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機構:TOP100房企2022年拿地總額同比降48.9%

12月30日,中指研究院發布《2022年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數據顯示,2022年,TOP100企業拿地總額12975億元,同比下降48.9%,全年整體拿地低迷。TOP100門檻值為4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4億元,TOP100企業招拍掛權益拿地總額占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的比例為35.3%。
從新增貨值來看,保利發展、華潤置地和招商蛇口占據榜單前三位。其中,保利發展以累計新增貨值2240億元占據榜單第一;華潤置地和招商蛇口緊隨其后,累計新增貨值規模分別為2219億元和1584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一批次39%的地塊溢價成交,該比例盡管低于去年一批次的58%,但仍然明顯優于去年的第二、第三批次。但自第二批次開始,受到房地產市場期房爛尾擔憂、居民收入預期悲觀、房價上漲預期轉弱三重影響,房地產市場在大量救市政策下并無顯著改善,房企拿地積極性迅速減弱。在數據層面的反映,五批次該比例已降至8%,也就是超過九成的地塊底價成交。

全年來看,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熱度較高的城市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廈門和合肥,其中北上深杭因其經濟基本面整體較好,新房購買力仍然能夠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廈門特別是島內地塊的稀缺性,以及廈門對于全福建高收入人群的吸附能力,讓其走出相對獨立的市場行情。而合肥則是因其年初新房庫存不足,房企紛紛希望補倉,使其今年超額50%完成了全年宅地的供地計劃。而反觀長春、沈陽等城市,至今尚未能推出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全年宅地供地計劃完成率不足三成。

根據中指研究院的監測數據,2022年,22城集中供地中,地方國資拿地金額占比達到42.0%,超過了央國企的37.4%,民企僅為15.8%,混合所有制企業該比例為4.8%。
從各城市群拿地金額來看,長三角地區領跑全國。2022年,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2483億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濱江集團拿地金額為403億元,位居長三角企業拿地金額榜首;粵港澳大灣區TOP10企業拿地金額1530億元,位列第二;京津冀TOP10企業拿地金額1123億元,位列第三。拿地面積來看,中西部TOP10企業拿地面積以1403萬平方米位居四區域首位,超越長三角TOP10企業。
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央企國企仍是主力。華發股份、華潤置地、中海地產、保利發展等全國性龍頭企業仍在多個重點城市廣泛布局,央國企參與熱度較高,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中有半數以上為央企國企,這與穩健型國央企的資金狀況相對較好有直接關系。民營企業中,濱江集團保持杭州區域龍頭地位,牢牢占據杭州市拿地金額榜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