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城市買不起房,卻掉進回鄉置業的坑?

“大年初一早上看完電影,下午就去看房了。”在上海打拼的王哲回到老家不久,便決定去售樓處了解行情。
像王哲一樣在其他城市工作,計劃在家鄉購房的行為被稱為“返鄉置業”。受房價走勢、市場預期和防控政策等因素影響,返鄉置業從2016年火爆到近兩年逐漸沉寂失聲。
2023年春節是疫情防控回歸“乙類乙管”的首個小長假,“回家過年”成為主流選擇。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春節假期(1月21日至27日)全國累計發送旅客2.26億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71.2%。
大規模返鄉潮激活了部分置業需求,加上前期利好樓市的措施密集出臺,一些房地產從業者感受到“冰封”已久的返鄉置業開始出現回暖跡象。
春節看房火爆,房企“花式攬客”
“沒想到大年初一來看房的人會這么多。”王哲在三個樓盤都見到不少購房者,“還以為我會是獨一份。”
看房熱度高漲并非個別現象。石家莊、開封、綿陽等多地房地產中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春節期間看房人數明顯增加。濟南房地產中介武澤透露,“今年春節有2位返鄉置業客戶前來咨詢,去年是一個都沒有。”
58同城、安居客日前發布的《2023春節置業意向報告》顯示,在受訪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打拼、有意向購房的80后-00后群體中,超八成意向購房者打算利用春節期間看房或購房,近半計劃1-2年內購房。另據58安居客研究院統計,2023年春節期間各線城市找房熱度同比上漲3.7%。
“相比2022年,今年春節購房熱度要更高一些,我覺得跟疫情防控政策調整有一定關系。客戶出行不再受限,流動性更大,同時今年春節后的小陽春要比去年早一些。春節過后,這幾天來買房子的客戶還是比較多。”武澤分析。
除了大環境改善利好之外,不少地方提前“暖場”,搶抓春節檔口策劃各類營銷活動“花式攬客”,也吸引了不少看房者。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發現,江西安義、江蘇鹽城、河南開封等地政府制定了多項春節期間的購房優惠活動。例如,江西南昌安義縣出臺政策,春節期間,對在安義縣購買新建商品住宅的購房者,最多可按300元/平方米給予補貼。江蘇省鹽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通知,將利用春節返鄉置業高峰期,推出一系列促進住房消費的措施。
一些房企也緊盯春節返鄉置業需求,推出了家電禮、房價折扣、返鄉置業補貼、一口價特價房等舉措加大營銷力度。
“去年房價基本在14000元上下,現在是年底沖刺加上春節返鄉置業活動,價格13000多元。每平米成交價格比之前會優惠600元—700元,基本貼著利潤平衡點在賣。”石家莊融創某樓盤銷售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從地方政府到房企的竭力營銷,確實讓一些三四線樓市在數九寒天中感受到暖意,刺激了部分購房需求。
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40個重點城市在春節期間的單周成交量為35.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然而,28個三四線城市卻逆勢上揚,單周成交量同比上漲13%。合肥、福州、常州、六安、淮北、樂山、上饒等迎來一波供應小高峰,同比“翻番”。
發達地區三四線如溫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城市成交量漲幅更為明顯,均超過50%。在調研的35個城市96個熱銷項目中,有63個位于三四線城市,占比高達66%,核心一二線城市項目去化表現顯著不及三四線城市。
返鄉置業初見端倪。尤其是六安、淮北、上饒等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房企對疫情放開后的“返鄉置業”保持著樂觀的預期。
廣西南寧房產中介朱航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與去年春節沒有成交的窘迫業績相比,這次他促成了3套房產交易,其中2套都被返鄉置業的客戶買走。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現在出現了一些微妙信號。“目前市場整體不容客觀,但是一些城市成交量逆勢上漲,說明市場還是有機會,正在局部好轉。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最大顧慮是覺得住不上”
“返鄉置業的主要有幾類人群:過去三年留在就業地過年,積累了部分返鄉置業的需求;希望給父母改善居住環境,降低疫情沖擊,或更方便照顧父母;看到有政策紅利,從而激發出買房意愿的。”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
朱航觀察發現,近期返鄉置業客戶中年輕人正在增多。“之前以白領、30-40歲、結婚有家庭的客戶為返鄉置業的主力,現在單身青年都有了購房意愿。”
在廣東工作的孫鵬就是朱航口中的“新群體”。他原本沒有買房念頭,但春節回家看完2套房子后就決定“上車”,購買了自己的第一套房。“春節在老家城區看了看房子,置業的念頭突然變得非常強烈。”
孫鵬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買的房子總價為53萬元。盡管價格沒有優惠,但也送了車位,并且免了物業管理費。
談到回鄉置業初衷,大城市高房價絕對是個高頻理由。“打工存不到那么多錢,工作城市買不起,還不如在家鄉買一套,給自己一個保障,就當強制儲蓄了。”孫鵬說。
王哲除了想改善老家居住環境外,也希望能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將存款運用起來。
武澤發現,大部分返鄉置業客戶都是從北京或者上海等地方回到濟南的群體。“他們忍受不了一線城市的高房價以及高成本的生活壓力,同時也可以離原來的生活圈子更近一些。”
但跑完三個樓盤后,近幾年已經翻了一番的房價給王哲潑了盆冷水。“家鄉房價實在不好下手,這幾年漲得很高,家里人都覺得貴。買房預算可以有,但是覺得房子不值這個價錢,沒有必要。”
此外,王哲也在猶豫是否真的要在家鄉買房。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不想在家鄉買房最大顧慮是覺得住不上,沒有利用到房產。另外對家鄉房價預期不樂觀,現在看起來并不是好時機。”
和王哲持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根據《2023春節置業意向報告》顯示,有69.5%的受訪者傾向選擇在工作城市購房,有13.4%打算在工作城市的周邊城市買房,合計超過八成。想在家鄉或家鄉省會周圍城市(非工作城市)購房的人群則分別占比11.9%和5.2%,合計17.1%。
而2019年春節假期,有52.7%的意向購房者有回到家鄉及周邊城市置業的意向。2020年春節,這一比例升至68.6%。此后兩年,受疫情影響,這一比例在四成左右。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分析認為,2023年選擇回家鄉置業的比例明顯減少,預示著返鄉置業的熱度已經明顯下降。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安置結束、置業更理性化以及投資需求弱化是三個主要因素,購房者大都選擇在工作地自住性購房,加之去年中小城市房價下行,更是導致返鄉投資性需求離場。
“很多返鄉置業人群還是會回去,對低線級樓市的拉動作用有限。這些城市還需要繼續去研究如何提振樓市。”嚴躍進說。
不過,嚴躍進也表示,近幾年包括河南、湖南、安徽等省份出現了一些成長型的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人口開始回流,這也給當地樓市創造了機會。
李宇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期,各地發布“穩經濟一號文”,把住房消費提振納入到新一年經濟發展的總框架之中。目前最重要的,還是修復市場的信心和預期。
“政策不應直接著眼于樓市消費,而是通過加大低收入和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完善補充社會保障,推進保租房等供給側改革,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完善失業救助,公建配套同步供給,夯實樓市需求的基礎。”李宇嘉說。
(原題:《大城市買不起房,卻掉進回鄉置業的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