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原神們還能打到“國際服”嗎?
2022年大概是游戲行業的“拉尼娜年”。
版號進一步收緊、“宅家紅利”消退、市場收入與用戶規模出現“雙降”,同時企業“降本增效”“緊縮HC(人員編制)”……內外部因素不時刺痛著游戲人。
尤其是從2022年年初至今,“降本增效”這一概念在業內被頻繁提及。
有媒體統計,2022年至少有75款游戲項目宣布解散或停運。
游戲行業也沒以前紅火了,成為了外界的普遍觀感。

不少企業頻頻砍掉在研項目、停止運營游戲產品等,并將剩下來的資源投放到成功率更高的產品,以及優質的海外產品身上。
其中,不乏騰訊、網易、B站、朝夕光年、米哈游、莉莉絲等游戲企業的身影。
冷冬的寒氣終究會消散,展望2023年,春江水暖還有多遠?
2023年,游戲行業依然要面對增速放緩的大趨勢和游戲出海競爭加劇的大考驗,還能好好游戲嗎?
對此,新快報記者梁茹欣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國產游戲已經在全球市場爭霸中,通過移動游戲實現了讓國際對手服氣的效果,即打到“國際服”,2023年,將會擴大戰果。
舉個例子,在前不久剛剛落幕的“TGA 2022頒獎典禮”上,《原神》喜提“玩家之聲”大獎。

其實勝利者并不止原神,作為“游戲界的奧斯卡”,TGA上“最佳移動游戲”大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獲得提名的五款游戲,每款游戲都與中國游戲廠商存在直接關系:《原神》自不必多說;《幻塔》由完美世界開發,在海外由騰訊代理發行;《暗黑破壞神:不朽》由網易與動視暴雪合作開發;《Apex英雄手游》則由騰訊與EA合作開發。
哪怕是最終喜提“最佳移動游戲”大獎的《Marvel Snap》,也是由“爐石之父”Ben Brode創辦的游戲工作室Second Dinner,以及字節跳動旗下的朝夕光年合作開發。
國產游戲在手游領域的制霸,已經地地道道實現了“國際服”,而非屋里橫。
2022年治好了國產游戲換皮、山寨的二十年老頑疾。
2023年陽康的國產游戲,將沖擊全球增量市場。

精品游戲和游戲出海是近年來已經被游戲公司奉為經營方向的兩大主題,且并行不悖。
在長達二十年的山寨、換皮模式難以為繼,僅僅靠跟風熱門游戲去賺快錢的生態無法獲益的當下,游戲公司開始被迫加強創新,去鞏固已經紅海化的國內市場份額,并通過創新的游戲體驗去海外市場參與全球競爭,意圖獲取新的增量市場。
這個狀態,在2023年將會成為國產游戲的新常態,并成為活下去的良藥。
2022年10月,《放置奇兵》研發商卓杭網絡CEO王偉發布的內部信透露,將放棄重度游戲,明年開始只研發“中輕度游戲”。
這其實就是一種生存選擇,而在一味的貪大求全,而是開始求新。
事實上,面對市場增長放緩和競爭加劇,不少游戲企業均有推出全球游戲發行品牌,如騰訊的Level Infinite、米哈游的HoYoverse、莉莉絲的Farlight Games等。

相較前兩三年的“出海潮”,2022年的國產游戲出海也有了新的變化。
游戲產業今年在海外市場的拓展,開始從過去的尋找海外合作者和發行商,變為自己主動參與海外市場拓展與運營,去爭取更多的主動權。
同時,這種變化,也有助于游戲產品在海外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風俗和玩家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變化,更加適應當地的游戲生態,形成一款游戲、千地千面的針對性拓展,為進擊增量市場和應對海外巨頭在手游上已經形成的強大壓力做準備。
不過,游戲產業的情況,也不能過于樂觀。

從行業數據來看,游戲市場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
分析機構Niko Partners近期發布的一項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游戲市場總營收約為454.4億美元,同比下滑2.5%,為20年來首次負增長,其中總營收66%的手游市場營收下滑達5.1%。
另有個別行業預測數據指出,2023年中國游戲市場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不過,愚以為:

2023年游戲行業整體應該是國內市場繼續增速放緩(有增長但不再高速),海外市場拓展繼續深入。
尤其是海外市場拓展上,早前依靠國內手游十年發展積累的獨有優勢,在面對海外市場相對空白的手游領域和正好掌機出缺讓出的市場進行填補的窗口期已經消散的當下,國產游戲能否在游戲體驗上找到獨特點,并讓掌機游戲體驗乃至主機游戲體驗進入到手游之中,將成為全球競技的一個關鍵挑戰。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產業評論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