,與光線傳媒合作,成立“橙子映像”,自己任董事長,開始投資電影。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是2014年上映的《分手大師》,鄧超主演,女主是彼時正當紅的楊冪。配角列表也很豐富,有柳巖、古力娜扎、吳京、謝楠、金星和韓寒等。2015年,他和俞白眉的又一力作《惡棍天使》上線。
那段時間,鄧超一度覺得自己窺到了喜劇的密碼。《分手大師》票房達6.6億元,《惡棍天使》近5億。同期馮小剛主演的《老炮兒》還不及其一半。《分手大師》和《惡棍天使》的豆瓣評分分別為5.1和4.4。
2016年,周星馳執導《美人魚》上線,鄧超為男主。影片4天票房破10億,總票房約34億元。據鄧后來講,周星馳說他會是“未來喜劇之王”。自此,鄧超開始反思自己對喜劇的理解。他決定轉換方向。

圖源:電影《美人魚》官方微博
涉及中國教育題材的《銀河補習班》上映于2019年,票房依然不錯,一周時間即越過了8億。豆瓣上,該影片評分為6.2。
票房高昂,口碑滑落。與之伴隨的,是鄧超在《跑男》節目里幾年間成了綜藝咖。
單論人氣熱度,鄧超并不輸其他演員。他也不缺業內資源。陳可辛執導的《中國合伙人》和張藝謀執導的《影》,鄧超都分得一杯羹。馮小剛轉型突破的第一部片子《集結號》,編劇劉恒力薦鄧超飾演男二。鄧超跟劉恒是老相識,曾由劉恒編劇的《少年天子》于2003年上映,鄧超出演順治,他也一舉成名,成了“皇帝專業戶”。拍那部片子時,鄧超23歲。在這之后,鄧超主演了一系列電視劇,在《幸福像花兒一樣》中結識了孫儷。導演跟編劇都盛贊過鄧超的天分。他后來轉型導演遇阻,憑《烈日灼心》再次證明了演技。
成名早的演員鄧超與導演鄧超間還差了點什么呢?
教練與導演
這次執導的國乒影片,他出演一位教練。
陳可辛在《奪冠》中,給了由鞏俐飾演的郎平諸多特寫,如眼部及眼鏡,手中旋轉的筆,坐在看臺上畫作戰圖的筆記本。平靜,但有力。沒有怒吼。
到目前看,十多年下來,鄧超過往飾演的角色仍呈現穩定的一致性。除了他向往的搞怪風喜劇外,當他每次梳起背頭,就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中國合伙人》。
作為頗受矚目的演員,鄧超近年始終在尋求突破,在不同賽道中轉換。從《少年天子》到《烈日灼心》,再到后來黑白潑墨般壓抑氛圍的《影》中,鄧超都飾演一位內在焦灼、惶惑猶疑的角色。他的感受、理解與情緒傳達力,都是演員中佼佼者。
國內第六代導演代表曹保平,早在拍攝《李米的猜想》時結識鄧超。他曾跟鄧超說,“超,你身上95%都挺好的,就5%還有一種紅地毯的味道。”鄧超對這句話解讀是,“他不希望你在戲里有自己的東西,要成為角色本身”。曹保平對媒體分享過他對導演的看法,表示導演基礎在于對生活的思考,更多還是分析,然后要求跟判斷,之后再是敘事。
近年轉型導演,鄧超有挫敗感。妻子孫儷前不久接受媒體采訪,稱鄧超看起來大大咧咧,實際顧忌很多,在意周圍情緒和意見。不過她覺得他也在變化。
這次,始終走在話題風口浪尖的明星鄧超,會成為觀眾口中的好導演嗎?
觀眾有期待,鄧超也有期待。
*頭圖購買于視覺中國
原標題:《鄧超,做導演真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