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州:去年以來開展異地交叉巡察,已移交問題線索737條
“以前在自己區里開展巡察工作,因為都認識,說情的、打聽的特別多,很受干擾。這次組織的交叉巡察,人情干擾確實少了,我們的巡察精力也更集中了。”參加了2017年交叉巡察的廣州市區委巡察第十七組組長石國榮說。
昨日(5月15日),記者從廣州市委巡察辦獲悉,去年以來,廣州在全市11個區開展異地交叉巡察,發現各類問題3105個,移交問題線索737條,及時解決了一批管黨治黨方面的突出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
破除人情干擾 巡察更深更透
越是基層,“地方小、熟人多”的情況就越明顯。以往巡察工作才剛開始,打招呼、說情的人就來了,不僅分散了巡察工作人員的精力,也讓被巡察地區或單位的干部顧慮重重,生怕反映問題惹“禍”上身。
“異地交叉巡察把監督空間相對隔開,避免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顧忌,利益交集減到最少,使巡察組干部能夠放下人情包袱,大膽開展監督。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干部群眾的疑慮,敢于反映問題。”多位區委巡察組組長不約而同地說道。
組長們提到的“交叉巡察”,是廣州將巡察“利劍”深插基層的一項重要舉措。2017年6月,廣州市委從每個區各抽3個巡察組,組成33個交叉巡察組,統一編組命名為廣州市區委巡察第1至33組,通過抽簽方式確定巡察組和被巡察地區,以異地交叉巡察的方式在11個區全面鋪開區委巡察工作。
“外區巡察組視野更開闊,與本地人員沒有利益瓜葛,因而受人情干擾更少,開展交叉巡察,巡得深、察得透,效果很好。”廣州市花都區區委書記黃偉林的感受印證了巡察工作人員的體會。
有的放矢去查 精準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線。在交叉巡察開始前,不少巡察組就從之前常規巡察其他單位發現的管黨治黨方面容易忽略的“小細節”入手,提前備“料”,并梳理從各個渠道了解到的被巡察單位的問題線索,舉一反三,有的放矢找問題。
準備工作做得足,巡察組很快就有了“收獲”:某單位長期以現金方式給工會會員發生日金,該單位班子成員稱別的單位也這樣發;某單位一位干部從科長升至調研員的六七年間,每月只繳納黨費47元,該單位其他黨員都照此繳納……
巡察組透過一些表面問題,深挖出更多線索問題:如,某街道公有資產、資源、資金管理弊端諸多,經巡察“深度體檢”發現,是因為該街道未嚴格執行中央關于黨政機關與所辦經濟實體脫鉤要求所致;又如,巡察組在發現被巡察單位出入境證件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后,經過順藤摸瓜,最終掌握相關人員未經批準擅自出境的違紀問題……
截至4月初,巡察發現各類問題3105個,移交問題線索737條,移交線索立案173宗177人,給予黨政紀處分65人,移送司法7人,誡勉談話84人,挽回經濟損失1.325億元。
案例:
休息室偽裝資料室 資料柜里有“貓膩”
廣州市區委巡察第四組組長謝少蘭向記者分享了一個巡察故事。在下沉一級巡察某區直單位下屬某陵園單位時,巡察組工作人員反映,“找陵園主任吳某某談話時,他坐下就脫鞋,言語間江湖習氣蠻重的。”這個細節引起了謝少蘭的注意,巡察組成員集體決定,不打招呼去會一會這位吳主任。
巡察組檢查發現,該單位的辦公大樓、服務大廳等墻面上沒有任何黨建、廉潔自律等方面的宣傳跡象。而且,當時已經早上9時,超過上班時間半個小時,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尚未就位,有的還在吃早餐。
看到巡察組工作人員出現在辦公室門口,吳某某先是一愣,繼而故作輕松地招呼巡察組坐下喝茶,閉口不談公事。巡察組工作人員看到,吳某某偌大的辦公室內(后經證實實際面積超標4倍多)配備豪華大班椅、茶臺,里面還有一間“資料室”,擺放著床鋪,儼然是休息室。
在現場查看吳某某所謂存放“資料”的柜子時,巡察組發現了吳某某收受他人賄賂的線索和證據。巡察組立即向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報告。當日,吳某某被區檢察機關帶走調查。
(原題為《去年以來廣州開展巡察工作 移交問題線索737條 異地交叉巡察 破解“說情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