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民云提醒】年終必辦事項之——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確認!
年終將至
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于今年的年終獎
但是在領年終獎前
這項“神操作”必不可少
否則明年你每個月的收入
都會受到影響哦!
一年一度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確認開始啦!
各位納稅人若還未完成確認,你明年的工資或將受影響!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確認開始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0號)第九條規定,納稅人次年需要由扣繳義務人繼續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應當于每年12月份對次年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進行確認,并報送至扣繳義務人。

截圖自:個稅APP
什么是個稅專項扣除?
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講解下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全稱: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嬰幼兒照護等七項專項附加扣除。
???????????????
【推薦服務】
“隨申辦市民云”APP-“辦事”頻道-“市稅務局”專欄,支持辦理“個人納稅查詢”、“個人所得稅納稅清單開具(上海)”、“個人住房房產稅納稅清單開具”、“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費繳納”等多項個人涉稅事務。操作指引如下↓

個稅查詢、房產稅繳納……更多涉稅事務上“隨申辦市民云”APP都能掌上辦!
掃描二維碼,直達“隨申辦市民云”APP“市稅務局”專題頁

???????????????
為什么要進行信息確認
專項附加扣除與你的個人所得稅掛鉤,在其他數額不變的情況下,專項附加扣除額度越高,你要交的個人所得稅就越低。
為了能夠在2023年繼續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需要對2023年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進行確認。提醒大家,即使信息沒有變化,也建議核對下自己的信息是否填寫的正確。
哪些情況需要修改信息
1.2022年夫妻一方填寫子女信息,2023年變更為另一方填寫,2023年夫妻一方需要先刪除子女教育信息,再確認,另一方填寫信息即可。
2.2022年填寫的租賃合同顯示“已失效”,需要重新修改租房信息,再確認。
3.修改2022年贍養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的扣除比例。
4.房租和房貸需要替換扣除的情況:如2023年不再申報住房租金,改為申報住房貸款利息。
5.2023年需要修改老人信息。
6.繼續教育信息有變化的。
7.家有新生兒的或者家有3歲以下子女,首次填寫,需要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扣除信息。
......
???????????????
【推薦服務】
個人所得稅納稅清單開具(上海)
點擊“個人所得稅納稅清單開具(上海)”→點擊“查詢”選擇查詢方式(清單查詢或清單篩選)→點擊“申請納稅清單”;

個稅查詢、房產稅繳納……更多涉稅事務上“隨申辦市民云”APP都能掌上辦!
確認個稅起始結束時間,點擊“確定”→制作成功后,點擊“查看”;

個稅查詢、房產稅繳納……更多涉稅事務上“隨申辦市民云”APP都能掌上辦!
輸入密碼(身份證后六位)→查看個稅清單;

個稅查詢、房產稅繳納……更多涉稅事務上“隨申辦市民云”APP都能掌上辦!
掃描二維碼,直達“個人所得稅納稅清單開具(上海)”服務頁

???????????????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范圍及標準
子女教育
扣除標準:
納稅人的子女處于學前教育階段或者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扣除條件:
納稅人的子女處于學前教育階段或者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
學前教育階段:子女年滿3周歲至小學入學前
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扣除方式(2選1):
1、父母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
2、父母雙方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
注意: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扣除時間:
學前教育階段,為子女年滿3周歲當月至小學入學前一月。學歷教育,為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入學的當月至全日制學歷教育結束的當月。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
扣除標準:
納稅人未滿三周歲的子女在照護期間產生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扣除方式(2選1):
1、父母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
2、父母雙方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
注意: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扣除時間:
嬰幼兒出生的當月至年滿3周歲的前一個月
贍養老人
扣除標準:
1、納稅人為獨生子女: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
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于約定分攤。
注意: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扣除條件:
被贍養人是指年滿60周歲(含)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周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扣除時間:
被贍養人年滿60周歲的當月至贍養義務終止的年末
住房租金
扣除條件:
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
扣除時間:
租賃合同(協議)約定的房屋租賃期開始的當月至租賃期結束的當月。提前終止合同(協議)的,以實際租賃期限為準。
扣除標準:
1、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
2、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100元;
3、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含)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
注意:
1、納稅人的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視同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2、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住房貸款利息
扣除條件:
納稅人本人或配偶單獨或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
注意:首套住房貸款是指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
扣除標準:
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扣除時間:
貸款合同約定開始還款的當月至貸款全部歸還或貸款合同終止的當月,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
扣除方式(2選1):
1、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
2、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
注意: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
【推薦服務】
“隨申辦市民云”APP為市民提供多個租房相關服務!全市房源“一鍵查詢”,市場化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一站式辦理”包括在線核驗、掛牌發布、地圖找房、預約看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申請、輪候,以及租賃合同網簽備案、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和居住證辦理等全流程服務!

“我要租房”一站式辦理服務已在“隨申辦”APP上線,趕快來體驗吧!
???????????????
繼續教育
扣除條件:
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
扣除標準:
1、學歷(學位)教育: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
2、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3、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扣除時間:
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入學的當月至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結束的當月。
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為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
扣除條件:
1、納稅人本人扣除
2、個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符合規定扣除條件的,可以選擇由其父母按子女繼續教育扣除
???????????????
【推薦服務】
“隨申辦市民云”APP“醫療健康”專區,包含如“預約掛號”、“信用就醫”、“互聯網醫院”、“上海藥店”等多項醫療健康類服務,為上海市民提供便民就醫幫助。

點擊下載“隨申辦市民云”APP→體驗預約掛號、互聯網醫院等更多便民就醫服務
???????????????
大病醫療
扣除條件: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
扣除標準:
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扣除方式:
1、由本人或其配偶扣除
2、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扣除時間:
醫療保障信息系統記錄的醫藥費用實際支出的當年
怎么進行信息確認
1、打開個人所得稅APP首頁,選擇專項附加扣除填報選擇一鍵帶入—選擇扣除年度2022


2、看到系統提示后,先檢查“可確認”信息,確認信息無誤,點擊“一鍵確認”,提示后點擊“確定”,確認完畢,則會顯示你2023年度專項附加扣除的信息
文章內容和配圖來源于|上海鐵公雞。轉載和授權請聯系原作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