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觀察|到了總結中國改革哲學的時候了

澎湃特約評論員 李拯
2018-05-15 13:24
来源:澎湃新聞
澎湃評論 >
字号

許多年以后,當人們回望人類的21世紀,最值得記取的歷史事件是什么?毫無疑問,中國崛起是21世紀最為重大的事件。

作出這一概括的不是中國人,而是西方的主流媒體。全球語言監測機構評出 21 世紀全球十大新聞,中國崛起高居榜首。13億多人開啟現代化的征程,這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進軍,而能以如此之大的國家規模、人口規模實現后發趕超,在人類現代文明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壯舉。

過去,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眼睛向西”,希望從西方先發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尋找擺脫貧困、走向現代文明的鑰匙。現在,不僅是發展中國家,很多發達國家也紛紛把目光轉向東方,希望能從中國的改革實踐中提煉出具有借鑒意義的改革藝術、制度模式和治理經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與改革40年的經濟奇跡同樣受到矚目的,是對中國改革的普遍性思考。“中國模式”“北京共識”等新概念,一時間成為風靡世界的學術熱詞,代表著人們對理解中國改革的熱情期待。

但是幾乎所有的分析,從抽象意義上來說都集中于有形的制度模式層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新制度經濟學大師諾思認為,制度不僅有正式的、成文的制度規定,還有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比如說文化傳統、民風習俗和意識形態等看不見的因素。從這樣的視角來看,解讀中國改革,就不能缺少基于文化的解釋,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樣總結:在經濟增長的故事以外,中國還有一個也許較不搶眼、較不具新聞轟動效應的故事——一個文明重建的故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敏銳地洞察到數千年歷史傳統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哪個國家享有如此悠久的連綿不斷的文明,抑或與其古老的戰略和政治韜略的歷史及傳統如此一脈相承。”

因此,在探討中國經濟奇跡時,就不能忽視文化對于中國改革成功的重要意義。中央政治局委員劉鶴明確指出,“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在改革開始就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是按照循序漸進的傳統和中庸文化特點摸索改革路徑”。

這些洞見讓人透過中國經濟改革的40年,看到了中國文明延續的上下5000年。今天,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一個文明古國正在重拾昔日榮光。講好中國的改革故事,也應該摒棄西方中心觀,走出“被表達”、“被代言”的困境,努力“以中國為方法”理解中國改革,以5000年文明理解40年改革,在中國發現歷史,在中國看見智慧,在中國遇見未來。

一位經濟學家注意到,中國的經濟改革,展現出一種全方位學習的能力:科學技術可以學美國,工業制造學德國,管理學日本,分解房地產的使用權學香港,工業園區學新加坡,農業還可以學以色列。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也感慨:“中國人學得快啊!”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面對現代社會的治理,面對各種經濟理論,中國展現出了一種海納百川的包容能力,“到中國討論多元文化的共存和發展,會比在紐約聯合國討論還要受到大家歡迎”。

這就帶來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面對不同的經濟學說,為什么中國沒有偏執地選擇其中一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俄羅斯等國家選擇基于“華盛頓共識”的“休克療法”。中國的經濟改革,為什么能把各種經濟學說以及基于這些學說的解決方案結合起來,吸收各自的合理成分并混合應用于現實?這個問題涉及到如何看待不同的經濟學說的認知問題。這是一個文化傳統和哲學觀念的問題,也就是改革哲學的問題。

中國改革走過40年,現在確實到了總結中國的改革哲學的時候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改革的影響,絕不只是鍛造了中國人勤勞、節儉、務實等性格特點,更重要的是在傳統文化中沉淀形成的包容性思維方式和哲學觀念,影響著人們對待不同改革方法的認知方式,并最終形成了中國改革不走極端、兼收并蓄的混合形態。

顯然,貫穿于改革過程的“包容型智慧”,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源遠流長的譜系,它最早的表述就是孔子總結提煉的“中庸”。

提出“北京共識”概念的雷默早已注意到中國崛起的“非對稱特點”,中國的實力并不僅僅體現在可以數字化的顯性實力,也體現在向世界貢獻了一種全新的看待現代化的認知方式和思想觀念。

