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臘八粥里凝聚的人類馴服自然物種的谷物精華 | 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未來
臘八到,農歷新年的序幕,正式拉開。
“臘”,其本義為“干肉”。歲末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因歲末這個月的天氣最適合風干制作臘味。早在《周易》與《周禮》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臘味”的記載。
臘八節本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旨在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在時間的醞釀下,逐漸成為中國的民間節日。在這一天,喝一碗香濃的臘八粥,成為中國老百姓的過節必需,據說,這一傳統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可以追溯至宋代。
【一碗粥里的谷物星球】
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蕓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干、白果等干果……在民間各地不同的搭配組合下,一碗臘八粥熬至濃稠,在凜凜冬日,一碗下肚,六腑香暖。

圖源網絡,公益宣傳配圖,侵刪。
這不禁令人想到最近開播的《風味人間》第四季,從谷物的視角,聚焦了為人類生存提供了能源的這顆豐饒星球。
農業生物多樣性,為人們這碗臘八粥的熬制,提供了基礎。
農業生物多樣性是包含生物多樣性(在遺傳、物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面)所有組成部分的一個術語,它與糧食和農業密切相關,并且對農業所處的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起支持作用。
五谷、六畜,農田、魚塘、草場,以及蚯蚓和真菌等,都是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構成部分,彼此影響,成為地球整體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人類生產生活極為密切。


圖源:劉茂盛.太原美林農莊攝影筆記:菜田花果.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第1卷第10期.2022年9月.ISSN2479-9065
【藏在暖暖粥香中的危機】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寫道,盡管人類科技昌明,但食物熱量90%的來源,仍是人類祖先當時馴化的植物,如: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
然而,雖然我們有著有古人差別不大的3500年的“老胃口”,有著發達的科學技術手段,但如今的食物,包括整體的農業生態系統,卻危機涌動。
農作物病了,于是有人發明了給種莊稼治病的各種農藥,其中殺蟲子類藥物就高達3萬多種。農藥殘留從此進入我們的食物鏈并再未退出,并讓鳥類、蚯蚓等同受其害。土壤肥力下降,于是快速補充氮、磷、鉀的各類化肥應需而生,于是土壤酸化、板結、肥力耗竭以致荒漠化等頻發。

農藥、化肥,以及煙草等作物的種植,正在耗竭著土壤的可持續性 圖源:中國綠發會《煙草威脅環境》公益宣傳片
如果我們將視野再進一步拉大,放到生物多樣性的角度,還會發現,一種更加隱蔽的危機,正在以未曾減緩的腳步,層層逼近。
美國有97%的原有蔬菜栽培品種已經消失;印尼有75%水稻品種來自單一的母體后代;中國農作物栽培品種正以每年15%的速度遞減;相當數量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只能存活于實驗室或種子庫……人們對農業生產利潤的追求,讓原來越多符合高產預期的品種得以快速推廣,擠占、壓縮甚至全部掠奪了不符合人類生產預期的物種生存空間。
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正在讓人類賴以維系的能量來源衰減。全球性的單一化的農業種養殖,猶如將雞蛋都放在了一個籃子里,面對農業新型(變異)病毒爆發的威脅,脆弱得如同秋季干枯落葉。
【糧食危機 從未走遠】
農業革命,改變了人類原始的生存狀態,也讓人們更加依賴農業生產。雖然這也令人類在改變自然上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但糧食危機,從未遠離。
除了上述潛伏的生物多樣性危機,新冠疫情、極端氣候、經濟衰退等的沖擊,令全球糧食分配不均衡問題愈發凸顯,連接生產與需求的供應鏈以及保障供應鏈暢通的國際合作機制也有越來越多的變數。
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的報告,截至2022年6月份,已有82個國家約3.45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問題。其中,45個國家約5000萬人口距離饑荒僅一步之遙。
全球糧食安全,正在脆弱中波動性。臘八粥里凝聚的人類馴服自然物種的谷物精華,透過香味飄散的朦朧暖熱,需要人類以更長遠的目光,看到維系這顆星球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關鍵所在。
參考資料:
1.農業生物多樣性
2.周晉峰 王敏娜 Linda.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引領、現狀、挑戰與創新實踐.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第1卷第12期.2022年11月.ISSN2749-9065
3.多樣性喪失導致生態系統功能衰減 集約化生態農業或為治“病”良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724784937191858&wfr=spider&for=pc
4.2022·年終專稿:高度重視全球能源糧食危機
https://m.gmw.cn/baijia/2022-12/29/1303238546.html
文/tammy 審/cherry 編/ange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