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彭森: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1月6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主題為“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第十九屆中國改革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在發言中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國際局勢劇烈動蕩,國際政治、經濟、安全格局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全球化進程遭受重大挫折,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不斷加重,新冷戰的威脅正在浮現。特別是歷經三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仍未結束,去年爆發的俄烏沖突以及其帶來的世界秩序、能源、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危機,以及美聯儲超常規加息的外溢效應造成國際資本市場、匯率體系的危機動蕩,都進一步構畫出2023年全球經濟前景的黯淡畫面,呈現“一低四高”(即低增長、高通脹、高失業率、高利率與高杠桿)的趨勢。 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只有1.9%。 歐元區可能在一季度,美國可能在四季度陷入衰退。
從國內形勢來看,近兩年來,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持續走弱。中國經濟面臨需求縮減、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特別是去年三月份開始,國內疫情與俄烏沖突等多重不穩定因素相互疊加、超預期沖擊,導致宏觀經濟下滑壓力驟然加大,上半年經濟增長只有2.5%。經國務院5月25日出臺六方面33項一攬子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的政策,以及8月24日又果斷推出19項接續政策,宏觀經濟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前三季度增長3.0%,復蘇跡象明顯,但是目前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特別是受疫情的影響,一些專家期待的前低后高深V型反轉沒能實現,出現了W型的向下波動。為了完成穩住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回穩向上的任務,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積極擴大內需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將有力地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彭森指出,中共二十大重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這是最大的確定性。中央要求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他強調:“我們這里說的改革,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改革,即通過變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開辟道路。”從這個意義上,發展無止境,改革亦無止境,改革永遠在路上。同時更應該強調的是,我們當前應堅持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完成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徹底轉變,加快建成比較成熟、完善、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那么,經過30年市場導向的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否已經完備成熟,可以正常發揮作用了呢?應該講,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改革的任務還遠未完成。
彭森表示,過去十年,我們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改革的攻堅戰,加快改革的頂層設計,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面對新矛盾新挑戰,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但是,距離建成一個成熟、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有差距,“重點領域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例如,市場體系仍不夠完善,特別是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還難以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仍然過多,一些行政壟斷、市場壁壘、地區分割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全國市場的統一,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機制;民營經濟平等競爭的地位尚未真正建立起來。一些歧視、懷疑甚至黑化民營經濟的現象屢有發生,極大影響了民營企業家的市場預期和信心,弱化了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
彭森建議下一步,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主要應聚焦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培育更有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方面。二十大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特別是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國企改革還是要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推動國有經濟進一步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的功能,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重要行業集中。推進混改的重點,不是擴大國有經濟的影響力,控制力,而是引入競爭機制,構建適應市場配置資源方式的股權結構,處理好黨的領導與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的關系。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穩增長、保就業的主要力量。要采取措施切實消除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項目招投標、社會信用和法律保護等方面存在的所有制歧視,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最大限度地放開市場、放寬政策、放活人才,恢復和提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對國有企業不再實行基于所有制的各種補貼。
在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大市場方面。重點是要堅決破除行業壟斷、所有制歧視、地方保護主義和各類市場壁壘,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在夯實這些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的過程中,關鍵任務是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在市場競爭中只有公平才能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要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剛性約束,加快建立市場競爭狀況的評估制度。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有效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的同時,還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效率,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創新監管方式,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在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希望中央盡快推出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健全要素市場體系。擴大要素市場配置范圍,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破除勞動力和人才在城鄉、區域、不同所有制單位間流動的體制障礙。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完善科技創新資源市場化配置方式。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統籌推進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要素治理,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國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二十大強調收入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近期將有些大力度的舉措出臺。一方面,要通過做大“蛋糕”,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收入。另一方面,要通過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對社會收入再分配的調節力度,建立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
在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穩妥推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領域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要進一步完善自貿試驗區布局,賦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權。特別是海南自貿港對標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按照貨物貿易“零關稅”、服務貿易“準入又準營”的方向,在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方面取得進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