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中見趣味”,中國美術館回顧百年小幅美術創作
澎湃新聞獲悉,在癸卯新年即將來臨之際,中國美術館精心策劃“美在致廣——全國小幅美術精品展”以賀新春之禧。該展也是中國美術館60年館慶系列展的首展。??展出的千幅作品中,既有美術史中的經典名作如齊白石的《咸蛋小蟲》、徐悲鴻的《雙獅》,也有零零后藝術家的最新創作。通過此次展覽,在回顧中國百年小幅美術創作歷程的同時,也對當下小幅美術創作的現狀形成直觀認識。
縱觀美術史,古今中外的大師都曾留下舉世聞名的小幅作品。然而,近年來美術界小幅作品創作呈現式微的態勢,為了全面展現當下小幅作品創作的現狀,鼓勵美術家投身小幅精品創作,中國美術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征稿活動。此次展覽展出了從6500余件投稿中精選出的近600件征集作品,另有中國美術館館藏、特邀作品400件,共計1000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工藝等美術種類。此次展覽是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單次展出作品數量最多的一場,中國美術館以此展倡導小中見大、小中見情、小中見趣味、小中見格局的精品意識。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在本次展覽作品中,尺幅最小的僅有郵票大小,最大的也僅半米見方。這其中既有美術史中的經典名作如齊白石的《咸蛋小蟲》、徐悲鴻的《雙獅》、李樺的《怒吼吧,中國!》、胡一川的《牛犋變工隊》等,也有零零后藝術家的最新創作。通過此次展覽,觀眾在回顧中國百年小幅美術創作歷程的同時,也對當下小幅美術創作的現狀形成直觀認識。

《咸蛋小蟲》 齊白石 29.2×22.7cm 中國畫 1944 中國美術館 收藏

《雙獅》徐悲鴻 47.8×33.7cm 中國畫 創作年代待考 中國美術館 收藏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美術作品的精彩與否向來與其物理層面的尺寸大小沒有必然聯系。如西方藝術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荷蘭繪畫大師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尺寸僅比一張A4打印紙略大;中國藝術大師,如“吳門四家”、吳昌碩、齊白石這些藝術家,也曾在如書本大小的冊頁上留下妙筆無數。小幅的美術作品,可于創作中盡精至微。藝術家取一方小小天地,以大視野入小畫幅,精密控制自己的技巧,凝結專注之神,揮灑才情、鍛煉心性,甚至吐納天地的豪情也可被納入并不宏大的尺幅中。除此之外,小幅作品還往往承載著藝術創作的探索性和實驗性,藝術家們的奇思妙想也常常于這些袖珍的空間中閃現。這些都是獨屬于“小幅”的魅力。

觀察當下的藝術創作,美術作品逐漸變“大”,似乎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大幅作品固然有小幅作品難以具備的氣勢與力量,然而一味地崇尚“大”,則有可能被其目的和手法所束縛。“大幅”同樣需要“小幅”的靈動鮮活和簡潔洗練。大小之分,本無邊界,誠如老子所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創作之道,亦是如此。唯有“盡精微”,方能“致廣大”。

《蜀山圖》黃賓虹 61.1×31.5cm 中國畫 1953 中國美術館 收藏

《花攤》潘玉良 24×33cm 油畫 1947 中國美術館 收藏
吳為山說:“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同時觀察不同時期中國藝術家本真的藝術語言,審視他們的創作狀態和心路歷程,感悟他們對人民的熱愛、對社會的關注、對生活的體驗、對自然的親近、對歷史的思考。通過這次展覽,我們也希望將平時較少有機會集中展示的小幅美術作品納入學術研究范疇,啟發更多關于當下藝術創作的思考。”

《飲水思源》豐子愷 45.5×33.4cm 中國畫 1961 中國美術館 收藏

陜北高秋 錢松嵒 34×28cm 中國畫 1960 中國美術館 收藏

魚鷹小舟 林風眠 31.7×34.8cm 中國畫 1961 中國美術館 收藏

《母與子》劉開渠 16.2×23.5×1.7cm 雕塑 1942 中國美術館

《湘夫人》傅抱石 36.2×47.9cm 中國畫 1954 中國美術館 收藏

高原獒犬 葉淺予 63×37cm 中國畫 1945 中國美術館 收藏

《牛犋變工隊》 胡一川 11.4×18.8cm 版畫 1943 中國美術館 收藏

《韶山林圃》周令釗 45.5×45cm 中國畫 1977 中國美術館 收藏

小牛 熊秉明(法國)12×19×12.5cm 雕塑 創作年代待考中國美術館 收藏

阿詩瑪(之二) 黃永玉 26×21cm 中國畫 1956 中國美術館 收藏

老農 劉文西 45.5×33cm 中國畫 1976 中國美術館 收藏

《古堡》靳尚誼 39.1×54.3cm 油畫 1981 中國美術館 收藏

《問道》吳為山 雕塑 2016 藝術家本人 收藏
(本文據中國美術館相關資料整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