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推動免疫炎癥疾病精準診療,首個2型炎癥共識發布
12月25日,全球首部《2型炎癥性疾病機制及靶向治療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對外發布。
這部《共識》是全球第一部歸納總結2型炎癥及相關疾病理論知識的專家共識,由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組織編纂,國內的基礎醫學專家以及變態反應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皮膚科、兒科等多學科的臨床專家等15名相關領域專家合力撰寫完成,系統性地闡述了疾病的發病機制和靶向治療臨床前沿研究結果,旨在幫助臨床醫生認識并了解2型炎癥性疾病,制定適合患者的整體治療方案,降低社會醫療經濟負擔。
2型炎癥性疾病是2型免疫應答過強所導致的一類炎癥性疾病。當人體暴露在不同環境或動植物過敏原時,體內就會形成2型炎癥反應,進而可能累及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多個系統,引發2型炎癥性疾病,包括特應性皮炎、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食物過敏等過敏性疾病。
“全球首部《共識》總結了目前國內外2型炎癥相關疾病的靶向治療循證醫學證據,將對今后臨床診療2型炎癥性疾病起到引領和指導作用,更有助于推動臨床專科建設和多學科診療的發展,提升臨床診治效率、降低醫療資源和患者負擔,促進醫患和諧。”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王良錄教授表示,“2型炎癥性疾病涉及多個領域,有著共同的發病機制。作為常見的慢性疾病,2型炎癥性疾病有著非常龐大的患者基數,且患者往往多病共患,長期遷延不愈。因此無論是對于患者、患者家庭,還是醫療系統來講,都是巨大的負擔。但目前在臨床上,臨床醫生對于2型炎癥性疾病還缺乏認識,沒有整體的治療方案。”
2型免疫應答的特點為啟動快,高效性,其刺激源極為廣泛。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環境的變化,2型炎癥性疾病在我國呈高發態勢,威脅著大眾健康。然而,2型炎癥及其疾病的概念尚未得到普及,臨床醫生的理論知識有所缺失,因而對疾病臨床規范精準診療提出了極大挑戰。
王良錄教授表示,2型炎癥性疾病的患者,在就診時往往面臨兩大“痛點”:其一,由于缺乏專業的疾病知識,同時往往又患有多種2型炎癥性共病,患者不知道如何準確就醫,輾轉不同科室也難以得到確診,形成了沉重的疾病負擔;其二,很多臨床醫生對2型炎癥性疾病缺乏整體系統上的認知,易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誤區,難以做到精準規范診療。
江蘇省人民醫院過敏診療中心程雷教授表示,2型炎癥性疾病的覆蓋面是很廣的,包括上下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科等領域,涉及到很多個亞專科,很多學科方向,所以我們組建了一個多學科的團隊。該專家共識綜述了國內外最新的研究進展,加上國際臨床試驗的一些結果,以及我們正在中國做的臨床試驗。理論結合實踐,保證它的科學性、學術性,也保證它的臨床實用性。
《共識》總結了一些常見疾病與2型炎癥相關的證據,并將包括特應性皮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結節性癢疹、慢性鼻竇炎伴或不伴鼻息肉、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嗜酸性粒細胞性食管炎和食物過敏等13種疾病定義為2型炎癥性疾病,此外共識還明確了白細胞介素IL-4、IL-5和IL-13等2型細胞因子是這些疾病主要的治療靶點。
“2型炎癥性疾病干擾世界將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國這個基數可能會更高。《共識》的出臺,受眾面和社會效益是巨大的。”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孫英教授表示,“對臨床工作者而言,《共識》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他們對2型炎癥相關疾病的跨領域認識,在診療時能抓‘主要矛盾’,整體提高診療水平;對患者和大眾而言,《共識》的發布有助于提高他們對2型炎癥性疾病的科學認知,避免他們疲于奔走院內各科室,獲得科學、高效、整體的診斷和治療;對整個社會而言,《共識》能進一步推進國家制定衛生保健政策、加強全民健康素養,做好慢病長期管理,降低社會醫療經濟負擔。”
此外,共識的出臺,也能幫助完善醫院對2型炎癥性疾病的防治體系建設,促進多學科診療模式的建立,從而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間輾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變態反應科李靖教授表示,目前在全國范圍內,變態反應科的專科醫生隊伍只有300多人。“即使加上呼吸科、兒科、五官科、皮膚科等科室中能夠從事2型炎癥性疾病診療的醫生,數量也非常有限。期待《共識》發布后,能促進多方對于2型炎癥性疾病多學科診療建設的重視,壯大專科醫生的隊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