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國東部能源通道全面貫通,“北氣南下”實現俄氣入滬
澎湃新聞12月7日從國家管網集團獲悉,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下稱中俄東線)泰安-泰興段正式投產,標志著我國東部能源通道全面貫通。來自西伯利亞的清潔能源,從小興安嶺入境,經東三省、京津冀、環渤海南下抵達上海,為我國東部地區能源保障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中俄東線是繼中亞管道、中緬管道后,向中國供氣的第三條跨國境天然氣長輸管道。北起黑龍江黑河,途經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南至上海。管道全長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全線按照北段(黑河-長嶺)、中段(長嶺-永清)、南段(永清-上海)分段核準、分期建設。北段工程和中段工程已分別于2019年12月2日、2020年12月3日建成投產,南段工程于2021年1月6日全面開工建設,今年9月已實現永清至泰安段投產通氣。
泰安-泰興段管道全長750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設計年輸氣量189億立方米,歷時23個月提前半年建成投產。投產后,該管段可在江蘇泰興與西氣東輸管道系統聯通,“北氣南下”通道延伸至長三角地區,提升長三角地區天然氣保供能力約5000萬立方米/日。
國家管網集團表示,隨著這一東部能源重要通道的全面貫通,中俄東線在大幅提升了東北地區資源供應能力、推動“氣化東北”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環渤海地區陸上資源供應通道,緩解該區域對進口LNG(液化天然氣)的依賴,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氣成本;同時,通過與西氣東輸管道系統互聯互通,推動長三角地區形成東、西、南、北四方供氣格局,有效緩解區域管輸瓶頸。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資源調配和互供互保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對于保障高峰期供氣安全、促進管道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目前,中俄東線已安全平穩輸送天然氣超280億立方米,到2025年時可向東三省、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穩定供應天然氣380億立方米/年,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萬噸,為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