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12
重慶第一“棒棒老板”的逆襲之路:從街頭力哥到企業老總

對于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即使是在紙面上看到這幾個字,也一定會在腦中響起一個音調起伏,韻味悠長的聲音。一聲棒棒,好像喊出了二十多年前,山城棒棒軍在重慶水碼頭的魂兒。
劉曉蕭便是山城百萬“棒棒”中的一員。時代變遷,肩扛一米長的扁擔,手拿青色尼龍繩的“棒棒們”已淡出我們的視線。但金絲眼鏡、西裝傍身的劉曉蕭,卻帶著他的“棒棒軍公司”,將企業干得風生水起。

“巧遇”重慶
5月18日下午兩點,經緯大道源中源酒店的露天茶桌,“重慶棒棒軍(集團)服務有限公司”20周年答謝會的紅色橫幅格外顯眼。四十多名統一身著紅衣的員工,幾人一組打麻將、斗地主興致正高。
劉曉蕭自己則沒那么清閑,來往招呼著陸續到場的客人。這些客人劉曉蕭一個也不愿怠慢。因為無論身份、年齡,當天到場的都是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和恩人。
熟悉的朋友、不同的故事和擺不完的老龍門陣,似乎讓他回到了20多年前解放碑的大街小巷中。幾句簡單的寒暄,他便打開了話匣子。
劉曉蕭來重慶是一個“意外”。上世紀90年代初,進城務工代替了守著一畝三分地看天吃飯,成為農村青年的主流目標,也因此掀起了影響深遠的“進城打工潮”,自貢市富順縣農民劉曉蕭也并不例外。
但和身邊很多進城下力的同鄉不同,劉曉蕭曾通過自考取得了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漢語言專業專科畢業證,他的初衷,是要到城里圓一個文學夢。1992春節,他托人擔保從鎮政府借到200多元路費,毅然出發。
劉曉蕭最初的目的地是廣州,但他似乎低估了上世紀90年代春運的火爆。從四川借道重慶后,劉曉蕭排了整整3天的隊,卻始終未能買到去往廣州的火車票。身上的路費,已所剩無幾。
“到不了廣州了。”劉曉蕭說,他想到有一位表哥正在重慶一家工廠打工,走投無路的他只能在重慶住下。
表哥的宿舍在渝中區七星崗,僅能讓劉曉蕭暫住幾天,他需要自謀生路。那時,七星崗住宅多、居民多,有農夫用扁擔挑著小菜當街售賣,劉曉蕭摸了摸口袋,一共還有12塊錢,正好能做這樣的買賣。
于是,他和附近的菜農套近乎,弄清了進貨的渠道,準備“大干一場”。為了不錯過進貨時機,他晚上悄悄地“潛伏”在一輛運菜的貨車貨箱中睡了一夜,一大早便搭著“順風車”到了農貿市場。用身上的錢買了一挑芹菜,樂滋滋地挑著回七星崗當起了菜販子。
“每天幾塊錢收入,除了吃飯住宿,一點盈余都沒有。”劉曉蕭的菜販生涯只有一年,1992年年底,他賣菜時得罪了附近的小混混。混混找人掀了他的攤位,還威脅要好生“教育”他,瘦小的劉曉蕭帶著唯一的扁擔逃了。他說,惹不起,躲得起。這時,他的口袋里依然只有10塊錢。
“不要賣菜了來當‘棒棒’嘛,你有扁擔買兩個索索(繩子)就可以開工了。”再次面臨身無分文窘境,劉曉蕭得到了幾個“力哥”老鄉的指點,他把心一橫,用幾毛錢買了兩根粗尼龍繩,系在扁擔兩頭,站到了街邊。
“靠力氣吃飯不丟人!”
最差“棒棒”
滿是泥灰的青色勞動布外套配解放鞋,皺紋滿臉、精瘦健壯……
如果按照這個力哥的經典形象來衡量,劉曉蕭并不合格,高度近視和嚴重的眼疾,讓原本就瘦弱干癟的他更添了一份病怏怏的氣質。
“我也許是最差勁的‘棒棒’之一。”劉曉蕭回憶中的力哥生涯,是充滿苦澀的日子。
那時候,力哥的地位很低,通常來了活路,別人連個像樣的稱呼都不會給,棒棒、農民,隨意著喊,讀過書的劉曉蕭聽得出其中的輕蔑。
更有的人,給他們的不只是言語上的侮辱。有一次,劉曉蕭和另一個力哥接到從七星崗挑家具到桂花園的活兒。說好一個人給2塊錢報酬。結果到了目的地,貨主卻要求他們把東西挑上七樓。
上7樓太惱火了,能不能加點工錢?劉曉蕭試探性地詢問換來的是一記響亮的耳光,貨主威脅他們,不挑上樓就就不給錢。為了2塊錢的工錢,他硬是咬咬牙,忍著屈辱將東西搬上了樓。
“吃不下苦就過不下去。”劉曉蕭說,因為孱弱、殘疾的身體狀況,即使是在力哥當中他也是最不濟的一種,貨主一看他的身板,經常轉頭就走,瞬間被其他人搶走生意。一年多時間里,他吃了上頓沒下頓,租了房子連房租都交不起。
他記得,有一次實在交不出房租,大半夜,他偷偷將被子從窗戶丟出來,跳窗逃走。“很難堪,也很無奈。”
“網紅”寫手
“劉曉蕭的文章又上報了!”
“不得了,看不出來還是個才子。”
……
1994年4月的一天,重慶晚報副刊刊登了劉曉蕭的一篇描寫力哥生活故事的散文。幾天后,他又在晚報副刊刊發表了兩首詩歌。
幾篇文章刊發后,得知作者竟是一個力哥,立刻在重慶引起極大的反響。不少市民打電話到重慶晚報去打聽他的聯系方式,還有人給他寄錢寄物,甚至有單位直接給他發出邀請,讓他直接前去工作。
很快,身邊出了“作家”的消息,就在七星崗附近的力哥圈子傳了個遍。但劉曉蕭知道,報紙上這短短幾篇文章,有多么來之不易。
“我走的每一步,似乎都有貴人相助,她是第一個。”劉曉蕭口中的她姓童。1994年,她是一家音響公司的負責人。劉曉蕭偶然接了她所在公司的搬運工作,閑聊時,他說起了自己的文學夢。
令劉曉蕭意外的是,童女士竟被他打動,當即就給公司的領導說明了情況,希望幫他安排一份工作。“當時以為她開玩笑。”劉曉蕭說,第二天他真的被這家公司錄取,成了庫管員。
由于這里多是女工,童女士還特意在倉庫旁邊專門安排了一個房間讓他住下。
“有了住處,我才有條件寫文章。”似乎幸運和夢想都會眷顧有準備的人,就在這個倉庫旁邊的小屋中,劉曉蕭寫出了自己第一篇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因為“棒棒”的特殊身份的反差,讓他名聲大噪。
“那時候互聯網不發達,放到今天,我也算是網紅。”劉曉蕭說,有點小名氣后,讓他信心倍增,1994年-1998間,他進過企業、當過保安,期間一直堅持寫詩歌、散文,陸續在重慶晚報、晨報等市級報刊發表近100篇散文和詩歌。
“這個時候,我遇到了‘中國好房東’。”報紙上的豆腐塊,并未改變劉曉蕭的經濟狀況,隨后的幾年,他一直租住在渝中區枇杷山附近的出租屋里。出租屋房東張小忠夫婦當天也被邀請到了現場。
劉曉蕭說,那時出租屋里住了近10個力哥,但張小中夫婦唯獨對他特別關照。張小中自己的經濟條件并不寬裕,但只要吃好的,都會算上劉曉蕭一份。張小中還特意給他買了臺燈,特許他晚上可以不熄燈,隨時寫作。
“覺得他不容易,就想幫他一把。”張小中說,劉曉蕭每天只吃一個燒餅,喝一點涼水,但每晚卻堅持寫作,他們夫妻都被這個弟娃的精神所打動,想要給與他力所能及的幫助。
在張小中口中,他對劉曉蕭的關照實際上早就有了回報。那時,張小中的兒子還在讀初中,劉曉蕭輔導孩子寫過的文章,很快也在重慶晚報副刊上發表,讓孩子得意了許久。
“孩子至今都特別尊重他。”張小中說,現在兒子很爭氣,已經研究生畢業做了醫生。想起來,這和孩子小時候受劉曉蕭耳濡目染的影響關系不小。
草根老板