中國的經濟奇跡不只是后發優勢、大國優勢,也不僅是規模優勢、人口優勢,很難歸因于哪一個簡單的方面,而是一種綜合優勢、混合優勢和疊加優勢。這就是貫穿于中國改革的“包容型智慧”,這些哲學觀念應用于現代中國,卻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承。

《中國的改革哲學》書封

中信出版社所出版的這一本《中國的改革哲學》,就是要尋找引領中國取得改革成功的思維方式和哲學觀念,展示出中庸哲學與“包容型智慧”如何運用于中國改革40年的進程,并由此嘗試“以中國為方法”理解中國改革,用基于中國的話語來解釋中國的經濟改革。中國的經濟奇跡無論有多少種經濟解釋,基于文化的解釋必將占有一席之地。這是幾千年歷史在當代的延伸,也是這40年對于5000年的回響。

這本書將分為8個章節,第一章是總論,尋找中國經濟奇跡的文化解釋;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別從改革的目標模式、改革的路徑選擇、改革的轉軌方式等動態視角,深入觀察“包容型智慧”運用于經濟改革的過程;第五章到第七章分別從中央與地方、城市與農村、政府與市場的結合,從靜態視角來觀察“包容型智慧”達到的經濟績效。第八章是總結,明確提出“作為一種方法論的中國”的概念,用中國的方法論去理解中國、認知中國,并對“包容型智慧”做出系統解釋,形成講述中國故事的認知框架。

這本書將嘗試把經濟分析的專業性與哲學文化的思想性結合起來,既形成一種通俗的經濟讀本,也透視經濟選擇背后的哲學觀念。

經濟學往往被戲謔地稱為“令人抑郁的科學”,在加入思想圖景之后,這本書的經濟分析將變得靈動起來;同時,講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種需要避免的傾向是陷入盲目的自大,這本書將以一種哲學思辨和科學理性的態度來分析中國的“包容型智慧”,傳統文化的精髓不是云里霧里的玄學、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體驗或故弄玄虛的封建迷信,而是一整套內涵明確、可被復制的科學思維,經由理性總結完全可以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講好中國故事,絕不僅僅只是從事實層面展示中國的改革歷程,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初級層次。

英國崛起帶來了自由的觀念,德國崛起讓人看到國家的作用,美國崛起則制造出“歷史終結論”,可以說,歷史上每一個崛起的大國,都曾給世界貢獻出新的思想觀念和話語體系。中國的崛起同樣應該有這樣一個思想貢獻。因此,從理論和知識的高度總結中國改革的經驗,提煉出能夠改變人們思維方式的哲學觀念和理論圖示,才是講好中國故事更高層次的任務。

這正如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的預測:中國可能“有意識地、有節制地融合中國與其他文明的長處”,“其結果可能為人類文明提供一個全新的文化起點”。這本書正是朝著這個方向進行努力,也許它所提煉出的“包容型智慧”,只是中國的改革哲學一個微不足道的部分,更深厚的思想智慧還等待著更多人去思考和挖掘。這本書并不是封閉的終章,而只是一個具有啟發性的開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發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來探索史,這些歷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這句話飽含著深刻的方法論智慧。

“5000多年文明史”與“30多年來探索史”,也有著深刻的聯系。讓我們一起回顧改革40年那些激動人心的故事,并在歷史與現實的互動中,打撈中國的改革哲學,感受中國向世界貢獻的思維方式和哲學智慧。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百家乐群| 菲律宾太阳城网| 索罗门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德州扑克桌布| 银河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外围博彩| 有钱人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技巧大全| 同乐城百家乐娱乐城| 澳门百家乐娱乐场| 澳门玩百家乐官网赢1000万| 娱网棋牌下载| 博必发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庄和闲的赌法| 百家乐六亿财富| 百家乐官网游戏出售| 大发888大发娱乐城| 百家乐网盛世三国| 家百家乐破解软件| 三星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高级百家乐桌布| 网上百家乐心得| 网页百家乐官网官网| 百家乐官网2号干扰| 威尼斯人娱乐城首存优惠| 百家乐技巧方法| 大上海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网上百家乐官网娱乐场| 香港六合彩开奖历史记录| 百家乐是娱乐场| 百家乐反缆公式| 如何玩百家乐赢钱技巧| 百家乐2万| 六合彩现场开奖| 大发888下载亚洲城| 百家乐mediacorp| 百家乐官网计划工具| 百家乐官网代理| 新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成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