1998年5月18日,重慶市第五十中學門口的街道上鑼鼓翻天,圍觀群眾將老街道堵了個水泄不通。電視臺、報社等媒體記者的“長槍短炮”在一旁隨時待命。上午,隨著山城棒棒軍中“梅老坎”的扮演者龐祖云的剪刀落下,“重慶山城棒棒軍”公司正式成立。
這一天,是劉曉蕭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折。
1997年,隨著進城務工高峰的來臨以及電視劇《山城棒棒軍》的火爆,力哥成了山城中最受關注,也最為特殊的群體之一。而自己身為力哥的劉曉蕭,有了與旁人不同的想法。
“棒棒被人看不起,自己身上的缺點也很多。”劉曉蕭說,從他自己的經歷發現,一方面力哥由于職業的特殊性,被不少城市人看輕。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低、素質低,不少力哥自身問題很多,甚至不講誠信、坑蒙貨主,也砸了自己的招牌,導致惡性循環。
能不能讓力哥們抱個團,堅持誠信經營,讓大家飯碗更穩當呢?劉曉蕭自此萌生開公司的想法。
開公司需要錢,但劉曉蕭自己并沒有什么積蓄。他將自己的想法告知身邊的朋友后,卻意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多點少點大家都在幫我籌錢。”劉曉蕭說,自貢老家作協的朋友趙邦倫二話不說,就幫他在老家貸款2萬元,而實際上,他們之前僅見過2次面。“這兩萬元的情,比現在的500萬元還大。”

于是,拿著兩萬多元錢,他與當過棒棒,后來做了補鞋匠的房天和,以及裁縫夏靜兩個股東一起,計劃成立“棒棒軍公司”。
劉曉蕭回憶說,開業前,他通過別人介紹找到了“梅老坎”龐祖云,希望讓他給公司剪彩。說明來意后對方大度地表示:“我曉得你,這個事情我一定支持,分文不取。”于是,便有了開業時的一幕。
回想起這一段,劉曉蕭有些得意地笑了。“那年《山城棒棒軍》火慘了,我這也算得上蹭熱點。”
而開業的日期的諧音是:“1998,我要發!”
棒棒公司
還錢!退股!破產!
公司成立20周年,劉曉蕭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一幕場景。
“‘棒棒’要開好一家公司,并沒有想象中容易。”劉曉蕭說,公司的三個股東都來自最底層,絲毫沒有經營企業的經驗。1998年公司成立之后,“棒棒軍公司”完全沒有做任何廣告宣傳,憑借“棒棒軍”的金字招牌在運營。到1999年底,公司的業務僅能維持基本開支,絲毫沒有盈余。


“我們的資金基本上都是借來的,拖不起。”一方面,三個股東在公司的經營上發生了分歧,另外兩個股東找到劉曉蕭,要求退股。另一方面,到期的債務讓很多債主找上門來。眼看著,棒棒軍公司在成立短短一年多之后,就面臨破產。
就在這時,劉曉蕭又遇到了一位貴人。時任自貢市富順縣副縣長王孝謙以私人名義給他做了擔保。
“能不能給劉曉蕭兩年時間,到時候還不上錢,你們找我還。”王孝謙說,自己當時的確是拍著胸脯給他做了擔保。因為劉曉蕭憑自己精神和經歷讓他感動。同時,他相信棒棒軍公司是一種整合勞動資源推向市場的創新舉措,短暫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作為老鄉他想要盡量支持他。為此,他還專門給劉曉蕭做過一面錦旗:為山城人民服務,給家鄉人民爭光。
王孝謙的擔保讓公司暫時渡過難關,但卻并未一飛沖天。劉曉蕭帶著手下的幾個力哥,艱難地維持著公司的生存。

2001年,因為在幫助客戶搬家時物品受損。客戶要求賠償要價很高,公司員工和客戶發生了很嚴重的沖突,最后雙方被扭送到了派出所。“心痛啊,那時候扣我幾十塊錢都是掏心窩子的心痛。”但劉曉蕭也清楚,這樣的事情不能再繼續發生,否則自己給“棒棒軍”定下的用口碑吸引客戶的策略,將無法實現。
這以后,劉曉蕭開始竭力讓公司正規化,上門查探清楚再簽合同、報價,成了棒棒軍公司的鐵打不動的規矩。2001年之后,公司逐步走上了正軌,2005年,劉曉蕭終于將所有的欠款還清。
有了逐漸充裕的流動資金,劉曉蕭將業務拓展到家電安裝、維修行業,由于口碑較好,棒棒軍公司的業務也越來越穩定。

2010年后,隨著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勞動力供給方式的轉型,重慶街頭的“力哥”越來越少,但劉曉蕭的棒棒軍公司卻穩穩地生存下來。如今,他們在重慶搬家行業相關企業中位列前茅,擁有15臺貨車,固定人員40人以上,一年的毛利潤可以達到500萬左右。劉曉蕭也真的由一個“棒棒”,轉身成了貨真價實的企業老總。

劉曉蕭說,時代在進步,科技在進步,但棒棒軍公司會讓重慶力哥用符合時代的方式,繼續煥發新生。他認為,其實棒棒并沒有消失,他們只是從站街,轉到了網絡上、手機上。他希望能帶著“棒棒軍”公司,用更前衛、更便捷的方式,繼續走在為重慶市民服務的第一線。

“功成名就”的劉曉蕭并未忘記當初的文學夢,2015年7月,他自費創辦了期刊雜志《廣場詩刊》,聘請專業編輯運營至今。在創刊詞中有這么一句話,似乎就是劉曉蕭自己的感悟:拒絕“偽抒情、偽鄉土、偽頌體”,倡導“有痛感、有溫度、有血性”的詩歌。
(原標題:從街頭力哥到企業老總,重慶第一“棒棒老板”的逆襲之路)























- 常来常往亲如一家
- 二十届中央第五轮巡视进驻过半
- 外交部回应美对华加征245%关税

- 美媒:特朗普政府计划关闭多个驻外使领馆
- 普京:俄罗斯对国际航天合作持开放态度

- 法国哲学家,曾提出著名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
-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使用象征性的手法和黑白灰三色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